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教育下的孩子毛病多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家庭兼顾的妈妈们似乎脾气也越来越暴躁,生活中随处可见“虎妈”:“你起不起床,找打是不是?”“马上去做作业,做不完今晚不许睡觉!”甚至,有的孩子因为刷牙洗脸这种小事都可能招来一顿打。
  “虎妈”的五大负面影响
  虽然妈妈们的本意是为孩子好,不过,哪怕是一时在气头上,经常凶孩子,也很可能给孩子带来你未意识到的危害。
  带来精神压力 。有的妈妈发完脾气,孩子会产生恐惧,几天都不敢和她说话。加拿大温哥华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医学主任希米·康博士发现,“虎式教育”使孩子易患焦虑症,有药物成瘾、自杀倾向等。这类妈妈要求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得第一,如果没做到,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失落甚至抑郁感;即便得到了第一名,孩子也会焦虑“下次能不能保住”。
  压制天性发展。希米·康指出,“虎妈”会强制给孩子选择发展方向,而不是发挥孩子的天性。孩子被父母的期望所迫,不知如何应对失败,情商较低。
  伤害孩子自尊。 “虎妈”用“雷霆手段”控制孩子,如引发美国舆论哗然的“虎妈”蔡美儿自称“用咒罵、威胁、利诱等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经常性的惩罚容易摧毁孩子的自尊心,还会引起逆反心理,孩子也体会不到家庭温暖。“虎妈”一般自负,脾气暴躁,在家说一不二,对家人、老公的态度也好不到哪里去,造成家庭关系紧张。
  男孩丧失阳刚气。“虎妈”的霸道会削弱父亲的角色。父亲过于弱势,孩子更易出现焦虑障碍、强迫症等。父亲被迫缺位会导致男孩遇到问题时选择逃避,往往丧失阳刚气,不敢担责,独立性差。
  给孩子做坏榜样。妈妈粗暴的教育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当孩子和他人发生矛盾时,会很自然地采用同样的方式去处理。很难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影响人格的社会化过程。
  “虎妈”最不幸福
  “虎妈”多数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暴躁脾气对孩子及家人的伤害,很多人发完脾气后也会深深地自责或后悔。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最新研究还显示,“虎妈”幸福感其实很低。母亲的不开心会伤害到孩子,家里总是笼罩着高压和不开心的氛围,容易让孩子精疲力竭,身体可能被压垮,由后天的沮丧和失落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希米·康表示,很多中国父母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身也承担着很大压力。成功的父母生怕下一代“堕落”,让自己奋斗得来的一切消散;生活不如意的父母更是将全部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将其作为“投资”。
  做个“海豚式妈妈”
  事实上,妈妈们不妨把眼光放长远,将“虎妈”转变为“海豚妈妈”,海豚式教育强调玩耍、社会生活、利他。芬兰父母就是典范。他们对孩子也有很高期望,但更看重个性发展,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目标,并期待他们不断超越自己。
  海豚式父母会首先评估孩子能够做到哪样,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应对。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自我,会从更多方面进行考虑;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失去安全感,成功了也不会担心失去,而是注意到其他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拥有很强的内心力量,懂得“自我激励”。
  有的妈妈心智不够成熟,不懂得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将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建议这部分人要学会控制情绪,发火前强制自己冷静10秒,告诉自己靠“吼”、“凶”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强势女性要学着尊重丈夫,让孩子感到父母相互有认同感。弱势的丈夫不要回避沟通,可以在事后与妻子沟通,告诉他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虎妈”这一话题已引发教育部门的关注。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的现象,呼吁父母不要做“虎妈、狼爸”。
其他文献
从一幅暴强标语入手“儿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这幅标语应该是上个世纪“普九”时的豪言壮语。  “普九”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4月12日通过,同年7月1日实施。30年来,我国适龄人口入学率已经达到99%。九年义务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属国民素质教育,可惜在高考指挥棒影响下,注重的是升学率。大学本来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可惜在就业率指挥棒的主导下大批复制的多是工业文明需要的劳动力。人的物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