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合作”,让综合实践活动更精彩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pojiemim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和意义
  王坦老师在《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指出:“合作学习以导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生,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指学生以小组形式,为了特定目标或任务与本组成员交流,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不但在课堂上还在课外实践中。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状况,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现今合作学习体制并不完善,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停留形式上,实效性低。二是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合作水平不高。因此,在综合活动实践活动中,如何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增添了课堂的情趣,让综合实践活动更精彩,让师生在活动中共同享受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呢?下面是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方法和形式。
  第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一是通过游戏,让学生产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是合理的分工合作,让学生提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第二,教师在活动中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促成学生善于合作。
  一是教师引导学生建组,设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学习小组。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进行小组组建,把学生相对均匀地分配组成学习小组,一般比较固定的人数分配为4至6人。
  二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组内分工。
  小组的产生并不是简单地将几个人集合在一起,而是要对组内的成员进行相对系统的配置,更需要对组内每一位成员作一个具体的角色分配。下面是组内成员的角色分配和相应的职责安排。
  三是活动主题难易适中,规模适当。
  分组实践活动中活动的主题应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属于“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桃子”。主题必须选择一些有合作价值和意义的内容,应有一定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是个别学生轻易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小组的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四是教师适时点拨,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地球关灯一小时》这一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要做出一系列的标语,需要学生在现场完成裁纸、写字、修饰等任务。准备时有一个小组的组长孤身作战,看到这一情景后,我先对该组每个人的表现进行观察,再让组长亲自观察,同时让他从同学的表现猜一猜组员最想做什么,最后让组员道出心声,此时我再旁敲侧击组长:你知道组员们多么期待能够和你合作呀!话音刚落,组长找到了改进的方法,他立刻和组员交流起来:“来,说一说,你能做什么,还有你呢?那好,你做这件事……”僵局被打开,活动顺利开展。交流使得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与他人成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交流使得每个人体会到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提高了组员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及事业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有效激励,科学评价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
  第一,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第二,通过科学的评价,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自信心。
  第三,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让学生自我评价,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
  总的来说,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很重要和必要的。它关心的不是研究成果,而更注重研究过程,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关注着学生学习的情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引导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知识和乐趣,让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更精彩。
其他文献
新一轮的生物课改已经开展两年多了,新课改的主题是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综合实践能力。而传统的学科教育很少致力于把课堂知识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因此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是更好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生物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短板的有效补充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主要途径,但课堂教学也有它的短板,学生在课堂中无法接触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早已覆盖到城乡校园,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着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改变着学校教科研工作,它对教科研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对学校教育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电教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地为学
期刊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其阅读兴趣,才能提
期刊
2012年2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自颁布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多地却出现多起幼儿园教师揪幼儿耳朵、给幼儿扎针、扭打幼儿等残忍虐童事件,人们对其谴责之余,开始关注教师专业水平之外的教师心理健康。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幼儿园教师已普遍出现心理压力过大、职业倦怠严重的这种不容乐观的状态。因此,关注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据联合
期刊
和谐的教育,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能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班级是学校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学生们受教育的重要人文环境,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是学生放飞理想的天空。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非常重要,那怎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呢?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班级的先导  班主任是教育学生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学生班级管理的第一要务,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着和谐
期刊
一、试验背景  我校是一所初中学校,三个年级共有三十个教学班。学校地处本城区内,办学条件较好。学校多媒体得到了普及,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少,教师的思想认识不足,实际应用水平不高,教师们对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新课改普遍有所期望;学校需要直接的、现场的信息化教学指导。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是指在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开展的一项教学改革项目
期刊
一、PBL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寻求能够让学生长期保持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我们教学活动的环境大多是在教室内,教学的内容也是以要求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更高的分数为标准。为了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赶进度,反复让学生做题,这种以考试为目的的英语教学往往使得学生到后来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英语的学习也处于非常被动的境界,尤其对很多可能觉得自己不需要
期刊
一、提出问题  枯燥、抽象可以说是数学概念的代名词,有人形容:数学概念就是数学的文言文。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的教师,在概念揭示时往往只把一个新概念和盘托出就了事,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缺失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深入理解;在应用中也忽略了概念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去推理和辨析,把概念给架空了。此外,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对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新课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 音乐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着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这就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课程标准》就指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互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师生互动是促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