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宏:让教育成为人生幸福的组成部分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s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六个故事
  大量从学琴角度提出的问题,都绝不仅仅是在学琴中才有的问题,而是涉及孩子所有方面学习的问题,其中更是关系到孩子的人生幸福与事业成功的重大教育问题。如果教育能够循人性的法则,遵循心理与教育科学的规律,那么受教育本身就会成为幸福人生的组成部分!成功与幸福之间应该是互相强化的,而不是要以牺牲幸福来换取成功。
   音乐何须“懂”;不要让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业余学琴何必太专业......这些流传颇广的关于音乐教育的名言,都出自一个人之口,他就是周海宏。周海宏教授非常忙,难得见上一面。这次他听说我们是在为创刊40周年做一系列的采访报道,特意为我们留出了充足的时间,畅谈这些年来他对音乐教育的思考,为推动“教育的文明”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可能《父母必读》杂志有一种朋友就是这样的:她与他们在若干年里并没有保持非常密切的合作,但是他们对彼此所做的事、所持有的教育观念高度认同,也从未忘记在一起同行的时光。
  Q您还记得和《父母必读》杂志“第一次”的故事吗?
  A1997年,我在《父母必读》杂志开设了《琴凳上下》专栏,写了12篇关于学琴问题的普及性文章。至今20多年过去了,这些文章在网上还在不断地被转发。到目前为止,我翻看那些文章,除了觉得当时写得稍微有些“单薄”之外,应该说和我现在的音乐教育观点及思想体系一脉相承,这12篇文章就是我现在音乐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框架。
  写完那组文章,我突然意识到,音乐教育的普及真的很重要!专门做音乐教育研究的专家和教孩子音乐的老师太多了,但是传播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为父母们解决关于孩子学琴的苦恼、痛苦以及困惑的人太少了。应该说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深入地思考,并借助各种各样的媒体方式,宣传心理学研究在器乐教育中的应用成果。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琴教育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并不仅仅在学琴教育中存在,而是在所有教育中都存在,是全人类教育层面的问题,甚至是人性层面的大问题。这些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在学琴中存在的问题是不能讲明白,讲了也不能令人信服,更不能从根儿上解决问题的。这些年来,我一直把自己专业研究领域定位在审美心理与教育心理两个方面。而在教育心理方向上,从最初的不得不解决学琴问题的困惑,发展为去解决“人的问题”的困惑。
  Q那您认为孩子应该学琴吗?
  A童年开始,每个人在成长阶段至少要学一件乐器,要接受以学琴为抓手的音乐艺术教育,这在发达国家早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常态,就像孩子一定要接受科学教育一样,孩子一定要接受艺术教育。因此我认为“学琴热”的说法不正确,学琴不是一个要“热”的教育的,而本应是国民基础教育的常态,值得欣慰的是,这个常态正在加速到来。
  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人,语言、数学逻辑、听觉、视觉,这四大能力是需要平衡发展的。科学和艺术应该是人类两翼,一边征服世界,一边美化世界,感性、理性也应该均衡发展。在当今时代,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人,就像没有接受过科学教育的人一样是素质结构不完整的人,童年没有接受过艺术的人,就像童年没有接受过语、数、外教育一样,是有素质缺失的人,是会在人生幸福的道路上有缺憾的人。
  通过学琴热爱音乐,通过音乐热爱艺术,通过生活体验幸福;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孩子的感性能力、感性素質和感性智慧,为孩子未来的成功铺路,这是国民基础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应该关注的领域。
  但是,“学琴苦”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很多孩子在学琴过程中苦不堪言,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学琴疲惫不堪,很多家庭因为孩子学琴冲突不断......我们距“让每个孩子都学琴”这个“量的目标”相去甚远,距让每个孩子“通过学琴热爱音乐”这个“质的目标”更远!学琴非但没有实现家长的初衷,反而背离了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学琴的根本目的。目前,很多家庭为孩子提供了学琴的机会,这个趋势是好的,但是很多孩子觉得学琴苦,学琴无聊,学琴乏味是错的。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解决如何学是关键的问题。
