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超声动态测量正常妊娠妇女的宫颈长度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6689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用阴道超声测量正常孕期宫颈长度变化并分析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595例妊娠37周后分娩的单胎正常孕妇于孕11~13+6周(Ⅰ期)、孕20~24周(Ⅱ期)、孕28~32周(Ⅲ期)及孕36周后(Ⅳ期)行阴道超声测量的宫颈长度,并记录各相关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t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 (1)Ⅰ、Ⅱ、Ⅲ及Ⅳ期的宫颈长度平均值分别为(38.85±3.11)mm、(38.92±4.10) mm、(36.43±4.69) mm和(30.63±6.11) mm.除Ⅰ和Ⅱ期外,其余任何2个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宫颈长度的变化比例中位数分别为Ⅱ-Ⅰ期0.00%、Ⅲ-Ⅰ期-5.36%、Ⅳ-Ⅰ期-20.00%.(2)年龄≥35岁的孕妇各孕期宫颈长度均值均大于年龄<35岁的孕妇[Ⅰ期:(39.36±3.18) mm与(38.77±3.10) mm;Ⅱ期:(39.89±4.61) mm与(38.88±4.00) mm;Ⅲ期:(37.29±4.79)mm与(36.31±4.67) mm;Ⅳ期:(32.25±5.95) mm与(30.38±6.10) mm],但仅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1).经产妇各孕期宫颈长度的均值均大于初产妇[Ⅰ期:(38.95±2.59) mm与(38.76±3.14) mm;Ⅱ期:(39.54±3.62) mm与(38.82±4.11) mm;Ⅲ期:(37.37±4.21) mm与(36.34±4.70) mm;Ⅳ期:(31.77±6.05) mm与(30.59±6.11) mm],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宫颈长度于妊娠28周后逐渐缩短,孕期常规超声检查时行序贯宫颈长度测量对预测早产可能有益。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地塞米松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typeⅡ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ECⅡ)表面活性蛋白-B(surfactant protein B,SP-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思想的转变,人们对于医疗条件以及医院护理工作有了新的认知和要求。现如今,医院护理工作已经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道路,尽可能保证病人在科学的护理照料下尽快康复。但是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风险,需要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来规范护理工作,以避免发生医患纠纷,切实保证病人的安全。对此,本文主要以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为研究对象,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以探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WMI)是早产儿特征性的脑损伤形式之一.世界上WMI的发现可追溯到100多年前,1867年Virchow首先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作了描述[1].由于此类损伤直接影响小儿远期预后,会造成多方面神经发育障碍,因此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围产、新生儿临床工作与研究中,对早产儿WMI的诊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期刊
2011年7月1日,我国卫生部发布了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诊断行业标准(WS331—2011),该标准已于2011年12月1日起强制性实施。现摘录如下:
期刊
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参加2012年3月30日至4月1日(周五~周日)在广州召开的“第四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本次会议由《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部主办、上海布鲁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抽取48例急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患沟通技巧,统计患者的心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
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是指出生体重<1000 g的早产儿(部分国家定义≤800 g).这类早产儿一般胎龄也很小,各脏器发育极不成熟,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较多,与胎龄及出生体重较大的早产儿相比,存活率明显降低,且即使存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期刊
期刊
患儿女,24 d,因“面部散在片状红斑20余天,上唇破溃10余天”于2010年12月4日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7+5周,阴道分娩娩出,出生体重2830 g,Apgar评分不详,羊水清,无胎膜早破.父母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其母孕4周时有“感冒”症状,未予处理.患儿出牛时即发现面部散在片状红斑,有增多趋势,外院考虑为“血管瘤”,但未予处理.入院前10余天家人发现患儿上唇破溃,予食醋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情绪。方法 选取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共74例,常规护理患者共计37例,为参照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患者共计37例,为研究组,研究时间是2019年9月-2020年9月,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 对于护理后的MET、LVEF,研究组更优(P<0.05)。对于护理后的HAMA评分,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重症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