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安消防部队参加社会抢险救援任务越来越繁重,很多地方甚至超过了灭火工作,但是在社会抢险救援中也遇越来越多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消防不多的社会抢险救援工作能力,做到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消防部队;社会抢险救援;对策
近几年来,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每年参加众多社会抢险救援,抢救疏散人员数万人以上,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数十亿元,赢得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特别是大的地震和自然灾害等。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社会抢险救援工作呈现出许许多多的新特点和新情况,给公安消防部队参加社会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公安消防部队如何更好地担负起社会抢险救援职责,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消防部队在参加社会抢险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警力不足,难以成功处置社会抢险救援的任务。由于受编制限制,目前基层消防部队普遍存在着警力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边远、偏僻的城镇较为突出,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面火灾和抢险救援任务日渐繁重,任务与警力的矛盾也日渐突出,执勤力量严重不足,遇到小规模的灭火和抢险救援还能应付,如果规模稍大,由于警力的严重不足,就难以做到及时处理,难以成功处置灾害事故。
(二)基层官兵缺乏处置抢险救援应有的能力。基层指挥员大多数来源于基层战士考入消防指挥学校后分配,主要是中专和专科学历。如今,在基层中队干部队伍中,充实了一些从地方院校招收的大学生,虽然他们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科学文化知识理论功底较深,思维敏捷,但是他们往往对消防部队社会抢险救援业务不熟,缺乏一定的社会抢险救援经验,难以尽快转化为实际战斗力,难以真正达到现代条件下抢险救援任务的要求。士官来源于士兵,普遍是初中和高中学历,他们服役了两年义务兵后转为士官,少数的士官从一期转为二期、转为三期等,多数的士官服役完一期或是二期就退伍复员,虽然服年限不断增加,经验和知识不断提高,但是从根本上说,文化知识结构没有改变,社会抢险救援光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三)缺乏社会抢险救援需要的特种器材装备。社会抢险救援需要的特种器材装备类型多样、技术要求高、购置价格昂贵,由于受经费、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有的基层消防部队不可能按需求配齐买全,只能配备一些常用的抢险救援器材。在社会抢险救援中,对于一般的灾害事故处置所需的器材装备还能应付,当遇到一些特殊事故、特殊物品的灾害事故时,由于缺乏特种器材装备,就显得束手无策,力不从心,望灾兴叹。
(四)社会抢险救援联动作用发挥不尽人意。按照有关的规定,由政府牵头,成立了由解放军、武警、预备役、民兵、公安、交警以及其他相关的通信、救护、电力等等社会抢险救援组织,制定预案,规定职责。但是由于社会救援力量来自不同的部门,彼此之间相对分割,联系很少,缺少配合演练或是从不配合演练,联合机动能力参差不齐,运行不够顺畅,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合作能力及信息沟通渠道,在处置社会抢险救援事故中,无法充分发挥现有社会力量和技术装备的最大效能,联动机制起动缓慢,效果不明显。
(五)社会抢险救援的任务过于频繁。自从我省消防部队向社会作出“有警必出、有险必抢、有灾必救、热情服务”的承诺后,人民群众无论遇上任何大小困难,都要求消防队救助,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对树立消防部队 “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良好形象,密切警民关系,提高了消防部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换个角度来说,没水喝找消防队、忘带钥匙找消防队、烟草快枯死找消防队、楼顶水池没水找消防队等等,可以说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提高消防部队社会抢险救援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依靠地方党委政府领导。领导重视,是消防部队圆满完成抢险救援任务的根本保障。首先领导的重视是对广大消防官兵的极大鼓舞,给抢险救援工作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二是发动社会各方对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工作的支持,特别是社会力量的调集征用,也得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政府;其三是赢得政府对抢险救援工作的投入,增加装备,增强消防部队抢险战斗力。