  Q您觉得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A关于学琴的问题,往往是牵一发动全身,一个孩子不爱练琴会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甚至还会成为家庭战争的导火索。很多孩子都说过这样的话:“以前我妈脾气挺好的,可自从我学琴之后,我妈就变得爱发火,还开始打我了。”所以,我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琴只是一个切入点,我们要思考和探讨的,应该全面超越学琴这个小小的领域,要涉及人类的需要与行为动机的研究与探讨,好习惯、学习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健康人格培养等方方面面,才能解决琴童家长的困惑,让他们从孩子学琴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更要通过教育家长,把孩子从学琴的痛苦中解救出来,不让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
  举个例子,为什么孩子讨厌练琴,一练琴就要上厕所,但是在看电视、玩游戏的时候会那么投入?这是因为通常我们认为练琴是痛苦的事,而看电视、玩游戏是快乐的事。但其实,任何一种行为都可能包含痛苦和快乐的两种可能性。我们也完全可以让孩子讨厌玩游戏。首先,我们可以跟孩子说,玩游戏要么不玩,要玩就要好好玩。
  其次,我们要让孩子练好玩游戏的基本功,从鼠标练起,每天练习单击、双击鼠标各5000次,还要注意手形,手形不对就训斥他。这样练上一个月后,再打开电脑,纠正孩子的坐姿——要求他挺胸、抬头、肩膀自然放松,手放在鼠标上不能高也不能低。然后我们让他只练习游戏的第一步,绝对不能出错,反复练习几百次,完美无缺了才能进入下一关......相信经过这样的训练,没有孩子爱玩游戏了。
  不少家长已经看出来了,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学琴的过程。如此单调、枯燥、乏味,孩子能不感到乏味吗?我们对练琴动作的要求严重地超过了孩子可能操控的水平,他能没有挫败感吗?这样分析之后,你就知道了,孩子爱看电视、玩游戏,是因为在做这两件事的时候,他享受的是轻松、自由的感觉,享受的是自己做主的感觉。如果我们能让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找到轻松、自由和主导的感觉,他是不是就会爱上学琴呢?由此看来,为孩子找到学琴的需要及激发孩子学琴的动机,配合孩子良好的习惯、善用奖惩原则与策略等,才能真正解决学琴这个看似单一的问题。我把这个成体系的教育思考都凝结在一套名为“琴童家长必修课”的系列图书中,希望让教育不再是痛苦的,而是真正成为人生幸福的组成部分。   Q您观察到20多年前您写《琴凳上下》专栏时遇到的父母,与现在的父母有什么不同吗?
  A最明显的感觉是家长的角色感变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家长对于孩子学琴这件事是迷茫的,在学琴的问题上,他们不懂,但是他们也因此没有犯很多的错误;现在的家长把自己放在一个学科导师、督战队、教练的位置上,对孩子学琴的介入比较深,对孩子的控制比较多,由此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是比较大的。因此我在“琴童家长必修课”系列中设置了一本《角色与职责篇》,专门和家长探讨孩子学琴家长应该做什么。在孩子学琴时,我建议父母在孩子学琴中千万别当教练、监工,而是将自己放置在啦啦队的位置上,在学琴活动中给以孩子呵护、理解、安慰和鼓励,发自内心地欣赏他、赞扬他,给他喝彩,这样的父母在激发孩子学琴动力的过程中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让孩子在学琴中找到快乐和巨大动力。
  Q在教育上,您最想提醒父母注意的是什么?
  A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所有的家长都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成功、幸福,这样的目标并没错,但是家长的方法错了。教育成败的观测点不在高考,而在一个人入职后10年的时间点上,这个阶段孩子处在什么位置,有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更客观地评判其所受到的教育的成败。我们确实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家长要学会思考,我们在起跑线上比的是什么?肯定不是谁跑得快,因为人生是一场长跑。那么在起跑线上,我们其实比的是谁爱跑、谁会跑。所以刚开始时,孩子跑得慢也没关系,但是,如果家长的做法让一个孩子不爱学习了、没有了学习的欲望,才是起跑线上最大的失败。
  Q您多年来做音乐教育普及工作的动力是什么?反反复复去解答父母提出的很多相似的问题,您如何始终保持热情吗?
