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的部分嗜天青颗粒缺陷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x1978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2例特应性疾病和双亲的中性粒细胞.超微结构示正名常嗜天青颗粒(AG)明显减少,出现较多低电子密度异常AG(例1);多量次级溶酶体,内含降解不全物质,呈"髓鞘质样膜"图像(例2).光镜细胞化学示2例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值.电镜细胞化学证实AG的MPO反应产物短缺和AG分布异常.双亲或其一方中性粒细胞有类似改变.本研究提示,遗传性中性粒细胞AG的MPO和溶脑体酶峡陷,被吞噬的物质降解不全,导致抗原性物质蓄积,成为特应性疾病重要始动病因.

其他文献
用抗体擂捉ELISA法检测了87例血清梅毒抗体阳性标本和93例血清梅毒抗体阴性标本中的CMV-IgM结果,梅毒血清阳性者中有45例CMY-IgM阳性,占52%,梅毒血清阴性者中有i8例CMV-IgM阳性,占30%,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x2=8.7,P<0.01).提示在梅毒患者中CMV的感染率较高,性传播可能CMY的重要传播途径.我们认为抗体捕捉ELISA法是临床诊断C
药物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反应,重症者常伴内脏损害.现报道我院1971年以来368例药物性皮炎,并作简要讨论.
报告97例慢性光化性皮炎(CAD)的随访研究.其中男89例(97.8%)、女仅2例,平均年龄58.7岁.表现为暴露部位的慢性皮炎和湿疹性损害,在形态学和组织学上有时呈现有彼性琳巴瘤的表现.患者均有光敏性,其中52.2尚有接触变应性.光试脸示85.5%患者对UYB敏感,部分对UVA也敏感.避免种种光饭物可使病情逐步控制.对CAD的病借研究及其诊断标准进行了讨论.
患者,男,50岁.1990年6月下旬于饮酒、进食鱼虾海腥后次日,全身皮肤泛发瘙痒性红斑,一般挑过敏治疗无效,并有低热.转某院诊断红皮病,而用强的松及丹参静滴等治疗,住院22天,热退且皮疹明显好转出院.当减停强的松后,皮疹复有加重又伴低热,于8月24日来我科住院.
期刊
用半合成酚糖脂抗原(NT-O-BS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yan(ELISA)和半合成爵糖脂抗原(NT-P-BSA)致敏明胶微粒凝集试验(MLPA).检测贵州省12县麻风病人密切接触者血清抗体1715例,现症麻风病人137例:结果:接触者阳性率ELISA和MLPA分别为17.84%和13.94%(R=4.8514,P=0.0004);麻风病人阳性率分别为91.97和89.
期刊

人类的隐球菌病.约110%-15%有皮肤损害.我科收治1例以肉芽肿损害为主的皮肤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8岁,因龟头包皮发疹3天于1991年11月7日来诊.否认近期服药史和不洁性交史.1990年10月有类似发病史.
期刊

为提高抗核抗体(ANA)检侧的敏感性,近年来对其抗原底物进行了许多研究[1~5],同时又发展了免疫盘银染色(IGSS)检测ANA新技术(IGSS-ANA)[6].二由于ANA底物研究迄今均基于免疫荧光ANA试验CFANA).本文旨在观察不同底物对IGSS-ANA试验结果有何影响.

期刊

1988年在内蒙古巴彦诺尔盟发现了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病区.该区水砷含量明显高于国家饮水卫生标准(0.05mg/L).

患者男,73岁.自诉左腋红斑、湿烂、痒20年,逐渐扩大变黑、变硬,一年来溃破不愈,自认系毛虫整伤致病.曾疑为湿疹及黑素瘤.按湿疹治疗无效.于1990年12月13日就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