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在写作文时,学生就不会有无话可说的烦恼了。所谓发散思维,指的是以某一事物为出发点,从多角度、多方向来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出创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我在指导习作《篮球比赛》时,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亲身体验,大胆发挥想象力,写作过程不要太过于呆板。作文中有的学生写了在训练时的苦和累,体会到训练中的艰辛;有的学生写的是怎样去思考和练习,并摸索出打球的方法;还有的学生写了自己在打球中摔伤后,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帮助,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只要学生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有用不完的写作素材。通过这种多角度、多方面的写作,不但可以使学生突破呆板的思维模式,还可以使学生写出内容丰富新颖、见解独到的好文章来。
二、 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写身边的小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而平时的作文要求与学生的生活脱离联系,再加上学生因为受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的限制,常常感到没有适合写作的材料可写,以至于无从下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提不起写作兴趣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写写自己身边的小事,如家里发生的小事,学校发生的杂事,还有在路上看到的、听到的趣事。因为这一切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是在写自己的生活,从而让他们感到亲切、真实,有说不完的话,自然而然便会激起表达的愿望。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写作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二)让学生在玩中观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观察兴趣,才会激起求知的欲望,也才能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这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就随之提高了。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让学生在玩中观察。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美丽的鲜花》时,我是这样向学生布置的: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注意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开花植物,然后认真观察花的颜色、外形特征等,并且用大脑记下来。由于有了明确的目的,他们观察得十分仔细,不但认真去看,还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有的学生还带着笔记本把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详细地记录下来。在第二天的作文课上,我先组织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观察到的花朵。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发言十分踊跃,且不乏精彩的解说,这次作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为写作积累材料
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来,那么他们的脑子里就必须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多阅读适合他们的书籍。如设立班级流动图书箱;到学校图书室去阅读课外书;鼓励学生家长多购买一些优秀的作文书,并在同学中传阅。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有目的地读、正确地读。我还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录本,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好词、佳句就马上把它摘录下来,并想办法把这些好词、佳句弄懂熟记于大脑中,写作文时随时应用于作文中 。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 结合课文教学,进行写作模仿
模仿写作是作文练习的一种方法,“教材则是最好的写作范文”。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在语句表达、段落结构、文章层次、人物描写、景色渲染等方面都各有其写作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抓住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如从“首尾照应,先总后分,先静态描写后动态描写”等方面精心设计一些对比性练习。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文章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去写詹天佑为什么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他的爱国精神是多么感人,多么令人敬佩。学完课文后,你是否想起了自己曾经做过或者看到别的同学做过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的事情呢?想一想,说一说。”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话音刚落,学生便纷纷举起手来,踊跃地把自己做过的或者看到的好人好事说出来。在学生说得兴致正浓时,我话锋一转说:“同学们,这些生动感人的事,恐怕一天也说不完,要想更多的人都知道,就要把它写下来,说和写是一脉相承的,只要会说,就一定能写,不用怕写不好,只要围绕中心,抓住人和事的特点,模仿课文的写作特点就可以写出一篇好作文来。”学生知道了仿写课文的好处,不仅会熟读课文,也初步掌握了一些写作方法。
总之,写作是一门语言艺术,对作文中的每一字、每一词都必须进行反复推敲、琢磨,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最精彩的内容。作文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作文教学水平。
(责编郝勋)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在写作文时,学生就不会有无话可说的烦恼了。所谓发散思维,指的是以某一事物为出发点,从多角度、多方向来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出创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我在指导习作《篮球比赛》时,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亲身体验,大胆发挥想象力,写作过程不要太过于呆板。作文中有的学生写了在训练时的苦和累,体会到训练中的艰辛;有的学生写的是怎样去思考和练习,并摸索出打球的方法;还有的学生写了自己在打球中摔伤后,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帮助,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只要学生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有用不完的写作素材。通过这种多角度、多方面的写作,不但可以使学生突破呆板的思维模式,还可以使学生写出内容丰富新颖、见解独到的好文章来。
二、 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写身边的小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而平时的作文要求与学生的生活脱离联系,再加上学生因为受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的限制,常常感到没有适合写作的材料可写,以至于无从下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提不起写作兴趣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写写自己身边的小事,如家里发生的小事,学校发生的杂事,还有在路上看到的、听到的趣事。因为这一切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是在写自己的生活,从而让他们感到亲切、真实,有说不完的话,自然而然便会激起表达的愿望。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写作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二)让学生在玩中观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观察兴趣,才会激起求知的欲望,也才能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这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就随之提高了。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让学生在玩中观察。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美丽的鲜花》时,我是这样向学生布置的: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注意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开花植物,然后认真观察花的颜色、外形特征等,并且用大脑记下来。由于有了明确的目的,他们观察得十分仔细,不但认真去看,还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有的学生还带着笔记本把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详细地记录下来。在第二天的作文课上,我先组织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观察到的花朵。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发言十分踊跃,且不乏精彩的解说,这次作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为写作积累材料
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来,那么他们的脑子里就必须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多阅读适合他们的书籍。如设立班级流动图书箱;到学校图书室去阅读课外书;鼓励学生家长多购买一些优秀的作文书,并在同学中传阅。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有目的地读、正确地读。我还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录本,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好词、佳句就马上把它摘录下来,并想办法把这些好词、佳句弄懂熟记于大脑中,写作文时随时应用于作文中 。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 结合课文教学,进行写作模仿
模仿写作是作文练习的一种方法,“教材则是最好的写作范文”。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在语句表达、段落结构、文章层次、人物描写、景色渲染等方面都各有其写作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抓住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如从“首尾照应,先总后分,先静态描写后动态描写”等方面精心设计一些对比性练习。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文章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去写詹天佑为什么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他的爱国精神是多么感人,多么令人敬佩。学完课文后,你是否想起了自己曾经做过或者看到别的同学做过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的事情呢?想一想,说一说。”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话音刚落,学生便纷纷举起手来,踊跃地把自己做过的或者看到的好人好事说出来。在学生说得兴致正浓时,我话锋一转说:“同学们,这些生动感人的事,恐怕一天也说不完,要想更多的人都知道,就要把它写下来,说和写是一脉相承的,只要会说,就一定能写,不用怕写不好,只要围绕中心,抓住人和事的特点,模仿课文的写作特点就可以写出一篇好作文来。”学生知道了仿写课文的好处,不仅会熟读课文,也初步掌握了一些写作方法。
总之,写作是一门语言艺术,对作文中的每一字、每一词都必须进行反复推敲、琢磨,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最精彩的内容。作文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作文教学水平。
(责编郝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