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国格思想研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fl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国格思想研究曹武军
  摘要:国格是一个国家品质和形象的集中体现。邓小平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也为中国塑造了一个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持公道、正义凛然的国格形象,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国格观。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现代化的今天,深入研究邓小平的国格思想,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民族;国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01-03
  
  国格是一个国家在国务活动特别是在对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品格的总和,如国家尊严、国民品质、社会心理、民族精神、主权观、价值观等。它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为一国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特别是对外交往活动中,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国家形象和国格,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尊严和荣誉,表现出了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中国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热爱和平、不畏强权、正义凛然的国格形象。邓小平的国格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集中展现了邓小平的人格魅力,研究邓小平国格思想意义重大。
  
  一、邓小平国格观的主要内容
  
  (一)国权与人权,国格与人格同样重要。邓小平多次提到国格、国权(主权)问题,并把它放到与人格、人权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论述。一九八九年政治风波发生后,西方国家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制裁中国,企图迫使中国屈服和乞求。邓小平在与来访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表示“如果中国不尊重自己,中国就站不住,国格没有了,关系太大了。”坚决维护着国家主权和国格,不向西方势力低头,最终迫使西方七国取消了对华制裁。针对改革开放后,对外交流中存在的有些青年,有些干部子女,甚至干部本人盲目崇拜資本主义国家,迷信金钱,置人格国格于不顾,搞违法乱纪,走私受贿,投机倒把等行为。邓小平严厉批评道“(他们)丧失人格,丧失国格,丧失民族自尊心,这是非常可耻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中把批判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批判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结合起来,教育好下一代。
  
  (二)中国要有自己的尊严。尊严是立国的基础,是对外交往的前提。在中英双方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中方承诺对香港实行资本主义政策五十年不变。有些人担心我们的政策会变,而怀疑我们说话是否算数,这涉及到我国的尊严问题。邓小平同志掷地有声地说道:“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不是我们这一代才有的,……作为一个大国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遵循的准则。”他向外界表明了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对国家尊严的珍爱,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当时人们心中的疑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面对西方的封锁制裁,邓小平坚决捍卫着国家的尊严。他告诉来访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结束过去,美国应该采取主动,也只能由美国采取主动。美国是可以采取一些主动行动的。中国不可能主动,因为强的是美国,弱的是中国,受害的是中国。要求中国来乞求,办不到。”在事关国家尊严的原则性问题上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维护着中国同其他国家特别是同强国交往应有的尊严与尊重。
  
  (三)在国家主权问题上要坚持原则。首先是主权不容商量。在中英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的过程中,当英方坚持历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坚持九七以后用香港的主权交换香港的治权时,邓小平针锋相对地指出,在主权问题上绝对没有妥协和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坚持了主权高于一切的原则,为顺利收复香港甚至澳门打下了基调。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建交后,美国一些人仍然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等活动。有些人认为只要美国对当时的苏联更强硬一些,出于反苏的战略需要,中国一定会把台湾问题像一只苍蝇一样吞下去,即使恶心也无可奈何。对此,邓小平明确表示:“吞不下去,不会吞下去的。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台湾问题迫使中美关系倒退的话,中国不会吞下去。中国肯定要做出相应的反应。”不拿一时的利益和主权做交换,在主权问题上表现出坚定的原则性。其次是内政不容干涉,“六四”风波发生后,西方无中生有,无理取闹,指责中国侵犯人权,封锁制裁中国,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对此,邓小平厉声质问道:“他们不是联合国,……他们凭什么干涉中国的内政?谁赋予他们这个权力?”明确表示,“要中国来乞求,办不到,哪怕拖一百年,中国人也不会乞求取消制裁。”坚决反对别国干涉我国内政,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和权益,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四)不怕鬼,不信邪,坚决抵制外来压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阴魂不散.发达国家仍沿袭着旧思维,维护着旧秩序,害怕并阻挠破坏其他国家的发展与崛起。邓小平看到了发达国家欺负落后国家的政策没有变这一事实,八九风波就是一例。他告诫国人:“中国要自己稳住阵脚,否则别人就要打我们的主意……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他指出:“庞然大物吓人,中国人不怕。我们的人民不会怕,我们的子孙也不会怕。”他正告西方敌对势力:“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锁,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国……中国共产党有志气,中国人民有志气。”“西方有一些人要推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只能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感,使中国人奋发图强。”他还动情地说道:“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一九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中国人要振作起来”他明确表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们利益的苦果。”他指出:“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
  
