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课程整合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_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园艺专业课程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有力补充,对园艺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现阶段课程实验散乱、重复等弊端,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结合园艺专业特点,提出整合型设计性实验和整合型验证性实验两部分同时开展。认为要进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要先行,学分评价体系要针对性细化,教师协助平台建设应该注重新媒介,校外实习基地行业选择要涵盖课程内容。整合型实验教学需要多方配合,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共同努力。
  关键词:整合型实验;园艺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134-02
  园艺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地域性很强的学科。高校开设园艺专业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园艺学基本知识和基础原理,了解国内外园艺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园艺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生态体系:如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科学多设置在大一、大二时期,学生经过基础理论以及基础实验的学习之后,对植物的分类、生理生化等有了基本的认识,进入大三以后正式学习园艺专业课程,开始接触专业课程实验。在大多数高等院校中,实验类型以基础型和验证型为多,教学方式仍沿袭“预习——讲解——示范——实验——报告”的模式[1]。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压制,其发现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查询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此同时,园艺领域的迅速发展及社会的需求对园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那么,如何突破这种传统专业实验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呢?笔者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就如何提高园艺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效果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1 园艺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园艺专业是安徽师范大学首个农学学科应用型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由于办学时间较短,课程实验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学生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即开始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结合理论课程陆续开设农业气象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设施园艺学、花卉学等实验课程。除园艺植物栽培学为一周室外实习外,其余课程都以6~8个实验组成,每个实验为4个学时。以栽培学为例,“霍格兰氏营养液的配制”实验会在设施园艺学中有涉及,“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实验又会在花卉学中再次学习。这种重复实验教学的问题在校内实习基地、任课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下很难短时间解决。另外,以播种实验为例,学生将种子播种后管理并统计发芽率,完成实验报告,余后的栽培养护则不再参与,这种现象是因为学校现有的实验考核评分还是根据学生上实验课的次数及实验报告进行评定。可见,在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充分调动,无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整合型实验教学设计
  由于园艺专业属于应用性的生物类专业,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培养要两手抓,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包括查阅分析文献、设计试验方案、实验操作、处理和分析数据、提出观点和问题等能力;另一方面,园艺专业的学生也必须具备从事园艺植物栽培生产的技能,通过生产实践教学掌握知识原理的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园艺专业实验教学应该将课程有机结合,根据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发展成为整合型“大实验”。整合型设计性实验是在综合园艺学多门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和实验技能之上,由教师根据需要提出跨越多课程知识和实验方法的综合性实验课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方案、实验准备、实施、完成后分析总结(图1);整合型验证性实验主要由合作企事业单位提出课题,学生在参与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强化,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也可以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提高生产效率的思路和想法,给予试验并解决问题(图2)。
  3 整合型实验基础建设
  3.1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成果的最集中体现。教学改革的种种设想和试验最终都要体现和落实在教材建设上,而作为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教材的质量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学改革水平的高低[3]。笔者认为,校方在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初始,应该做到教学内容改革先行,实验教材的编写与课程体系改革紧密结合。“先进性”和“适用性”是高校本科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先进性”是指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适用性”指选用的教材要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适应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整合型实验教材的编写要提现“先进性”,同时要注重“适用性”,让学生有教材可依,又可以脱离教材,提升思考高度。
  3.2 学校实验学分评价体系改革 安徽师范大学实验教学学分在每学期末由教师对学生考核后提交,这个考核评分时间上的限制便是对整合型“大实验”的扼杀。笔者从自身从学和教学经历来看,校方应该突出实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进行探索性或验证性研究活动,研究时间可以几个月或更长,校方应该将学分评价体系细化至每个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实验考核和评分提交时间。