(二)突出社会抢险救援训练的针对性,提高基层官兵的处置能力。一是强化业务理论学习。基层指挥员和战斗员要加强特殊灾害事故处置技战术学习,尤其是化学危险品和毒气的理化性质、技术参数、事故特点、处置程序与措施、行动要求、注意事项等等,在参加处置时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蛮干。二是突出针对性训练。社会抢险救援训练坚持从“实战”出发,结合本地区、本区域或辖区抢险救援的特点,开展好针对性训练。特别对于特殊灾害事故处置中的侦察检测、稀释降毒、稀释驱散、器具堵漏、进攻防毒、冷却保护、洗消处理等重点课目要进行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锻炼提高基层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处置能力。三是强化科技练兵。社会抢险救援训练,既要注重训练手段的科学性,又要注重训练内容的科学性,向科技要战斗力。要针对各种社会抢险救援的处置,探索以现有装备实施处置和救援的战法,同时积极改革创新,挖潜现有装备潜力,增加高技术含量的内容,适应现代灾害事故处置需要。四是制定和完善社会抢险救援处置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深入调查研究,主动了解、掌握辖区容易发生特殊灾害事故的源头状况,制定的处置预案要经专家论证、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三)加强培训,提高官兵综合素质。 抢险救援的专业化客观上要求从事抢险救援的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的素质,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内部培养,大胆给干部压担子,把优秀干部或是士官选派到其他部队或地方部门见习,把理论与实战经验相结合,培养经验丰富、知识丰富、适应性好、能力过硬的复合型抢险救援人才。聘请专家长期指导抢险救援工作,并定期为基层消防干部和特勤骨干进行培训,把先进的抢险救援知识“拿来我用”,形成知识增长和更新的长效机制。
(四)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形成合力。社会抢险救援工作涉及到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根据各自分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尽量地投入力量,来弥补警力不足的因素,积极行动,从抢险救援的全局出发,主动搞好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提高快速反应和协同配合的能力。在处置过程中,充分利用联动机制,及时请调有关的技术专家到场,参与方案的制定,确定救援方法,指导救援行动,不仅能够提高准确性和成功率,而且可以减少救援人员不必要的伤亡。
(五)得当处理灭火和社会抢险救援的关系。灭火与社会抢险救援任务的繁重性,必然要求基层消防部队人员、车辆的在职在位,器材的完整好用,同时,要认真处理好灭火与社会抢险救援的关系,轻与重、缓与急要得当处理,合理安排,科学处置,做到“两不误”。
抢险救援是一项十分复杂而技术性又很强的工作,各个环节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我们消防部队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加强改革,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优化各个环节,增强整体功能,社会抢险救援能力才会不断增大,消防部队才能托起泰山之责。同时,消防部队在为老百姓办实事过程中,树立了良好形象,给党委、政府及公安机关争了光,赢得了社会各界对消防部队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实践证明,有为才有位。消防部队只有与时俱进,拓展职能,积极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消防事业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消防部队;社会抢险救援;对策
近几年来,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每年参加众多社会抢险救援,抢救疏散人员数万人以上,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数十亿元,赢得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特别是大的地震和自然灾害等。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社会抢险救援工作呈现出许许多多的新特点和新情况,给公安消防部队参加社会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公安消防部队如何更好地担负起社会抢险救援职责,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消防部队在参加社会抢险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警力不足,难以成功处置社会抢险救援的任务。由于受编制限制,目前基层消防部队普遍存在着警力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边远、偏僻的城镇较为突出,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面火灾和抢险救援任务日渐繁重,任务与警力的矛盾也日渐突出,执勤力量严重不足,遇到小规模的灭火和抢险救援还能应付,如果规模稍大,由于警力的严重不足,就难以做到及时处理,难以成功处置灾害事故。
(二)基层官兵缺乏处置抢险救援应有的能力。基层指挥员大多数来源于基层战士考入消防指挥学校后分配,主要是中专和专科学历。如今,在基层中队干部队伍中,充实了一些从地方院校招收的大学生,虽然他们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科学文化知识理论功底较深,思维敏捷,但是他们往往对消防部队社会抢险救援业务不熟,缺乏一定的社会抢险救援经验,难以尽快转化为实际战斗力,难以真正达到现代条件下抢险救援任务的要求。士官来源于士兵,普遍是初中和高中学历,他们服役了两年义务兵后转为士官,少数的士官从一期转为二期、转为三期等,多数的士官服役完一期或是二期就退伍复员,虽然服年限不断增加,经验和知识不断提高,但是从根本上说,文化知识结构没有改变,社会抢险救援光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三)缺乏社会抢险救援需要的特种器材装备。社会抢险救援需要的特种器材装备类型多样、技术要求高、购置价格昂贵,由于受经费、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有的基层消防部队不可能按需求配齐买全,只能配备一些常用的抢险救援器材。在社会抢险救援中,对于一般的灾害事故处置所需的器材装备还能应付,当遇到一些特殊事故、特殊物品的灾害事故时,由于缺乏特种器材装备,就显得束手无策,力不从心,望灾兴叹。
