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 请你远离浮躁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ao82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年教师的课堂通常充满激情和自信,从而会赢得学生的好感,可是这样的课堂往往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就是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准确不全面不到位. 罪魁祸首在于备课的环节出了问题,对教材钻研不透是根本所在,而浮躁是影响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矩阵;对应变换;备课;钻研;青年;浮躁
  
  引?摇言
  笔者是一名刚刚毕业两年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教法上可谓是万里长征才走出第一步,还未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底,更谈不上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但凭着一股年轻人的拼劲和不服输的精神,也在教学上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绩. 可是年轻是一把双刃剑,在进步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良习惯,那就是浮躁,从而导致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不到位.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准确性,也不利于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不过笔者是幸运的,因为一次“不成功”的课堂经历对笔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部分:情景再现
  在讲解苏教版选修4-2《矩阵与变换》的过程当中,笔者遇到了这样一道题目:
  例椭圆C1:+=1在矩阵AB所对应的变换作用下得到椭圆C2,其焦点在y轴上,长轴是8,离心率为 ,且已知矩阵A=0?摇-110,则矩阵B=.
  笔者原以为这是一道很基本的变换题目,所以完全按照常规的方式去理解和讲授,学生也很配合,其中一位学生代表(学生A)更是给出了详细的解题过程.
  学生A依题意可知2a=8,=,c=b=2,故椭圆C2的标准方程为+=1,在此先抛开矩阵AB的影响,从C1到C2经过两次沿坐标轴的垂直伸压变换,分别为矩阵C和矩阵D,矩阵C=?摇00?摇 1,将椭圆C1的横坐标拉伸为原来的倍而纵坐标不变,在此基础上矩阵D=1 00?摇2,又将其纵坐标拉伸为原来的2倍而横坐标不变,最终变换到椭圆C2 .
  又因为C•D=?摇 00?摇 11 00?摇 2= 00 2,而A•B=C•D ,?摇且A=0?摇 -11?摇 0,则矩阵B=0 ?摇2-?摇 0即为所求.?摇
  此刻笔者心中窃喜,这和笔者备课的内容是一样的,而且思路清晰,过程严谨. 但此时另一位同学(学生B)举手示意,难道有疑义?为了不打消学生B的积极性,笔者给了他机会.
  学生B我的答案不一样,虽然我的过程有一点烦琐,但并未发现错误,(画出图1)既然由C1到C2是在矩阵AB对应的变换作用之下,根据矩阵乘法的意义可知,其过程是曲线C1先在矩阵B对应的变换下得到曲线C0,C0在矩阵A对应的变换作用下得到椭圆C2 ,即:
  
  图1
  已知矩阵A=0?摇-11?摇0,C2:+=1,所以曲线C0的方程为:+=1.
  要想从C1:+=1变换到C0:+=1,只要在矩阵B=2?摇00?摇2的作用下即可,故矩阵B=2?摇00?摇2.
  片刻的沉默之后,教室里又重新变得喧闹起来,骤然间形成了两派,到底谁正确呢?什么原因呢?此刻几十双眼睛在直直地盯着笔者,很显然他们要笔者说出答案!
  笔者快速地浏览了一遍两位学生的解题过程,没有找到任何纰漏,两种解法都对?不可能啊,一个图形在不同矩阵对应变换的作用下怎么可能变成同一个几何图形呢?“图形、图形…”,反复咀嚼这两个字,图形不是由点组成的吗?对于一个点来说会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譬如,点P(2,1)在矩阵A=2?摇40?摇1 的作用下得到点Q(8,1),在矩阵B=4?摇 0?摇0的作用下也得到了点Q(8,1),这样看来我们就有充足的理由为上面的题目做出如下解释:
  在学生A和学生B的解答中,虽然都取到了相同的效果——得到了由点集所构成的相同椭圆,但是在这两种变换之下得到的椭圆上的点对应的却是不同的原象,这才是关键之所在!
  妙,妙,妙,这就是殊途同归啊!高兴之余,笔者在下课后又反思了一下,发现用常见的旋转变换来刻画这个现象就更加直观了.
