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事结网,人如困兽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ly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览毕《日夜书》,心有尤结。在那个上山下乡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年代里,这些青年注定是会成为特殊时代的牺牲品。来到乡下,狂热,迷茫充斥着这些青年的生活;回归城市,迷茫继续,痛苦加剧。这一代人,身份尴尬,人们对其避而不言,但是作为切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知青生涯对他们整个人生影响却是巨大的。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在茫然、痛苦中度过,初入乡村,与农村生活格格不入;回到城市也已经与城市青年的生活脱节已久,依旧只能茫然度日,如此一生。诸事结网,困在网中的人,何去何从?纵然回归城市,但是何曾有人真真正正地走出那段往事。
  关键词:知青年代;迷茫;困惑
  一、困于往事
  郭又军是困于知青往事不可自拔的一种典型代表。在知青下乡和下岗之前的那几年,可谓是郭又军人生中最意气风发的时期,因为“根正苗红”,他成为白马湖红卫兵的头头,而他勤劳友善,乐于助人的性格(时常帮朋友们上城采购物品)使得他在知青人群中拥有好的人缘关系,因此生活得非常快乐。他下乡一年多后就返会了城市。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下,他当上了采购员,过上了滋润的小日子。但是短短几年后,他所在的国营工厂破产了,他被迫成为下岗工人。此时妻子又离他而去,留下他独自抚育叛逆的女儿。女儿硕大的物质欲望压得他喘不来气,最终不堪癌症和经济的双重折磨,他选择上吊自杀来结束自己这令人悲叹的一生。
  在作为白马湖的红卫兵头时,他不用为了生活费尽心力,只需保持乐意助人的优点,就可使自己得到极大的快乐。回到城市,人们各自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忙碌,各人的生活现状极大不同,而他依然是那个为朋友们采购物品,遇见熟人,就忘记自己的原定的生意,与之交谈半天的人。人事变迁,他被抛在过去的岁月无可自拔。他对现在的生活充满疑惑。看见女儿一直追求高价买来的快乐,不由地追问现在的人为什么都要追寻快乐,而快乐又为什么那么昂贵?文中写到“郁闷哥好几次想要告诉女儿,为什么一定要咬牙切齿地逼自己快乐?从何时开始这快乐成了每天必吃的饭?”[1]这些都是郭又军苦苦思索而无所解惑的问题。对于现在的生活,郭又军理解不了,他的认知还束缚于过去的知青时代。那时候的快乐是那么简单,下棋,打篮球,游泳......是每个人的获得快乐的方式。所以他对组织白马湖知青聚会尤其热衷,并乐此不疲地在麻将桌上讨论陈芝麻烂谷子的琐事。这不就是他困于往事,逃避现实的做法吗?
  二、困于自我
  马涛在《日夜书》里是一个非常亮眼的人物,困于自我的现象在他身上可谓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众多知青在青春时代曾经将其视为偶像,后来他作为“现行反革命犯”进了监狱。但从监狱出来以后,他并没有意识到时代已经改变了,还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政治意识的幻觉中。他自大、自私,并且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在国外开会时,因发言教授将其排在民间思想家的第十一位而大为光火 ;在和“我”去 W 县的时候,“我”自掏腰包请他住四星级的套房,享受昂贵的保养护肤,他却认为这都是我作为一名官员腐败的常态。丝毫没有考虑到是“我”在他离家去国的多年时间里,在替他尽儿子的孝道,又替他担任父亲的职责……
  马涛就是这样一个知识分子,面对自己人生的失意,他不能反省是自己的政治理想早已脱离了实际,是自己的自私的行为举止,使亲人们的痛苦加剧。他不在乎母亲病中对自己的呼唤;不在乎女儿至死都在怨恨着自己;他的生命中只有所谓的理想最为重要。在生活意义受到拷问时,仿佛高呼“唤醒这个国家是我唯一存在下去的意义”这样的口号,就为自己自私的行径找到了一个绝对高尚的理由。可就是这样一个自认为有良知、有追求真理勇气的人,竟为了美国某球星的一件签名纪念衫而斤斤计较,逼得“我”要连夜开车四百公里取回。也许有些人就是如此,以高尚的理想装点自己自私的内心。
  三、困于家庭
  马楠,一个从不知爱情为何物到对于感情极度紧张的女子。这一切的蜕变,与为了拯救哥哥马涛而与“徐叔叔”的性交易有关。马涛被关进监狱,整天向家人索取进口的鱼肝油等营养品,丝毫不顾及贫困的家庭现状。在马楠探视时,送来的物品一旦没有满足到他的要求,就遭到他的冷脸相向。伤心的马楠痛苦不安,路上一排排押解罪犯示众的场景,深深刺痛了她的神经。最终,她为了给哥哥换一个好些的监狱环境,答应了“徐叔叔”的性要求。一个花季少女就这样被侮辱,多么令人痛惜!这样悲惨的经历马楠今后的生活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此后的诸多日子里,她都夜不成眠。初夜的尴尬,没有孩子的遗憾等等,她都将与此事联想起来,痛苦不堪。那个下乡时,对于男女之事秋毫无知的女孩,最终变成了对生活中遇到的每个人都能联想到其感情经历上去的“准精神病型人”。