(四)社会抢险救援联动作用发挥不尽人意。按照有关的规定,由政府牵头,成立了由解放军、武警、预备役、民兵、公安、交警以及其他相关的通信、救护、电力等等社会抢险救援组织,制定预案,规定职责。但是由于社会救援力量来自不同的部门,彼此之间相对分割,联系很少,缺少配合演练或是从不配合演练,联合机动能力参差不齐,运行不够顺畅,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合作能力及信息沟通渠道,在处置社会抢险救援事故中,无法充分发挥现有社会力量和技术装备的最大效能,联动机制起动缓慢,效果不明显。
(五)社会抢险救援的任务过于频繁。自从我省消防部队向社会作出“有警必出、有险必抢、有灾必救、热情服务”的承诺后,人民群众无论遇上任何大小困难,都要求消防队救助,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对树立消防部队 “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良好形象,密切警民关系,提高了消防部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换个角度来说,没水喝找消防队、忘带钥匙找消防队、烟草快枯死找消防队、楼顶水池没水找消防队等等,可以说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提高消防部队社会抢险救援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依靠地方党委政府领导。领导重视,是消防部队圆满完成抢险救援任务的根本保障。首先领导的重视是对广大消防官兵的极大鼓舞,给抢险救援工作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二是发动社会各方对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工作的支持,特别是社会力量的调集征用,也得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政府;其三是赢得政府对抢险救援工作的投入,增加装备,增强消防部队抢险战斗力。
(二)突出社会抢险救援训练的针对性,提高基层官兵的处置能力。一是强化业务理论学习。基层指挥员和战斗员要加强特殊灾害事故处置技战术学习,尤其是化学危险品和毒气的理化性质、技术参数、事故特点、处置程序与措施、行动要求、注意事项等等,在参加处置时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蛮干。二是突出针对性训练。社会抢险救援训练坚持从“实战”出发,结合本地区、本区域或辖区抢险救援的特点,开展好针对性训练。特别对于特殊灾害事故处置中的侦察检测、稀释降毒、稀释驱散、器具堵漏、进攻防毒、冷却保护、洗消处理等重点课目要进行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锻炼提高基层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处置能力。三是强化科技练兵。社会抢险救援训练,既要注重训练手段的科学性,又要注重训练内容的科学性,向科技要战斗力。要针对各种社会抢险救援的处置,探索以现有装备实施处置和救援的战法,同时积极改革创新,挖潜现有装备潜力,增加高技术含量的内容,适应现代灾害事故处置需要。四是制定和完善社会抢险救援处置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深入调查研究,主动了解、掌握辖区容易发生特殊灾害事故的源头状况,制定的处置预案要经专家论证、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三)加强培训,提高官兵综合素质。 抢险救援的专业化客观上要求从事抢险救援的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的素质,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内部培养,大胆给干部压担子,把优秀干部或是士官选派到其他部队或地方部门见习,把理论与实战经验相结合,培养经验丰富、知识丰富、适应性好、能力过硬的复合型抢险救援人才。聘请专家长期指导抢险救援工作,并定期为基层消防干部和特勤骨干进行培训,把先进的抢险救援知识“拿来我用”,形成知识增长和更新的长效机制。
(四)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形成合力。社会抢险救援工作涉及到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根据各自分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尽量地投入力量,来弥补警力不足的因素,积极行动,从抢险救援的全局出发,主动搞好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提高快速反应和协同配合的能力。在处置过程中,充分利用联动机制,及时请调有关的技术专家到场,参与方案的制定,确定救援方法,指导救援行动,不仅能够提高准确性和成功率,而且可以减少救援人员不必要的伤亡。
(五)得当处理灭火和社会抢险救援的关系。灭火与社会抢险救援任务的繁重性,必然要求基层消防部队人员、车辆的在职在位,器材的完整好用,同时,要认真处理好灭火与社会抢险救援的关系,轻与重、缓与急要得当处理,合理安排,科学处置,做到“两不误”。
抢险救援是一项十分复杂而技术性又很强的工作,各个环节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我们消防部队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加强改革,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优化各个环节,增强整体功能,社会抢险救援能力才会不断增大,消防部队才能托起泰山之责。同时,消防部队在为老百姓办实事过程中,树立了良好形象,给党委、政府及公安机关争了光,赢得了社会各界对消防部队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实践证明,有为才有位。消防部队只有与时俱进,拓展职能,积极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消防事业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