  3.3 优化教师协助平台建设 高校的课程改革大大压缩了专业课的学时,由于学时上的有限性,课堂上老师大多只能讲授主要的知识点,而且课下时间有限,学生亦不能有效地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高校教师很少实行坐班制,而大学生因实行学分制,学习时间的灵活性相对比较大,加之个别的学生比较内向,偏向于通过媒介与老师交流,高校教师在现实中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几率降低,给课后教师和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带来了困难。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网络媒介能克服这种不足。QQ和微信是学生群体中使用较为普遍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的对讲功能可以使课后师生之间的适时讨论学习成为可能,因此,教师应该建立QQ群、微信平台等媒介,与学生进行适时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
  3.4 校外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5]。笔者认为,园艺专业实验技能的培养应该分为两大块,其中综合性验证性实验的开展主要依托于企事业单位。学生在实习基地通过观摩、动手实践等,检验和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实习基地的技术员工是高校师资的有益补充。学生在实习期间,其教育、培养和管理离不开实习基地的支持,实习基地的技术人员,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手把手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这种优势是高校所不具备的。因此,高校应该大力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行业领域涵盖蔬菜、果树、高档花卉、园林等专业课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学习空间。
  4 结语
  笔者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整合型实验是专业课程实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如整合型设计性实验难度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实验室设施和药品试剂的安全、整合型验证性实验如何适应农时与企事业单位生产挂钩等。总之,整合型实验教学改革需要学校、学院、教师、实习单位多方共同配合和大力支持,我们期待不远的将来,整合型实验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俊,叶振风,刘莉.园艺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 8182-8183.
  [2]徐传保,戴庆敏,朱宏彪.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2): 11-13.
  [3]冯永平,吕守华,刘生梅.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3,1(1): 34-36.
  [4]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2013,(2): 78-81.
  [5]艾训儒.新时期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问题及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2,1: 17-19.
  (责编:张长青)
其他文献
摘 要:2014年六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快农业绿色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粮食生产是农业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首要问题,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六安市绿色发展的基础工作。其中,土壤肥料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土壤肥料的发展存在着一些新的问题,该文从农业绿色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土壤肥料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六安市农业绿色发展;土壤肥料;重
以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为例,总结了十几年来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主要成效。
摘 要:该文分析了造成香樟实生大苗移植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措施,主要包括:把好移植季节关,把好起苗关,把好定植关,把好养护管理关等。  关键词:香樟;实生大苗;移植;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68-02  香樟,又名樟树、樟木,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广为分布,适应性强,冠大叶茂,气势雄伟,是优良的行道树和园林素材。
摘 要:根据平原地貌立地类型条件,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合适树种,并通过精细整地和栽植,采用不同的种植模式和适宜栽植时间,以及进行苗木处理等综合措施,提高新植苗木成活率。  关键词:苗木;成活率;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63-02  霸州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冬多东北风少雨雪,夏季多东南风多雨,多年平均降水量507mm,最
该文探讨了林木采伐管理新机制,提出了分别采用自主采伐、报备制、有条件皆伐、依照森林经营管理方案采伐、简化伐区调查内容与审批、搭建林木产权流转平台等管理办法,赋予农民
摘 要:该文简述了有机农业植物保护中的全程监控的理念、病虫综合治理理念、善待环境的理念、规范操作理念,并从4个视角对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的理念进行分析,提出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的技术措施,为有机农业大力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机农业;植物保护;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6-70-02  植物保护在有机农业农产品生产环节扮演着重要角色,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结构的改变,人们对羊肉需求越来越多,养羊业呈不断发展趋势。该文根据太湖县荒山荒坡较多,饲草资源丰富的特点,就发展养羊业首先遇到场址选择的问题,以及
现如今是无线IP通信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时刻,我国的无线IP通信网络技术也不断的成熟和完善。本文通过险坚守无线通信的含义,其次阐述无线IP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最
摘要:为了解苏云金杆菌粉剂对杨树食叶害虫的防治效果,于2012年9月在固镇县进行了防治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杨树食叶害虫的防效较好,施药后5d的平均防效在80%以上。  关键词:苏云金杆菌粉剂;杨树;食叶害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92-02    食叶害虫是杨树病虫害中分布最广、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害虫,严重
在电视广播工作中,广播电视发射台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发射台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为了保证其服务质量,需要全面提高广播发射台的技术水平。本文重点对基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