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分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涵义,指出会计人员应熟悉和具备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并通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分析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原因,就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涵義 现状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0-151-02
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而会计工作者在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的过程中,除了必须将本职工作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之下,还必须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状况,按照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总体要求和会计工作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广泛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全面提高会计职业素养和执业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不少人在物质财富中失去方向,贪污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大行其道以及其他的种种原因,在会计行业中“诚信”这个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迫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涵义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特定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来源于职业实践,会计也如此。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和会计人员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因为会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工作,就有会计人员,就有会计职业,就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可以看出会计职业道德其实就是一个“诚信”的体现。
二、会计人员应熟悉和具备基本职业道德规范
1.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受自廉,不污自洁”,不收受贿赂、不贪污钱财,就是廉洁。“自律”,是指自律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的过程,使具体的行为或言论达到至善至美。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对于整天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人员来说,经常会受到财、权的诱惑,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自律意志薄弱,很容易成为权、财的奴隶,走向犯罪的深渊。可以说,会计人员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因为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无需强制。
2.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爱岗敬业是会计人员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是其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能,勇于革新,争做行家里手。避免出现“懒”、“惰”、“拖”的不良行为,牢固树立“干一行爱一行”职业思想,要有“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敬业精神和方便群众、勤奋工作的工作态度。
3.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守法为德”成为现代道德的最本质的价值规定,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法》和各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有关的财经法规和制度,会计人员都必须严格地遵守。会计人员失去了守法意识,其道德底线就会全面崩溃。会计人员的原则意识主要是指对各项会计方针、政策、财经法规的严格遵守、执行和坚持。会计人员在其会计业务工作中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依法办理有关业务,无论是对上级领导,还是对亲朋好友,都必须一视同仁,不讲亲疏。
4.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会计作为真实反映社会经济生活规律的职业,其基本功能就是通过会计信息的披露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会计人员只有把符合社会需要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提供给社会,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真实性,即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实际经济业务事项;可靠性,即会计核算要准确,记录要可靠,凭证要合法。《会计法》规定,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这也是社会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最低的要求。
5.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客观公正是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追求的目标。社会经济是复杂的,生活中的人的品性和欲望是多样的。会计人员不是“超人”,对经济业务事项的职业判断,可能会出现偏差,极有可能导致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客观公正是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追求的目标,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正确理解、把握并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制度,不断消除非客观、非公正因素的影响,做到最大限度的客观公正。
6.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7.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秘密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而会计人员因职业特点经常接触到单位和客户的一些秘密。会计人员保守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单位利益是其应尽的义务。泄密,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是会计职业的大忌。自古以来,人们将“诚实”和“守信”视为道德的最高境界,也将其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最起码、最基本的执业理念。会计人员把“诚信为本”原则看成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会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与社会事业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作为“反映、监督与控制”财务运行的主体——会计工作人员责任重大,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而根据最近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即使在新《会计法》全面实施的今天,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跑冒漏滴严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化的现象仍较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误区。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的时期,传统美德受到巨大的冲击,这种客观存在的历史必然,引发了一部分人的思想混乱,而财会领域又成了重灾区之一。其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二:一是“机遇观”。这几年财会领域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其政策法规和制度安排不断朝着“自主”的方向变化和调整,因而,相当部分会计工作人员认为,抓住这一过渡时期的“机遇”大搞一把无碍,等到规范定型后再循规蹈矩不迟。二是“依附观”。随着各地企业民营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工作人员与企业的关系已由过去的半独立型转为依附关系,为“老板”的服务已经到了无所顾忌的程度,因而造假账、偷漏税、提供失真信息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2.从众心理。诚然,在我国的会计领域确有不少优秀的“内当家”,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默默奉献,但也有相当部分“中间者”在“大气候”的影响下,职业道德基石动摇,随波逐流,最终走向了拜金主义歧途,成为社会的败类。究其原因,主要是从众心理和个体素质与社会义务相分离的社会认同感在从中作祟。
3.教育弊端。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学校较注重的是学生的智育,德育教育相对来说抓得不够,于是学生的人格缺陷愈来愈明显,一旦走上社会,便形成了一个“专而不红”的群体,进入会计领域后,相当部分不但全无职业道德可言,而且会运用其专业知识和现代操作技能,更加隐蔽地扮演着助纣为虐的不光彩角色。
四、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原因分析
