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c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讨小儿哮喘治疗中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两种疗法的效果及相关情况。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接诊的小儿哮喘患儿108例纳入此次研究中,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上述患儿列为试验组、对比组,各组有54例。试验组以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治疗,对比组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各项症状改善时间,检测治疗前、后患儿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评定两组疗效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呼吸困难、反复喘息、胸闷咳嗽症状的消除时间显著少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两组SaO2水平均得以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患儿SaO2水平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比组(79.63%),组间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的治疗情况而言,氧驱动雾化吸入用于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更加显著,可以缩短患儿各项症状的改善时间,且操作安全性更高,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小儿哮喘;治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效果比较
  小儿哮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性儿科疾病,该病由多种因素诱发患儿气道出现慢性高反应性炎症疾患,症状表现以呼吸困难、反复喘息及胸闷咳嗽等为主,对幼儿身心健康构成很大的不良影响[1]。临床中常以传统药物、雾化吸入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雾化吸入治疗可分为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两种治疗方式,而两种疗法在临床疗效方面存在较大差异[2]。此文选出我院接诊的小儿哮喘患儿108例为对象,重点评估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两种疗法用于小儿哮喘治疗中的实际疗效,汇报内容为下:
  1.对象、方法
  1.1病例来源
  随机选出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接诊的小儿哮喘患儿108例纳入此次研究,入选患儿符合我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有关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患儿家长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核及批准。
  已排除外源性、药物性、运动性哮喘儿童,伴有肝、心、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造血系统性疾病者,难以配合完成全程治疗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上述患儿列为试验组、对比组,各组有54例。试验组:31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11个月-12岁,平均(5.7±1.28)岁;病程5-22天;呼吸频率(40±9.8)次/分钟;心率(126±8.3)次/分钟;哮喘程度情况:25例中度,29例重度。对比组:30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1-12岁,平均(5.8±1.30)岁;病程6-21天;呼吸频率(40±9.9)次/分钟;心率(125±8.7)次/分钟;哮喘程度情况:26例中度,28例重度。对两组基础资料予以比较,未发现显著差异性(P>0.05),可实行评比研究。
  1.2治疗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向患儿施予常规药物治疗,如化痰、抗炎症、止咳等对症药物。此条件下,对比组实施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使用德国百瑞公司出品的空气压缩泵雾化器,将0.5mg布地奈德气雾剂(产自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30410)、0.8ml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1ml氯化铵注射液(浓度0.9%)一同放入雾化器中,之后接通空气压缩泵电源,开始雾化吸入治疗,每次治疗持续10min,每日2次。试验组实施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使用浙江宁波海曙医疗用品厂制造的宁音牌药物雾化器,选用药物及剂量同于对比组,将面罩扣于患儿的口、鼻部位,氧流量调节成6L/min,每次15min,每日2次。治疗期间使患儿的呼吸保持通畅,雾化吸入结束后取出雾化器,关闭氧气开关,为患儿清洁脸部。
  两组持续治疗7天。
  1.3评比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各项症状表现消除时间,检测治疗前、后患儿SaO2水平,评定两组疗效情况。
  1.4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有关小儿哮喘的疗效标准予以评定,若患儿肺部的哮鸣音消除,症状表现和临床体征都恢复正常,呼吸平稳,评定为显效;若患儿肺部的哮鸣音有所减轻,呼吸趋于平稳,评定为有效;若治疗后没有达到以上标准,或有病情恶化趋势,评定为无效[3]。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数据统计以及处理
  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分类统计,使用SPSS22.0软件予以计学分析,计量数据表达为(±s),计数数据表达为 (n/%),计量数据的比对经过t检测,计数数据的对比经过2检测,当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儿各项症状改善时间对照
  试验组患儿呼吸困难、反复喘息、胸闷咳嗽症状的消除时间都显著少于对比组(P<0.05),详细数据记于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患儿SaO2水平对照
  治疗之前,两组患儿SaO2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aO2水平均得以顯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患儿SaO2水平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详细数据记于表2:
  2.3两组疗效评定结果对照
  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比组(79.63%),组间对照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记于表3:
  3.讨论
  现阶段,儿科临床常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及复方异丙托溴铵等药物对小儿哮喘进行治疗,这些药物能发挥抗炎、扩张支气管及抗过敏方面的效果。雾化吸入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给药方法,利用雾化器将各种药物及水分转化为极小体积的雾粒,患儿吸气时将雾粒吸入呼吸道以及肺部,使药物直接作用在病变部位,以减轻哮喘急性症状[4]。从当前临床医疗技术来讲,小儿雾化吸入治疗的方式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两种为主。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将空气当作压力,凭借低压泵利用毛细管喷射雾化的药物, 进而生成雾滴分子,作用于肺组织,以缓解各种哮喘症状,同时扩张支气管,发挥祛痰平喘的功效,提升肺的通气功能[5]。然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的缺点是会使水蒸气分压上升,进而减少了患儿吸入空气中的氧体积及肺泡氧分压,并可能诱发缺氧症状;另外,这种雾化疗法的噪音比较大,容易激起患儿焦虑、抵触、不安等负性情绪,并且一些雾化设备的消毒难度相对较大,使交叉感染的几率增加[6]。氧驱动雾化吸入能弥补空气压缩泵所带来的相关缺陷,其以氧气作为雾化吸入的主要动力,在高速率氧气流通的条件下,毛细管会产生负压,由小管吸出药物,并雾化为小水滴状喷出,起到扩张患儿支气管、祛痰消炎、解痉平喘、减少黏液分泌等作用,疗效时间更长,能快速消除肺哮鸣音,改善肺通气功能。与此同时,氧气驱动雾化治疗中选用一次性材料,可避免出现交叉性感染,安全性更高[7]。
  此研究当中,试验组选择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组选择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指出,试验组患儿呼吸困难、反复喘息、胸闷咳嗽症状的消除时间少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SaO2水平优于对比组(P<0.05);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
  综上,相较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的疗效情况而言,氧驱动雾化吸入用于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减短患儿各项症状的改善时间,且操作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陈强.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4):2614-2615.
  [2]杜长波,裴玉梅.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及优缺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9):7-9.
  [3]杨梅.小儿哮喘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66-67.
  [4]王辉.小儿哮喘经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4):93-94.
  [5]王慧琴,王天锁,李冰.对比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5):41-42.
  [6]严建佳,钟秋兰,郑亚文.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J].临床医学,2016,36(08):103-105.
  [7]唐敬丽,刘小萍,钟守琼.对哮喘患儿使用空气压缩泵与氧驱动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1):86-87.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BD960快速结核菌培养与罗氏结核菌培养在结核菌检验中的结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我院500例患者的痰液标本先抗酸染色后记录涂片结果,然后同时接种于罗氏培养基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临床体会.方法:本文主要是对口腔颌面部炎症产生的原因和临床治疗方式进行探究.结果:该组患者治疗治愈44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
目的:探讨本院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的原因.方法:对2012-2017年交叉配血不合样本分别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试验和不规则抗体鉴定实验等,查找原因.结果:69例配血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