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力》的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ad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分析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并附以实际教学方案,浅谈对高一第一章《力》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章的地位 :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本章学习力的基本概念以及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力学的基础内容。物理学研究物质的运动,由于力影响运动,所以在高中的物理力学知识以及后续内容,都跟本章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好力的基本概念,学习研究力的基本思维方法,是为学习高中物理打基础,本章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
  高中物理知识的深广度比初中要上一个台阶,但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这个台阶不能太大。另外,受知识结构本身的制约,本章的教学不能一次到位。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要逐步深化,这是个渐变的过程。因此,教学要求要逐步达到,应该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否则,不仅欲速不达,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本章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分寸,既要使学生对力的基本概念的认识得到提高,体会研究矢量问题的思维方法,又要不脱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本点。
  2、教材分析 :
  (1)关于力的概念。初中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强调了“受力者”的状态,效果是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新教材强调了力是物体间的作用,较为全面地说明力的相互性,为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打下伏笔,并扩展了思路。新课本从施力者的受力情况入手,分析得出受力者的受力状况,符合人们的生活经验,容易为学生接受。教学中更能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
  (2)关于重力。新教材在初中的基础上对重力问题进行了概括。重新提出了“重量”一词,重量就是重力的大小。教材介绍了用实验求重心的方法(悬挂法),这个实验会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在这里可以多讲两句,为“质点”概念打下基础。新教材把原必修本中的万有引力部分去掉了,移到后面讲,因为此时无法给学生讲清为什么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由于万有引力产生的。这样的安排,使得教材体系顺畅了。
  (3)关于滑动摩擦。在初中讲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只作定性介绍,在高中给出了定量计算公式。为了突出重点,教材编写与原必修本不同,是先讲滑动摩擦,后讲静摩擦,并引入静摩擦因数作为选学内容。要学习摩擦力,就要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与其他物体相互接触,并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还要知道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学会方向的判断。
  二、学生学习本章的困难分析
  1、物理前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
  物理学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背景材料,它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前物理概念,对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2、数学知识先入为主,忽视物理意义:
  用数学方法代替物理概念:
  由于学生在学习物理前,头脑中已有一定量的关于函数的知识,在学习物理时他们往往表现出用已有的数学基础与所学的物理知识相结合。在本章中:在学习力的失量的问题时,对于力的正负往往就会运用数学的方法来进行加减。即使教师一再引导他们从各种相关的事实出发,试图借用他们头脑中已有的正确经验或前物理概念,但他们的表现却是不愿放弃已经掌握纯熟的数学方法。
  三、教学设计:
  第一节力:用两个由磁铁和小车组成的物体系等一系列演示实验来演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理解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单独存在,一定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结合课本讲述力的三要素以及力的单位;力是矢量;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稱可按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
  第二节重力:结合课本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讲述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重力的方向。通过演示悬挂法讲解重心的概念和寻找不同形状物体的重心的方法。
  第三节弹力:结合课本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讲述知道形变的概念和弹力的产生条件。通过演示实验形象分别演示明显形变和微小形变,使学生可以感知到两种形变都是在他们身边存在的。通过讲解具体实例培养学生判断弹力的有无和方向的能力。
  第四节摩擦力:演示手推毛刷运动,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并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结合课本使学生学会利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动摩擦的因素与什么有关。
  第五节力的合成:通过对具体实例进行受力分析并结合课本让学生知道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第六节力的分解:结合课本让学生知道分力的概念并通过理解力的合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力的分解的含义。
  四、教学体会
  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修改方法的过程。在中学物理教材中看似一个简简单单的《力》学内容,却有着许多可以改进和改良的地方。可见,物理学、特别是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绝不是一门本本上面的学问,而是一门需要投入较多精力的学问,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问。不敢说我的教学设计已经是最合理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更多物理教育者对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投入,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物理教学设计必会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我们教师从对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中就更丰富了自己的物理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知识。
其他文献
【摘要】 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阐述了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化学教学;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因为环境是跟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
期刊
【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改变学生过去机械、被动、依赖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物理课外活动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培养能力的第二渠道。好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将知识学牢学活,而且能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并能多方面培养学生自身实际能力,真正做到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 课外活动;实践;创造思维  
期刊
新课改对高中物理教学是挑战与机遇。挑战那是因为新课程改革完全没有模板可仿,都是靠一线教师自己边实践边探索,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生死没有定数;机遇是新课程改革意味着所有的实践者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旧教师间根本不存在经验上的差异性——成败自我掌控。  一、比对新旧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是以课堂、教师、课本三者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收集、分析判断、处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习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等鲜明特征,而合作学习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关键。  一、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1)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傾向性,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地互动。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
期刊
【摘要】 化學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文章从这四个方面着手,浅谈了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 化学;素质    何谓素质?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它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
期刊
課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准备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表现,也是教师体现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尤其显得重要。怎样才能成功地设计出好的化学教学设计呢?现就我的感悟,体会如下。  一、对化学教材进行认真地分析与研究  教材是根据教育目的与学科任务编写和组织的、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体系。教材主要指教科书而言,还可以
期刊
【摘要】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激发兴趣;创
期刊
中差生一般都是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缺漏多,智力稍钝,反应稍慢,学习上懒散,马虎,作业上抄袭,心理上自卑,失去上进心。因此必须一个一个地主动和他们交知心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真诚相待,不歧视,不训斥,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从而激励中差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中差生勇于拼搏的精神,矫正中差生的厌学心理,唤醒他们学好高中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填平心理上的鸿沟,得到心理平衡,建立起学
期刊
【摘要】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素质等综合的质量水平。在生物教学中,老师要转变观念,合理安排,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改变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该学科特点,积极地、有的放矢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新课改;转变观念;培养素质;学生主体      新课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初中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动物标本;②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