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过程研究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in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了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及其对问题关注程度的发展变化,有助于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实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心理调适,对实习保持合理的期待。研究发现,学生对四类问题的关注并不是从无到有、渐次出现的,而是同时加以关注,且一直保持较高关注度的。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同样的关注程度可能有不同的内涵。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学生问题关注程度变化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相对而言,学生对幼儿-教学需要的关注程度最高,说明学生在开始实习时已经具备较强的专业意识。不过,在实习期间,学生持有的专业理念会经历巨大冲击。学生对与同事、领导间的关系和对自我生存与发展、管理-政策等问题的关注则反映了学生既关注“应然”问题又关注“实然”问题,并希望得到专业发展支持和专业地位提升诉求的满足等。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关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2-0075-05
  美国学者富勒(Fuller,F.)在对职前师资培养的研究中发现,在职前培养中,准教师关注的问题会发生明显变化。〔1〕随后,以富勒为代表的研究者以教师(主要是职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问题及其变化过程为聚焦点,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富勒认为,“个人成为教师的过程,是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然后才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逐渐递进的”。〔2〕 也就是说,教师关注的问题是沿着线性脉络发展的,具有“相对不变性、序列性和等级性”,〔3〕各类问题按照“自我关注——教学关注——学生需要关注”的顺序渐次出现。每个阶段都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只有有效解决了前一阶段的问题,才能向后一阶段发展。此后,有多位研究者进一步丰富了富勒的观点。泰姆普林(Templin,1978)认为求生导向使得准教师不得不面对现实,采取一种防卫型策略,通过适应学校环境来求得生存,因此在实习过程中他们会倾向于喜欢管理学生,变得越来越不人性化。〔4〕维恩曼(Veenman,1984)研究了教师的社会化过程,认为实习教师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面对“现实的冲击”,心中理想的教师信念逐渐瓦解,关注的问题日益变得现实,知识、信念、价值观都将经历“痛苦的”转变。〔5〕麦科马克(McCormack,1996)发现实习使准教师对学生、任务的关注度下降,而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则相对稳定。〔6〕此外,也有研究者指出,教师关注的问题的发展脉络不是“锁步式”(lock-step)模型①,而是因人而异的(Kagan,1992;Reeves
其他文献
斑纹蜂是矿蜂的一种,它的个头和黄蜂差不多,身体又细又长,上面有非常美丽的红色斑纹,肚子上是黑色和褐色的条纹。   斑纹蜂住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很安全。我们家院子里有一条平坦的小路,每年春天,都会有很多斑纹蜂跑来这里安家。每一只斑纹蜂都有自己的房间,这个房间是不允许其他蜜蜂进去的。如果有哪只蜜蜂想闯进来,那么房间的主人就会毫不客气地给它一剑。   在斑纹蜂家的周围,常常埋伏着许多凶恶的强盗
【摘要】对教师参加培训前后问题关注情况进行调查,既可借此评估其专业发展状况,也可借此评估培训效果并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对青海省国培班69名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培训前后对四类问题关注程度的问卷调查,发现培训后教师对四类问题的关注水平都有显著提高,表明培训效果较好,这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提供了若干有益经验:(1)坚持“专而精”的培训目标定位。(2)建立以需求评估、课程指引、过程
书橱里,放着一摞书报杂志和一叠白纸。每天都有人来翻弄书报杂志,而没有人去理会白纸。于是,一天它们都闲着的时候,在它们之间进行了一些有趣的对话。   “我多么招人喜爱!每天都有人来抚摸我几遍。”一本书骄傲地说,并翹了翘它的扉页,指着白纸,“谁也不去齿它!”   “是呀,你们看我的封面都起了好多褶纹,边也被摸黑了,可我非常高兴,因为这证明我更惹人喜爱!”一本杂志自豪地说着,接着得意地问白纸,“你说
折紙是一种乐趣,是一种可以让人放松愉快的事情。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朵百合花折纸的折法,十分简单,即使你以前不怎么玩手工折纸,也可以按照小编为你提供的手工折纸图解教程,一步步的折出来。   材料:彩纸、剪刀、双面胶。   步骤:如图所示。
【摘要】基于生命全程发展观的视角看儿童入学准备,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变革。在深度上,应当侧重儿童能力的提升,重视发展儿童健全的人格,认识到入学准备是长期持续的过程,注重儿童的过程体验。在广度上,应当促进儿童的多元发展,重视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未来应当寻求学制上的贯通与教学内容上的有效衔接,引导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儿童的入学准备,变革教学观念和评价方式,以生命全程发展观启迪民众。  【关键词】儿童入
【摘要】本研究以上海市574名3~6岁幼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父母教养效能感现状。结果表明,近一半父母的教养效能感处于中低水平,在安全维度上效能感最高,在规范维度上效能感最低。教养效能感在父母学历、父母性别和幼儿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学历越高,教养效能感越高;母亲教养效能感显著高于父亲;父母教养效能感随幼儿年龄增长而降低。研究者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3~6岁幼儿;父母教养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简单排列组合”。  【教材解读】  “简单排列组合”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目的是向学生初步渗透排列组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二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有序寻求答案的体验,但专题学习则是第一次,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确感知有序思考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数学思想,能初步利用这一数学方法去尝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同
【摘要】本研究以大班辩论活动“大人好还是小孩好”为例,对当下幼儿园辩论活动存在的拘泥于辩论活动的形式、教师角色定位不明确、忽视对幼儿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缺乏课程生成意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者还结合学前儿童辩论学习的核心经验,从辩题的选择、教师在辩论活动中的作用、辩论的流程与规则和辩论与生活四个角度,对幼儿园辩论活动作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幼儿园;辩论活动;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2
【摘要】为了解一定地域内家长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满意度,以来自淮北市4个区(县)的516名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家长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期待相比,现阶段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环境建设、收费、师资队伍、保育质量以及家园合作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为提升家长的满意度,建议政府提升补助标准、建设动态信息公示平台、创新师资培训模式,以帮助幼儿园回归幼教本质、构建新型家园合作关系。  【
一、宗旨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學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幼儿教育杂志社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21年6月15日  评选揭晓时间:2021年8月30日前  五、活动组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