  (五)自卑没有出路,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邓小平理论中,其国格观始终充满着强烈的民族自尊自强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他指出,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懂得近代以来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中国人有自信心,自卑没有出路。过去自卑了一个多世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了起来。”特别是面对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面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面对西方个别国家一些人对我国的敌视和颠覆政策,中国更需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如果中国不尊重自己,中国就站不住。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在香港问题上,有些人对中国人甚至香港人能否治理好香港缺乏信心。对此,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凡是中华儿女,不管穿什么服装,不管是什么立场,起码都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中国人的智力不比外国人差,中国人不是低能的,不要总 以为只有外国人才干得好。要相信我们中国人自己能干得更好的。”深刻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自尊自信传统的民族,自尊自信对中国的发展和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六)热爱和平,反对霸权,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在国际关系方面,邓小平从三个方面塑造了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国格形象。一是独立自主。他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我们中国不打别人的牌,也不充许任何人打中国牌。”他还说:“为什么有中美苏‘大三角’的说法?就是因为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为什么说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我们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也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不结盟。中国这样的国家有着自己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状况,而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决定了我们只能奉行不结盟的政策,不与任何大国结成同盟,不参加任何集团。我们不能坐到别人的车子上去,也不把一些中小国家拉到自己身边,自己当盟主。“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这样,我们国家的政治分量就更加重了。”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对此,小平同志清醒地指出:“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的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三是不称霸。这是由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邓小平也多次向世界承诺中国永远不会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我们发展了,也不称霸。“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他强调:“如果十亿人的中国不坚持和平政策,不反对霸权主义,或者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己搞霸权主义,那对世界也是一个灾难,也是历史的倒退。”所以,“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站在国际关系的高度重視国格问题,这无疑对于我国国家形象、国家战略、国家利益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二、邓小平国格思想的形成特点分析
  
  (一)邓小平国格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的人格魅力。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生涯中,经历了重重考验,磨练了意志,形成了独特的革命风格,是一位极富魅力的领袖。尽管他一再讲:“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对我的评价,不要过分夸张,不要分量太重。”。但实事求是的讲,邓小平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崇高的品格,研究邓小平理论不能不研究邓小平,研究邓小平不能不研究邓小平的人格魅力,邓小平国格思想的形成与其个人魅力有着天然的联系。他少年之前的成长环境塑造了蜀人不畏困苦、积极乐观、顽强拼搏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朴素辩证法有利于形成他求同存异、化解矛盾的领导艺术;他“三落三起”的坎坷经历是他豁达乐观、积极向上品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邓小平的国格观正是这种人格魅力的国家展现。
  
  (二)邓小平的国格思想体现了中国的国际战略。邓小平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思想和行为始终站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个战略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二十八字”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它体现了党的政策主张,国家的利益诉求,民族的国际形象。邓小平国格思想正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其国格思想是外交战略的人格化反映。如,他主张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准确把握住了世界发展不平衡的根源性问题,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自卑没有出路”有利于激发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人们满怀信心地去建设社会主义。“韬光养晦”使我们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中,时刻抓住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去解决。“不怕鬼、不信邪”展示了中国的大国气节和风度,维护了中国的形象和声誉。“不当头”、“不扛旗”使中国减轻了在冷战结束后因意识形态对立而可能承受的压力,从而集中最大精力去谋求发展。
  
  (三)邓小平国格思想体现了经济基础这个根本前提。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离开经济基础这个前提空谈国格,“华人和狗不得入内”深刻揭示了国家力量和国格之间的关系。经济强大了,腰杆子才硬,说话才有份量,也才真正有国格。邓小平提出要把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作为塑造和提升国格的主要依据。一是要争取把经济发展上来。他指出:“经济发展是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工作就好作了……国家的力量真正是强大起来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会大大不同了。”他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这就深刻揭示了经济建设、国家力量、国家地位、国格尊严之间的关系。二是在对外交往中要善于学习。邓小平把对外学习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借鉴。但是,在学习西方有用东西的同时,必须注意同维护国格、国家形象、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决不充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四)邓小平国格思想体现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这个核心。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邓小平理论民族性风格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国格观的灵魂。邓小平国格思想从多个方面体现了这一特点。一是要树立民族自信意识。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正是发扬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是要树立民族自尊意识。人不自尊,别人就瞧不起,国家也是如此。在改革开放中,一个人没有民族自尊意识就会崇洋媚外,被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俘虏而丧失人格国格。而一个民族普遍缺乏民族自尊心,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国家是立不起来的。”“自卑没有出路。”三是树立民族自强意识。“落后是要受人欺负的。”要改变任人宰割,看别人脸色行事的境遇,关键是要使自己发展强大起来,这就要有民族自强意识。坚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我们的立足点,坚持“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
  