笔者从事会计工作已经有15年,根据身边发生的事以及新闻报道披露的事例来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会计人员做假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账。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为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道德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往往难以抵挡各种诱惑,不能够坚持准则,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法制观念,通过收入不入账,虚报冒领等手段,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将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转移到个人手中,侵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五、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1.強化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1)精通业务是基础。会计人员首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就是要精通业务,只有精通业务,才能胜任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不仅仅要对经济业务进行事后的反映,而且事前的预测,事中的控制也越来越重要了。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精通业务,面对企业经营中涌现的新经济事项,才能作出专业判断,并进行客观地记录、反映,为企业、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2)道德素质是关键。众所周知,一个有能力的聪明人若走上邪路比普通人更可怕。因此,会计人员在精通业务的同时,必须加强道德品质教育。要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客观公正,要有忠于事业奉献社会的精神和高尚的职业荣誉感。(3)熟悉法规是保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纪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必须通晓并遵守财经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强化法律意识,加强自身思想素质修养,既懂得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又懂得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做到知法依法。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教育,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管机制。(1)以学习《会计法》为核心,加强会计人员岗前培训的后续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2)努力建立行政性监管、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管和单位自身内部监管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会计监管体系,促使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使会计环境真正得到净化。
3.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减少制造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1)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想象空间,如适当增加会计报表附注,完善和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等。(2)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
4.推行切实可行的会计委派制度。会计人员参与做假,那么如何解决当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混乱,解决会计人员监督不力的有效办法,就是推行切实可行的会计委派制度。(1)会计委派制度可提高会计人员在委派单位中的独立性,使其不受单位负责人违规违法指挥,充分发挥其会计的监督作用。(2)会计委派制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善性提供了保障。(3)会计委派制中委派会计的产生及轮换制度,有利于会计人员加强诚信及品德操守,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5.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作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考核部门,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以此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依据。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会计证发证机关吊销其会计证。
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道德感和思想觉悟,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主要依靠会计人员自身的努力。当今的会计人员应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的职业品质,通过自身的刻苦学习,不断陶冶情操,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在会计职业活动中,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办事,精心理财,客观公正,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会计职业道德是制约会计行为的规范,良好的行为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扎实的业务知识为基础,所以在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培训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吻合时代的节拍。
参考文献:
1.于增彪.略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J].会计研究,1996(10)
2.韩传模,郝景昭.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J].会计研究,2002(5)
3.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52)(责编:贾伟)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涵義 现状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0-151-02
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而会计工作者在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的过程中,除了必须将本职工作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之下,还必须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状况,按照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总体要求和会计工作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广泛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全面提高会计职业素养和执业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不少人在物质财富中失去方向,贪污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大行其道以及其他的种种原因,在会计行业中“诚信”这个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迫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涵义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特定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来源于职业实践,会计也如此。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和会计人员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因为会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工作,就有会计人员,就有会计职业,就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可以看出会计职业道德其实就是一个“诚信”的体现。
二、会计人员应熟悉和具备基本职业道德规范
1.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受自廉,不污自洁”,不收受贿赂、不贪污钱财,就是廉洁。“自律”,是指自律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的过程,使具体的行为或言论达到至善至美。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对于整天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人员来说,经常会受到财、权的诱惑,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自律意志薄弱,很容易成为权、财的奴隶,走向犯罪的深渊。可以说,会计人员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因为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无需强制。
2.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爱岗敬业是会计人员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是其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能,勇于革新,争做行家里手。避免出现“懒”、“惰”、“拖”的不良行为,牢固树立“干一行爱一行”职业思想,要有“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敬业精神和方便群众、勤奋工作的工作态度。
3.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守法为德”成为现代道德的最本质的价值规定,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法》和各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有关的财经法规和制度,会计人员都必须严格地遵守。会计人员失去了守法意识,其道德底线就会全面崩溃。会计人员的原则意识主要是指对各项会计方针、政策、财经法规的严格遵守、执行和坚持。会计人员在其会计业务工作中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依法办理有关业务,无论是对上级领导,还是对亲朋好友,都必须一视同仁,不讲亲疏。
4.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会计作为真实反映社会经济生活规律的职业,其基本功能就是通过会计信息的披露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会计人员只有把符合社会需要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提供给社会,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真实性,即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实际经济业务事项;可靠性,即会计核算要准确,记录要可靠,凭证要合法。《会计法》规定,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这也是社会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最低的要求。