  例如,上述椭圆C1:+=1在矩阵M= 0?摇 -11?摇 0对应的变换作用下得到了曲线C:+=1;在N=?摇0?摇 1-1 0的对应变换作用下也得到了曲线C:+=1,可是M≠N,因为矩阵M对应的是逆时针旋转90°的变换,而矩阵N对应的是顺时针旋转90°的变换,可是效果是一样的. 这样一来不仅深刻地体会到了矩阵变换的异曲同工之妙,更将课堂上不易理解的“复杂”题目简单化了,从本质上讲即回归到矩阵与变换的定义中去了.
  
  第二部分:课后反思
  原本以为很简单的一节课,在准备的过程中并未觉得有任何疑问和闪光的地方,可是上完课过后,笔者的内心有着强烈的负罪感. 因为这节课的内容并不难理解,考纲的要求也不高,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只要细心一些,多与同仁交流,多向前辈请教,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听得认真一些,研读教材的时候慎重一些等等,就不会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 有人说,浮躁几乎已经成了青年教师的通病,通过上面的事例可知笔者也没有逃脱这场劫难. 此刻,笔者真的很感谢那位“另类”的同学,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他的发言,或许这节课会很完美,可是这样的完美很可怕也很可悲,因为它会使这节课的价值大打折扣,不仅向学生传达了不精确的信息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完成,而且阻碍了学生的能力水平的提高. 这将会对学生以及教师的个人发展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青年教师的浮躁心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三部分:深度剖析
  一、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年教师产生浮躁的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青年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或岗前培训时缺乏对职业生涯的理性规划,进而动机浅显,目标不高,热情不足,行动不利.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职业正成为压力大、强度高的职业. 例如,当代中小学教师面临工作量大的压力,管理学生的压力,考试的压力,进修科研和评定职称的压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这些都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的因素.
  3. 在工作压力的重压下,教师对角色认知有错位. 青年教师在成长中无法对职业角色进行正确定位,故而产生了职业倦怠,出现了自我贬损、人格异化、效能降低等现象,这是造成其浮躁心理的心因性方面的因素.
  4. 职业高原期是每个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由于青年教师的个人原因、组织原因、家庭和社会因素等,造成了职业高原期. 如果没有一套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评价机制,学校也没有成为学习型学校,那么青年教师就容易受职业高原期影响而加剧浮躁心理的发生、发展,甚至会动摇其职业信念,这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心理的管理性方面的因素.
  5. 社会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风气还未真正形成. 教师职业目前仍然是一个要求高,而待遇偏低的职业. 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等,致使满腔热情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在心理上出现失落,出现不安心教学,跳槽,师生冲突,与学校领导关系紧张,甚至离经叛道干一些与教师身份不相符的事情. 这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心理的社会性方面的因素.
  6. 青年教师在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学生的过程中形成了从众心理. 从自然人向社会人、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加上自身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等方面修养的欠缺,以及社会上由来已久的浮躁风气,使一些青年教师形成了从众心理,这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心理的自我性方面的因素.
  二、对于青年教师的浮躁心理,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可是鉴于青年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做事带有一定的盲从性,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准确、探究知识不全面等因素,笔者认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尤为重要,具体建议如下:
  1. 要为青年教师设置学习的平台.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进修,通过学习交流、函授、自考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学历,通过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专题讲座、聘请外地名师传艺等形式充实青年教师的知识,努力使其在思想上由“考试型”向“育人型”转变,知识能力上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通过继续教育增强其职业信心.
  2. 要给青年教师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及时向其指出阶段性的目标. 如教学方法的成型分时间要求,教学艺术的形成定阶段目标,教学风格的发展提参考方向等. 刚上讲台的教师应重点攻略教材教法,通过钻研,明确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网络结构;同时进修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掌握. 在熟悉了教材教法以后,教师应重点阅读教学艺术方面的书籍,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尽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 要敢于给青年教师委以重任. 不时地向青年教师提出教育教学研究任务,要充分信任和使用他们,让他们到教学第一线,担任重要的教学任务,努力成为教学骨干,同时要求青年教师定期拿出教学成果,主持教研课题,上公开示范课,举办教学特色展等. 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压力中奋进. 教师应根据自己承担的教育教学研究任务,重点读一些教科研方面的书籍,使自己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探索. 另外,要注重教师教学心理的积累和提炼.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他们的教学成果大多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差不多可以说是他的“教学日记”. 因此,要倡导教师重视教学心得撰写这一环节,让青年教师定期拿出有一定质量的教育论文来.