  (五)邓小平国格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途径。资本主义有它的历史进步性,但各国国情千差万别,资本主义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要求全世界国家都照搬美欧模式是办不到的。发展经济,走现代化之路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也是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影响大、负责任的大国所需要的。我们不能像某些小国弱国那样跟在西方强国身后,做人家的走卒,那样就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没有国格可言,更 难以谈得上发展了。中国人的事情中国人自己办,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强国之路,也是塑造完善国格的根本途径。
  
  三、邓小平国格观的现实意义
  
  (一)国格观是破解“中国威胁论”的重要依据。邓小平的国格观所塑造的是一个独立自主、自尊自强、对外平等、友好往来、热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是与中国的特殊地位相适应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也明确提出中国要和平崛起,不走历史上大国崛起必须伴随着侵略扩张的老路。这也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在国格、国家形象与发展道路问题上的一贯性。那些对中国别有用心的国家散布“中国威胁论”,制造紧张气氛,企图破坏中国发展的良好环境,是没有根据的。它们的那一套既不符合中国历史传统,也不符合现实,与中国的国格形象更是格格不入。可以说,在这方面,邓小平的国格观既对内提出了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发展必须遵循的人格和国格要求,又对外塑造了中国应有的良好形象,构筑了一道粉碎谣言,抑制干涉的巨大屏障。面对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千截难逢的良好发展机遇,深入研究邓小平的国格思想,对于破解包括“中国威胁论”在内的一切谣言,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国格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重要内容。邓小平的国格观阐述了民族独立自主、自尊自强的重要性,揭示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指明了国格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方面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一致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国格形象的高度来认识,有助于人们摆正自己在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的位置,增强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维护国格形象。也需要把国格作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来对待,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新的内容。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为最大耻辱。”
  
  (三)国格观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新的动力。“一个容易忘记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史,屈辱史仅仅一百多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铸就了它的民族精神。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等等。这些民族精神不仅不会让中国人民忘记过去,反而还会促使人们知耻而后为,奋发国强。邓小平有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的国格观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激發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要让人们丢掉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以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摘要:幽默言语作为一种语言的交际形式备受关注,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对英语幽默的理论研究作一综合阐述,指出各自的局限性,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幽默言语。  关键词:幽默言语;会话含意;关联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    一、引言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幽默这一语言现象因其特有的语言张力,高卓的机智,深受人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并将其与“中国化”和“大众化”相并列,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对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内涵;实践要求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经济学领域占据主流地位的理论思潮,新自由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本文从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入手,分析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改革的不利影响,便于科学应对新自由主义,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中国改革;不利影响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
期刊
摘要: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关键部分,Bolinger 就曾说过:"词汇所包含的信息远远超过其他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词汇着手则更能带动整个语言学习。"而词汇策略则是词汇学习的重要保障,也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词汇学习的研究就显得相当重要。本文试图在词汇学习策略的理论框架下,了解来华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并研究其跟汉语水平的相关性。  关键词:词汇策略;留学生;汉语水平 
期刊
摘要:《纽约时报》是美国的地方性报纸,创报初期,创始人雷蒙德立志创办一份纯正义、议论平和的报纸,来打破当时在纽约盛行的花花绿绿的新闻报道方式。本文以该报的几次重大改版为出发点,从各方面分析了其报纸形象,并希望从中得到有用办报经验。  关键词:报纸;报纸形象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01     一、报纸形象  报纸的形象主要包括三
期刊
摘要: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同时也是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本文着重谈论了口译中英汉词汇和习语中的文化差异。一个出色的口译人员不仅要精通英汉两种语言,还要熟知本国和外国文化,深刻了解英汉文化差异。  关键词:翻译;语言;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    一、导言  语言是交际工具和沟通的手段。两个不懂对方的语言的人在相互交流时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育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适合于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学习的三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即基于教室局域网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基于QQ群资源共享和群讨论的互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和教学优势。通过充分整合网络资源,采取形式多样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可加强师生
期刊
摘要: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英语老师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积极实践;能力培养;素质提高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2006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集合旗下多家报刊、网站的新闻信息资源共同打造的《河南手机r}鼢紧扣本土定位,立足服务全省,被誉为河南的“第五媒体。本文分析《河南手机报》的特点,并浅析《河南手机报》的不足之处,力求为河南手机报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手机报;定位;特点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17-01    手
期刊
摘要:黑格尔的国家学说是其哲学体系中重要而又极富争议的一环。相较于人类学和历史学意义上的“国家”,黑格尔没有拘泥于国家类型、起源时间之类问题,而是着眼于国家的本质以及由此引出的关于如何看待国家、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命题。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并没有非常系统的阐述,他的思考散见于各种文献中,但毫无疑问,马克思的国家观深受黑格尔影响,并且对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纠正,从某种意义上达到了超越。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