  A这些教育理念我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但依然乐此不疲。原因很简单,这就是教师的素养,和演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是一种职业,我平时在音乐学院讲课,每年也会讲同一门课,但每次上课我想的就是要对这节课负责,把这节课讲好。其实,如果一位教师厌倦了自己教的课的内容,说明他对课程的内容设计不够用心,如果总期望表达达到最完美的状态,那么会有很多需要不断调整的地方,比如一个语气的重音,一页PPT的排版,都能让人琢磨很久。我一直强调,老师不仅要关心知识,还要关心知识的表达方式,这也是科普的基础。
  另外,演奏家在台上演奏某首曲子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这首曲子他可能已经演过无数遍了,但每一次出场都是要把这一场演好。所以我做科普演讲每次都充满了激情,我要把这些重要的道理,用我认为的最佳方式表达出来。没有激情和热情就不是最佳方式了。
  这些年来,我上任何一课,讲任何一个话题,都有一种想法,就是要让父母接受我总结出的这些理论、思想,怎么更容易让人接受呢?想到这些,我所有的热情就来了。和推进教育的文明是一个特别漫长的工程,我学问做得越深就越会发现,大量的真知灼見,需要一代代的人不断地去传承、去验证、去发展。所以对我来说,没有陈旧的课程,没有倦怠,没有停歇。
  我也发现,20多年来,我一遍遍地在传播这些知识和观念的时候,改变了很多人对音乐教育的看法,他们从音乐学习不应该有的痛苦中走出来,去享受本应有的乐趣与快乐,这一切让我很有成就感。
  周海宏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是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教育学家,长年从事音乐审美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成就卓著。担任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音乐舞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
  创刊40周年特别策划
  这些“第一次”的故事让我们时而听得热血沸腾,时而感动唏嘘,我们为这些创办者、见证者和专家作者们的热忱、真诚、敬业以及全心全意为父母所想的精神所震撼,也为自己是这本杂志的“接班人”而自豪。
  我们的系列采访还在继续。在4月刊中,我们将邀请到合作过的更多专家通过《父母必读》杂志再次发出自己独特的育儿主张,这些育儿主张将成为我们养育的一个个坚实支点,让你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拥有确定的科学养育观。
其他文献
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亿,2050年前后将达到峰值4.8亿,届时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有专家指出,中国现行养老金制度存在严重缺陷,不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双轨制”并行,各地还有农民工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多项制度。而且,不同制度覆盖下的不同人群待遇千差万别,各地政策条块分割
出汗多,痱子出  夏天气温过高,空气湿度大,加上宝宝活动量大,所以宝宝出汗比较多。而出汗多是导致宝宝长痱子的最直接原因。  有汗不擦不洗,痱子就会找上门  宝宝出汗后,如果汗液不能及时蒸发或被擦掉,过多的汗液就会长时间停留在皮肤表面,堵塞汗腺的导管口。由于汗腺导管口被堵住了,分泌的汗液不能排出,而汗腺还在不停地分泌  汗液,结果就会导致汗腺导管发生破裂,汗液便进入周围的皮肤组织,刺激皮肤,皮肤表面