  其实,必要时成为家庭的牺牲者,这一切在马楠的生活中早就有迹可循。在家里,马楠与母亲一样,对于家人无限纵容。大姐与大姐夫享有高于马楠十倍的工资,却以在乡下当农民就不需要收音机的理由,理所当然地拿掉妹妹的收音机。二姐在寒冬里驱使马楠去抢一票难求的火车票,面对排队到半夜并托人情才买回一张上铺票的妹妹,能马上破口大骂,马楠只是委屈地再次去恳求售票人。很难想象这都是家人可以做出来的事情,也很难想象有人会这样去纵容他人对自己的伤害。马楠也曾多次失声痛哭,她后悔;她不想像他们一样自私,刻薄。但是痛哭过后,她却决定如果有来世还愿意与他们成为一家子,因为他们身上有爸爸妈妈的影子。这样自私,无私的亲情并存于马家,马楠既是自私的纵容者也是无私的受害者。
  四、困于梦想
  姚大甲,小安子是两位为了理想而生活的人,在白马湖大概数他俩最为洒脱。极少有人能够理解大甲和小安子他们身上终其一生,为了追求理想,流浪远方的行为。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他们俩都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在乡村,他与小安子在乡民的眼中属于惊世骇俗般的存在。没有人理解大甲制作死人头标本的重要性;也没有人能够体会小安子雨中散步吟诵歌剧的浪漫与悲伤。他们俩表面上活得肆意洒脱,实质上的徘徊痛哭无人知晓。后来的姚大甲离开乡村,正儿八经地追求自己心中的艺术,远赴异国。画出大量的画作,开办了几场画展,欣赏者寥廖。反而是以白马湖场粗俗的色情词汇为题的绘画引起了国内外的热捧。年轻时的大甲以白马湖乡民不懂艺术而气闷欲狂,而现在偏偏是这些不懂艺术的乡民词汇占据了艺术的殿堂,多么荒诞可笑!姚大甲在看到自己以前赠送给我的夕阳图的夜晚,在梦中留下的眼泪不就是对于往昔的梦想的叹息吗?
  小安子,敢于杀猪,斗蛇的勇猛女子。相比于其他女子,小安子勇敢,果决,似乎无所畏惧。但是她却唯独不敢面对洋娃娃,不敢面对曾经如洋娃娃般漂亮可爱的弟弟的离去。自弟弟死去的那天起,小安子就沉浸在梦幻生活中醒不过来,只有怀抱寻找“山那边的爱人”的爱情梦想支撑她一步步前行。耽于幻想的她与求实的郭又军的结合是命运之手的胡乱拨动的结果。郭又军是个满足现实生活的人,追求高远的理想从来不是他的生活目标。而小安子是云中的小鸟,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梦中的栖息地。两个如此不相同的人纵使走到过一起,也是不同方向的两条直线,只有在相交的那一点是重合在一起的,尔后各自奔向自己的未来,永远分离。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不到归宿,她的目光投向了远方。多年后,她终于为了梦想中的“高高大山那边的爱人”而抛家弃女远渡重洋。
  五、结语
  诸事结网,人如困兽,是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的写照。凡是你所经历的,都会刻画在你的人生石碑上,只不过有些是毫无章法的乱凿,有些是你精心留下的笔画,没有人可以避免。有一些心灵强大的人可以慢慢的把这些乱凿的痕迹磨平,或者干脆在上面刻化成画,但是更多的人的人生石碑上那些后划上的笔画太过浅淡反不及乱凿的笔画深刻,石碑的最后也就只留下这些深刻的划痕。知青这一代人的人生就如那些被无情乱凿的石碑,凿痕深刻,无法磨灭。这么多人困于往事,困于自我,困于家庭,困于梦想,这既有知青年代的特殊性也有生而为人的命运的普遍性。
  参考文献:
  [1]韩少功.日夜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3.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高满堂的《闯关东》剧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宣扬中华传统美德”、“人物形象的复杂性”、“高满堂的创作手法上的独到之处”这样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归纳出《闯关东》剧作的优秀之处,高满堂剧作对于编剧创作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闯关东;高满堂;编剧创作  在当今影视艺术市场化条件下的时代,电视剧作品的产量与日俱增,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这一时期的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水准并不是很
期刊
摘要:20世纪初,年轻的现代作家为探寻人生和国家的出路,形成了一股出国热潮。徐志摩、邵洵美、朱自清、傅斯年、萧乾、许地山等先后来到英伦三岛。老舍也是其中的一员。与上述留英作家在英国如鱼得水的学习生活相比,老舍在英国的体验有其独特之处。可以说,老舍对英国社会充满着矛盾,老舍的矛盾态度体现在羡慕与反感的交织,这种态度为何而生,老舍又将如何应对将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现代作家;老舍;英国印
期刊
