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辅助下锁骨下入路手术治疗较大甲状腺良性肿瘤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m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颈部不遗留手术瘢痕的内镜辅助下较大甲状腺病变处理的新手术方法,评价这种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至2010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对符合入组标准的96例甲状腺良性肿块性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内镜辅助锁骨下入路手术有42例,简称内镜组(切口取在肿瘤较大的一侧,切口长4~6 cm,位于锁骨下缘,切口内缘距胸正中线≥3 cm).同期本科行传统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块患者54例为对照,简称传统组.观察指标为肿物大小、术式、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美容效果.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瘤体大小等方面相匹配.两组中术式分布的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理结果显示均为良性病变.美容评分显示内镜组美观方面要明显好于传统组(1.6±0.9比5.8±1.2,Z=8.418,P=0.000).随访6个月至4年.内镜组:无永久性声带麻痹;有1例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1周恢复;有2例颈部皮肤有紧张感,3个月后减轻;2例发生暂时性声带麻痹,1个月恢复正常.传统组:无永久性声带麻痹,有3例暂时性低钙血症.无气道塌陷导致呼吸困难病例,无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47,P=0.459).结论 采用内镜辅助锁骨下入路可以对≥4 cm或单侧腺体体积≥30ml的甲状腺病变进行处理。

其他文献
患者男,37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7个月就诊.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部疼痛,为间断性钝痛阵发加重,严重时呈刀割样疼痛,向胸部及腰背部放射,伴恶心,无呕吐.不伴有发热、反酸、恶心、大便性状及习惯改变等,发病以来体质量下降20 kg.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腹部CT检查提示腹主动脉瘤(图1,2).否认胃溃疡、肝炎、结核等病史,否认家族史.近半年来反复口腔溃疡,迁延不愈,下肢曾出现结节样红斑
期刊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定于2011年6月23至26日在沈阳召开“第十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将是一次规模盛大的肝病学术研讨会,会议研讨的内容主要是各种肝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病因学、发病机制、预防和诊治等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本次会议特设与肝病相关的“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进展专题报告会,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全球的主要死因,每年大约导致1700万人死亡.烟草是各种慢性疾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原则上也是惟一能够完全控制的致病因素.目前我国每年近1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占全球因吸烟死亡人数的20%。
期刊
Wolfram综合征在1938年由Wolfram和Wagener[1]首先提出,它是由WFS1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糖尿病[2],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以尿崩症、糖尿病、视神经萎缩和耳聋为主要特征[3-4].除特殊类型糖尿病外,WFS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还与2型[5-7]和1型糖尿病[8]发病相关。
期刊
鉴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疗经验,目标治疗(treating to target)和严密控制(tight control)的概念已经向医学其他专科和其他疾病扩展.其中目标治疗是一种治疗理念,让临床的治疗有个明确方向和目标,即疾病一旦确诊,就应该朝着完全缓解的目标进行诱导治疗,即使无法达到完全缓解,也应该尽量控制在低度活动状态,才能够防止疾病对机体的危害,这就称为"目标治疗"[1]。
期刊
由江苏省医学会脊柱学组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承办的“脊髓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学习班暨神经修复论坛将于2011年5月20—22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召开。
还原糖如葡萄糖的羰基与蛋白质、核酸或含胺的脂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非酶糖基化作用形成可逆产物Schiff碱和Amadori产物,后者再经过一系列分子重排形成不可逆的聚合物,该反应过程称为Mailland反应,所产生的系列聚合物被称为晚期糖化终产物(advanced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该类聚合物呈棕黄色,具有难降解、易发生交联反应等特征,部分还具有荧光特性.已有研究
期刊
由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美国和日本其他机构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低成本纳米级药物.该药物用于治疗慢性伤口,如糖尿病足溃疡或烧伤.糖尿病是一种快速增长的医疗问题,其影响了近3%的世界人口.糖尿病所引起的血液循环不良常导致皮肤伤口难以愈合,从而引起疼痛、感染甚至截肢。
期刊
脊髓注射BoNT/A(A型肉毒素)可持续减轻疼痛反应.研究人员应用标准的小鼠疼痛实验模型,以探讨脊髓(鞘内)注射BoNT/A的效果.在此模型中,给予小鼠足底皮下注射40%甲醛,可产生预期的两相发炎疼痛反应.对脊髓注射或未注射肉毒神经毒素的小鼠进行长达4周的疼痛行为监测.即使是单次脊髓注射肉毒神经毒素也产生疼痛缓解反应:接受注射小鼠的疼痛行为明显减少,特别是在疼痛反应的第二阶段。
期刊
目的 观察骨关节炎患者髌下脂肪垫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及成脂诱导过程.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得到前脂肪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CCK-8法测定生长曲线;成脂诱导过程中,油红O染色方法鉴定脂肪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上清脂联素.结果 原代培养的前脂肪细胞呈梭形,与成纤维细胞类似.成脂诱导第3天胞质内出现反光脂质小滴,第21天80%以上的前脂肪细胞可分化为脂肪细胞.细胞上清脂联素随脂肪细胞数量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