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zat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教育自身发展中存在的考试“指挥棒”的导向性因素的影响,初中生越来越远离历史知识的学习,这些现象的出现越来越不利于提高初中历史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初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初中生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历史教育 重要性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初中历史教学肩负着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任务,是在历史课堂中实现德育渗透的重要形式。
  “学史可使人明智”。《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历史学习对初中学生大局观的培养,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司马迁说:“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说:“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著名的天文学家竺可桢,正是在研究了我国史志、方志、古诗、游记,掌握了中国古代气候变迁的线索之后,才写出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篇著名论著。
  学史可以爱国。中国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量素材,可利用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文明、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享誉世界的陶瓷、丝绸、四大发明、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等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地人民交口称赞;教材中记载了大量历史人物的爱国名言,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
  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如:列强对华的侵略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这些历史事件可以增强学生自立自强的信念,懂得强国的重要意义。而历史学习中关于前面所述历史知识的学习是符合《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的: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教学要求的,从而实现教育初中生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伟大抱负的目标。
  学史可以明做人。在历史教学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的“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等咏志诗句有利于使初中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司马迁受奇耻大辱,忍辱负重地完成不朽的《史记》的事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勇对挫折的意志品格。学习历史知识可以使初中生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的学习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使初中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是受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教育自身发展中存在的考试“指挥棒”的导向性因素的影响,很多初中生越来越地远离历史知识的学习。虽然各级教育部门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所在,但是现在的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历史教学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社会的发展教育主管部门相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完善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和考试,以我所在的学校说,以前的历史课是只上课而不考试,现在随着考试制度的变化,历史课和其他“副科”开始考试,使得历史学科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还是制约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浓厚,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家长、教师都重视中考科目的学习,根本没时间学习历史,更何况有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或是以自己为中心,讲述时间过长,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结果是,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因为学校、社会及学生已经习惯历史学科的“副科”地位,所以甘于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的大学历史专业的毕业生非常少,初中学校的专业历史老师更是少。因此很多初中学校的历史课都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上,由于专业限制而导致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并不高。再者大多数的学校仅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一些陈旧的教学挂图,学校的图书室往往徒有虚名,学生根本不能借书,教师上课也只能是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
  再加上受考试科目重要程度不同的影响,历史学科教师的地位与主科教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相比都有一定差距。以我所在学校来说,每年的历史、思想品德、地理、生物、体育作为中考考查科目进行考试,学生考试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而是按照考试成绩换算成相应的等级,作为高中录取时的必备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影响到教学成绩的提高。
  伴随着现代文化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覆盖的日益强大,作为传统古老文化在校园进行宣传的载体之一的历史教学,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种新媒介的冲击。作为校园学习历史的学生主体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新媒介的影响,导致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学习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忽视历史学习。
  有些地方虽然有很好的历史教学资源,如:纪念馆、烈士陵园、烈士故居、历史遗迹等,教师既可以使历史教学更生动、直观,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力透彻,又可以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做出很好的延伸。但由于教师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不敢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从而弃之不顾。
  同时,受现代社会“实用主义”的影响,很多学生对年代久远并不能够直接给自己造成重要影响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没有兴趣,只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会发现许多学生因为简单的历史知识混淆而让人啼笑皆非。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一个不断总结历史、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的过程,对历史学科的漠视无疑是历史意识缺乏的体现,改变这种情况是历史学科和从事历史教学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胡宗高,宋长明,张国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04).
  [2]周道贵.举步维艰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2).
其他文献
把双休日出版的报纸办得更好些樊发源全国实行新工时制以后,1年的双休日加起来有100多天。如何过好这100多夫?双休日出版的综合性日报和晚报如何办得更好些?对于我们这个有自己特色的社
和谐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具有快乐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心理和谐。要实现心理和谐教育目标,就要更新教学思想与方法,利用教育艺术革新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学习政治观点,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政治教学实践存在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影响到初中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思考如何构建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心理和谐,是铲除初中政治教学和谐化阻碍的重要手段。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心理不
刘敏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生于1945年2月。 197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并留校工作。1972年5月调至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990年任副台长,1991年任北京有线电视台筹备组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科教师积极投身建构高效课堂行动中。本文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和实际教学,从高效课堂师生关系、课堂结构及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三方面探究建构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 课堂结构 教学评价  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简称高效课堂,也就是课堂教学不但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高效地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是致力于用尽可能少
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综合性年度新闻最高奖,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中的新闻论文评选日前揭晓,共评出75篇论文。其中荣誉奖3篇。一等奖15篇,二等奖25篇,三等奖35篇。在获奖作品中,《新闻战线》杂志
读《省委书记力主发短新闻》有感陈锐春节假期刚刚过,一上班就看到《中华新闻信息报》1月25日一版刊登的一则有关新闻报道的新闻。感奋之余,很想借题议论几句。这条题为《省委书记
《历史Ⅱ》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进行中的重要史实,从历史角度研究不同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现象,进而科学地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经验教训.教学发现,
非媒体新闻的崛起近年来非媒体新闻的崛起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些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电子公司、因特网服务商和一些个人已开始关注因特网以及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这一巨大
摘 要: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高中历史教学出现的“低效”课堂已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难题。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等因素造成的低效课堂,导致学生厌学、老师厌教,使原本有趣的历史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毫无乐趣。因此,探索、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文章就如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作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打造策略  一、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如火
摘 要: 传统的枯燥乏味的历史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下的教学需求,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融入历史故事,不仅增强了历史课堂的丰富性,而且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了历史教学效率。  关键词: 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应用  历史是初中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通过历史教学让现代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不断推动现代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然而,初中历史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