“你的家乡在娜鲁湾,我的家乡在娜鲁湾,从前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尽情的唱着我们的歌声 ,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一家人》    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有80%的台胞祖籍地在福建。台湾福建同根同源,虽被台湾海峡阻隔,但两地居民渡海交往几乎从没有停止过。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闽越族”“浮海”至台湾的记载。到了明末清初,大陆居民开始大规
永不褪色的“羌红”  最后一个送走了安平爸,福星书记满脸怒气地回到房里。因为这已经是近几天来集中安置点第16个来给他送礼的了。  “不就是想要一个好屋基嘛,为啥非要请客送礼啊?这不明摆着是在糟践我、糟践组织吗?!特别是安平爸,你好歹也是我介绍你入党的老党员啊!”  福星书记全名叫贺福星,上世纪50年代出生,16岁那年,部队到县中学招兵,福星穿上了人人羡慕的军装,还在部队光荣地入了党,复原回家就在村
幼儿园里大家都很喜欢点点,可是当知道点点是有毒的蘑菇后,大家都因感到害怕而远离他。怎么办呢?点点会伤心难过吗?  蘑菇幼儿园里有很多蘑菇小朋友。点点,是大家心目中的偶像。  每天早上,蘑菇幼儿园的柠檬黄蜡伞老师都会提醒大家:“要小心狐狸哦。”因为,之前的园长就是被狐狸吃掉的。  听到这么可怕的事情,小班的小朋友都吓哭了:“哇,狐狸好可怕!呜呜呜——”这时,灰树花菌酷酷地说:“如果狐狸来了,我就会这
一到炎热的夏季,宝宝就变得不爱吃奶、体重不增,甚至“打蔫”……苦夏来袭,该如何照顾好宝宝呢?  苦夏,中医称作“疰夏”,让宝宝不舒服的两大原因分别是:夏季的暑热、暑湿之气太重;宝宝自身体弱、脾胃功能还未完善。一旦暑气太过影响了宝宝的脾胃功能,宝宝就会胃口差、食欲下降,进而出现面色不够红润水灵,口气重,爱哭,不愿活动,精神差,甚至影响生长发育等,因此,清暑热、祛暑湿,健脾胃、助消化,是预防“苦夏”的
2015年11月9日,由中国狮子联会北京“爱之声”助盲项目组联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著名主持人周洲、哆来咪、金豆、杜悦、芝麻、一天哥哥、徐柳姐姐等联袂为特殊儿童及广大少年儿童奉献的公益儿童多媒体音乐游戏剧《爱之声·我爱童话》在保利剧院亲情上演。据了解,“爱之声”盲人有声读物出版项目是由中国狮子联会北京爱乐服务队发起,且爱之声的有声读物已通过“阳光书包”项目送至全国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省、市、县级公共图
1浴巾变秋千  适合年龄:1~2岁  材料:浴巾。  目标:锻炼平衡能力,发展触觉感受力。  玩法:  ·在床上铺一条浴巾,让宝宝坐或仰卧在上面。  ·爸爸妈妈每人抓住浴巾的兩个角,同时抬起浴巾,然后左右来回荡。  妈妈:“小宝宝,荡秋千。”爸爸:“一荡荡到云里边”。  专家提示  ·宝宝在浴巾里左右荡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身体被浴巾包裹的感觉、风吹过来的感觉等不同的触觉刺激,能获得触觉的发展。  ·
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主要元素,春节就更是离不开吃这个主题。恨不得家家都是到处摆满吃的,聚餐时更会倾尽手艺做出一大桌子的美食,这样才算是对得起宾客。但是如果在这样的饕餮节日里,没能管好自制力不够强的宝宝,他的小胃肠可就要跟你闹别扭了。  吃着吃着就积食了  春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大的节,也不喜欢在这样喜庆的节日里管束孩子,所以许多父母对孩子吃零食、荤菜、喝饮料等都不加限制,这就加重了孩子胃肠道的负担,
袁坚  文学博士,早教专家,潜水员,专栏作者,出版有《猫博士育儿笔记:换个方式爱孩子》,联合翻译绘本“神奇的世界”系列,创作“小狐狸卷卷”系列儿童故事,创作“山海经”系列海洋主题幻想小说。  前段时间被“陪孩子写作业”的吐槽刷屏,好多人都参与了这场“发泄情绪的狂欢”,也有不少人在做出各自的分析,我们家小朋友也刚好处于还需要妈妈陪伴学习的年龄。那么从我的角度,我是怎么思考和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