摘要:莫言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少有的寻根与先锋精神兼容的作家。莫言小说充斥着狂欢文化的意象个体,这种狂欢意象又通过对匪与酒的民间焦点的论述横贯其中,这些构成莫言作品的言说空间与文本内容。本篇论文以此为论述角度揭示莫言及其电影剧本的民间特质与其间透出的民俗经验。  关键词:匪;酒;莫言;民间  在近30年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莫言这位兼具寻根与先锋精神的作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存在。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传媒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对文学活动的发展革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代文学中网络文学异军突起,引发了一次又一次阅读热潮,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本文以网络文学兴起初期的代表作《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为例,结合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文学作品,充分肯定网络文学的成就,分析网络文学兴盛的原因,同时探究过分商业化、市场化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对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现
期刊
摘要:《红楼梦》的手抄本名为《石头记》,而书中更有女娲补天之石,通灵宝玉等与玉石相关的意象,甚至男女主人公的名字里也带有“玉”字,可见“玉”在书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从《红楼梦》中名字中带“玉”的三个主要人物着手,探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赋予“玉”的精神意义与这三个人物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玉;个性解放;高洁;爱情  一、“玉”的中国文化背景与《红楼梦》中“玉”的联系  关于玉石的起源。
期刊
摘要:《假冒的波顿·科姆斯》是美国著名犯罪小说作家卡罗尔·约翰·戴利的短篇小说之一。他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种硬汉侦探的形象,开创先河地创造除了有别于传统侦探小说的硬汉侦探小说。虽然此类小说的代表作家并不是他,而是后来者居上将硬汉侦探小说上升到艺术水准的哈梅特和雷蒙德·钱德勒,但卡罗尔·约翰·戴利在该部小说中塑造的首个硬汉侦探形象依旧是鲜明并具有代表性的。笔者将在本文中将其形象做具体解读。   关键
期刊
摘要:晚清符霖的小说《禽海石》在小说主题和作者创作思路方面有一些的含混、悖逆的现象,而当代文学中的症候式分析正是关注这一现象的分析方法。《禽海石》的主旨意图是对封建婚姻制度进行批判,并倡导爱情和婚姻自由,然而从小说所表现出的种种“症候”来看小说并未沿此道路前行,反而因为其晚清时代的背景而折射出作者自身难以解答的由传统与现代矛盾冲突带来的时代困惑和迷茫。  关键词:晚清;写情小说;症候式分析  晚清
期刊
摘要:现代湖南籍的女作家数量较多,她们的文化作品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作家如陈衡哲、谢冰莹、白薇、丁玲等,给现代文坛注入了活力,她们的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采,并推动了时代的发展。本文将探讨丁玲精神追求的形成以及其作品的特点,以此了解湖湘知识女性的特点。  关键词:丁玲;湖湘;知识女性;审美  不同文化滋养不同的人,丁玲在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成型的
期刊
摘要:新感觉派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兴起。施蛰存是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重要成员。本文以其短篇小说《魔道》为例,用精神分析法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现代人在都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并从中管窥作者都市情结背后的传统特质。  关键词:施蛰存;《魔道》;都市;现代性;传统回归  在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家中,施蛰存被认为是新感觉派的重要成员。与刘呐
期刊
摘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在《红楼梦》的审美长卷中,充满了无可奈何、人生空幻的“辛酸泪”,充盈了艺术再造的无缺之“缺”和无梦之“梦”。曹雪芹在“梦”中高唱“好”“了”之歌,以“情美”之“缺”来“用心”和“运思”,将喜、怒、哀、乐、爱、恶、惧真实的展现在了文本之中,以“心镜”映照出“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的幻灭,用“痴人说梦”般的“诗性智慧”道出了生命崇高的真实——人生如梦,万境归空,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