  4. 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架设台阶,帮助其不断向上攀登,促进其专业成长,在教育园地里脱颖而出. 逐级选拔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教师,逐级推优举能,帮助其站稳脚跟,打响教师牌子,拾级而上. 通过这样有激励作用的形式以及多样的活动能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成就感.
  5. 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广泛为其创设登台亮相,脱颖而出的舞台. 当好一名教师一靠自身素质,二靠机遇,因此这个机遇就是为教师创造出名的场所. 把在培养“名校长”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如公开选拔、易地交流、挂职锻炼、校长论坛等方式,嫁接到教师的培养上来,如开展“说、上、评”教学大比武、组织上公开课、观摩课,教师轮岗、教师风采展等活动,千方百计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其快速成长. 坚决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创设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科学管理教师队伍. 通过科学管理机制来培养教师的职业信念,从而克服浮躁心理.
  
  第四部分:结束语
  综上所述,种种迹象表明,浮躁已经成为青年教师的顽症,如果教师浮躁,就会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如果教师浮躁,就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办法解决,通过倡导敬业的精神,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等等,都会有助于矫正青年教师的浮躁心理. 只要我们善于改变且勇于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改变,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就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上获得突破,那将益于己、益于校、益于生,更会益于中国之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化归思想是一种重要且基本的思想方法,它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孕育、凸显、运用、深化化归思想四个层面谈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化归思想。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化归思想;渗透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一道对称问题出发,对其进行了多种不同方法的解答,然后引申到一类题、一条思路,并進行了阐述。  关键词:一道题;一类题;一条思路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应表现出对活动对象——数学材料的共同兴趣、思索和探究,本文记录了笔者任教的重点班的一节不等式的数学教学活动,  关键词:探究;课堂教学实录
期刊
摘要:我们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巢锐角为60°的充要条件是其邻边为斜边的一半。《数学通报》2008年第2期中数学问题1716号得到了锐角三角形的一内角为60°的一个充分条件。而《数学教学》2008年第12期中数学问题751号的命题试图找到一般三角形的一内角为60°的一个充要条件,遗憾的是结论并不完整。本文将修正该命题,找到三角形的内角为60°的本质。  关键词:命题;三角形;充要条件;修正;本质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引入2009年全国卷Ⅱ第19题,由其引发了一堂研究性学习的课例,通过课堂上对该数列通项试题进行变式练习,让同学们在对比的学习中增进知识。  关键词:整体思想;问题;变式;解决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如何面向新课程理念进行数学教学,把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转化为实成一系列数学问题的原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高三复习课的效率.   关键词:问题探究;教学设计;高三复习;教学反思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同样也是驱动课堂教学的原动力,“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由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来驱动课堂教学,通过创设适度并有一定力度的悬念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
期刊
摘要:本文对2009年盐城市一道调研试题的参考答案提出困惑与质疑,在对解法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对参考答案进行了完善,并提出一种新的解法,同时对问题进行类比和推广,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调研试题;困惑;解决;推广    问题与困惑  (2009年盐城市三调试题)已知{an}为等差数列,且an≠0,公差d≠0.  (1)试证:-=;-+=;-+-=;   (2)
期刊
摘要:一道初中数学竞赛题赢得了众多爱好数学的师生的关注,精妙、多样的解法可能令命题者始料不及,本文从圆的角度探究这道題的推广及解法。  关键词:面积;圆;竞赛;推广
期刊
摘 要:一般地,对于三次函数f(x)=ax3+bx2+cx+d,过一点P(m,n)作其图象的切线,究竟可作几条切线呢?本文给出了直观形象的结论.   关键词:三次函数;切线;直观形象结论;高考试题;?摇探究问题    ?摇提出另类问题  引题1:(2004天津,理20)已知函数f(x)=ax3+bx2-3x在x=±1处取得极值. (1)讨论f(1)和f(-1)是函数f(x)的极大值还是极小值;(2
期刊
摘要:高中函数综合题中,经常会出现如“f(x+2)=-f(x)”等隐式条件,对这些条件的有效利用是成功破题的关键. 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些条件的理解还局限于形式,解题也只会套“样式”. 此时,若能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自然语言重新解读这些隐式条件,则学生对这类条件本质的把握将大大加强,学生会突然觉得这些条件变得亲切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有利于解决问题.  关键字:隐式条件;条件解读;函数    高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