5.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客观公正是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追求的目标。社会经济是复杂的,生活中的人的品性和欲望是多样的。会计人员不是“超人”,对经济业务事项的职业判断,可能会出现偏差,极有可能导致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客观公正是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追求的目标,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正确理解、把握并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制度,不断消除非客观、非公正因素的影响,做到最大限度的客观公正。
6.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7.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秘密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而会计人员因职业特点经常接触到单位和客户的一些秘密。会计人员保守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单位利益是其应尽的义务。泄密,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是会计职业的大忌。自古以来,人们将“诚实”和“守信”视为道德的最高境界,也将其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最起码、最基本的执业理念。会计人员把“诚信为本”原则看成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会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与社会事业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作为“反映、监督与控制”财务运行的主体——会计工作人员责任重大,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而根据最近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即使在新《会计法》全面实施的今天,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跑冒漏滴严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化的现象仍较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误区。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的时期,传统美德受到巨大的冲击,这种客观存在的历史必然,引发了一部分人的思想混乱,而财会领域又成了重灾区之一。其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二:一是“机遇观”。这几年财会领域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其政策法规和制度安排不断朝着“自主”的方向变化和调整,因而,相当部分会计工作人员认为,抓住这一过渡时期的“机遇”大搞一把无碍,等到规范定型后再循规蹈矩不迟。二是“依附观”。随着各地企业民营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工作人员与企业的关系已由过去的半独立型转为依附关系,为“老板”的服务已经到了无所顾忌的程度,因而造假账、偷漏税、提供失真信息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2.从众心理。诚然,在我国的会计领域确有不少优秀的“内当家”,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默默奉献,但也有相当部分“中间者”在“大气候”的影响下,职业道德基石动摇,随波逐流,最终走向了拜金主义歧途,成为社会的败类。究其原因,主要是从众心理和个体素质与社会义务相分离的社会认同感在从中作祟。
3.教育弊端。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学校较注重的是学生的智育,德育教育相对来说抓得不够,于是学生的人格缺陷愈来愈明显,一旦走上社会,便形成了一个“专而不红”的群体,进入会计领域后,相当部分不但全无职业道德可言,而且会运用其专业知识和现代操作技能,更加隐蔽地扮演着助纣为虐的不光彩角色。
四、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原因分析
笔者从事会计工作已经有15年,根据身边发生的事以及新闻报道披露的事例来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会计人员做假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账。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为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道德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往往难以抵挡各种诱惑,不能够坚持准则,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法制观念,通过收入不入账,虚报冒领等手段,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将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转移到个人手中,侵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五、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1.強化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1)精通业务是基础。会计人员首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就是要精通业务,只有精通业务,才能胜任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不仅仅要对经济业务进行事后的反映,而且事前的预测,事中的控制也越来越重要了。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精通业务,面对企业经营中涌现的新经济事项,才能作出专业判断,并进行客观地记录、反映,为企业、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2)道德素质是关键。众所周知,一个有能力的聪明人若走上邪路比普通人更可怕。因此,会计人员在精通业务的同时,必须加强道德品质教育。要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客观公正,要有忠于事业奉献社会的精神和高尚的职业荣誉感。(3)熟悉法规是保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纪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必须通晓并遵守财经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强化法律意识,加强自身思想素质修养,既懂得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又懂得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做到知法依法。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教育,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管机制。(1)以学习《会计法》为核心,加强会计人员岗前培训的后续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2)努力建立行政性监管、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管和单位自身内部监管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会计监管体系,促使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使会计环境真正得到净化。
3.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减少制造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1)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想象空间,如适当增加会计报表附注,完善和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等。(2)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
4.推行切实可行的会计委派制度。会计人员参与做假,那么如何解决当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混乱,解决会计人员监督不力的有效办法,就是推行切实可行的会计委派制度。(1)会计委派制度可提高会计人员在委派单位中的独立性,使其不受单位负责人违规违法指挥,充分发挥其会计的监督作用。(2)会计委派制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善性提供了保障。(3)会计委派制中委派会计的产生及轮换制度,有利于会计人员加强诚信及品德操守,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5.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作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考核部门,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以此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依据。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会计证发证机关吊销其会计证。
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道德感和思想觉悟,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主要依靠会计人员自身的努力。当今的会计人员应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的职业品质,通过自身的刻苦学习,不断陶冶情操,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在会计职业活动中,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办事,精心理财,客观公正,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会计职业道德是制约会计行为的规范,良好的行为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扎实的业务知识为基础,所以在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培训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吻合时代的节拍。
参考文献:
1.于增彪.略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J].会计研究,1996(10)
2.韩传模,郝景昭.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J].会计研究,2002(5)
3.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52)(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