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适应能力实质上就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那种仅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水平和高超专业技术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适应能力便是一名优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教学优势,加强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此为初中生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针对体育教学对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学校体育;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8-0087-02
  引 言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助于增强初中生的合作精神,还有助于强化初中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初中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对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初中体育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充分发挥体育学科在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上的优势,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加强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初中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体育对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一)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合作精神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很多初中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而这些初中生是家里的“掌中宝”,比较缺乏合作精神,这对初中生日后的发展十分不利。当初中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不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可能独自一个人完成,而是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这也是一个人才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很多运动项目需要初中生在团队内与其他同学高度配合才能完成,如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团队内所有的组员只有相互协作,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才能够最终赢得比赛。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合作精神,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有助于强化初中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与合作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竞争是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和需求而与其他人之间展开的一种争胜的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竞争的过程中,获胜方可以获得一定的利益,另一方则会损失一些利益。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意识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意识。体育自身就具有竞争的特点,而竞争也是体育精神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竞争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展示个人身心素养及各方面能力的过程。
  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初中生开展各种竞争类的体育活动时,应事先为初中生详细介绍该体育比赛的规则,通过各项规则的制订,制约初中生在体育比赛中的行为,避免初中生为了获取胜利而不择手段。同时,教师应合理地将初中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以此保障比赛的公平性。由此可见,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强化初中生的竞争意识,可以为其日后走向社会,更好地应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做好准备[1]。
  (三)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社会是一个由多种元素共同构成的具有较强交互性的场所[2]。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需要以不同的身份与不同的人交往。一个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人,能够很好地适应自己身份角色的转换,可以很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而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使初中生充分认识自身的角色,并学会适应自己的角色。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初中生开展篮球比赛活动时,首先可以遵循同组异质的基本原则将整体初中生划分为两个组;其次明确各组成员在比赛中的角色,如中锋、前锋、后卫等。在比赛前,各位成员之间只有进行充分的沟通,才能更好地配合,并最终获得比赛的胜利。由此可见,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也是社会适应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体现初中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并明确自身在体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效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每位学生的成长背景、体育基础、运动能力等都存在着差异[3],初中体育教师在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初中生的不同情况对体育教学做出适当的、合理的调整。另外,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做到因材施教。显然,这是一种具有很多优势的教学方式。若想切实提高整体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就需要调动初中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二)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阶段,素质教育已经开始全面推行。在这样的环境下,初中体育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提高对体育教学重视度的同时,应加强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4]。为了有效激发初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平时应注重加强对各种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研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初中生的社會适应能力。
  例如,跑步一直是初中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如果初中体育教师像以往一样,先详细讲解有关跑步方面的理论知识,随后为初中生演示正确的跑步姿势,最后组织初中生进行跑步训练,非但达不到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相反,还很容易影响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有跑步方面的理论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随后利用3D技术将正确的跑步姿势呈现出来,让初中生可以从各个角度清晰地观察跑步姿势。最后,教师可以将初中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跑步比赛。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初中生会拼尽全力奔跑。这不仅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很好地强化初中生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管多么有效的教学方法,都不能长时间使用,因为这样很容易使初中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初中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度,进而阻碍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三)通过团队竞赛的方式,使初中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部分体育基础能力较强的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上,非常喜欢展示自己,并且十分自信,但是那些体育基础能力比较薄弱的初中生恰恰相反,其经常畏首畏尾,缺乏自信心。究其原因,在于这部分初中生很少在体育教学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非常不利[5]。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团队竞赛的方式,使初中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初中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再在體育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就不会打退堂鼓,更不会出现厌学的情况,从而避免成为体育学困生。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初中生开展拔河比赛活动,拔河比赛是一种全班学生都可以参与的体育项目,并且也是运动会中的重头戏。在拔河比赛前,初中生为了获得胜利,通常会进行“排兵布阵”。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喊号子的方式整齐划一、一同用力。在拔河团队竞赛中,所有的初中生都斗志昂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服输。拔河团队竞赛,不仅可以将初中生拧成一股绳,促使初中生感受到团队力量的强大,还可以促使初中生逐渐形成不服输的体育精神。长此以往,初中生便会形成勇于战胜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本学科的教学优势,加强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初中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通过团队竞赛的方式,促使初中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为初中生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郭宇晨.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元化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1):6-7.
  朱力全.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重要阶段[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02):133-134.
  卜鹏飞.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吉林教育,2015(19):111.
  徐建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7):222.
  徐晓华.剑锋磨砺出 梅香苦寒来: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3(03):89-90.
  作者简介:王兴(1979.9—),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历史教师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致力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夯实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史料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典型的高效教学方式。教师可利用与历史教材内容相关的史料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范围,帮助学生联系前后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辩证观念与历史发展观念,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本文简要分析
在不同的文化共同体中存在着不同的法治类型,“启蒙法治观”并不能囊括众多法治类型的个性。社会治理概念预示着法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的理念之确立,它的实践维度内在地蕴含了
我国在发展石油产业过程中,石油污染对于人类的自身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土壤当中石油污染物通常来自石油加工、开采、储存、运输时可能存在了泄漏
土壤污染会给人类带来较大的危害,甚至会威胁人体健康。为了防治土壤污染,减少土壤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国内外研发了一系列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改善了土壤污染现状,提高了
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严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不合分割的联系。这也预示着只有将二者协同起来才不会顾此失彼,才能够实现双赢的目标。为此,针对生态旅游产业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工业和家庭废物的排放与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明显。文章通过分析几种土壤修复技术的特点,对各种修复技术进行了探
中国农村有着广阔的土地与众多的人口,但是长期以来经济相对落后。自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土地资源长期以来都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而对于此类资源的不合理应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规划和使用农村土地过程中,要找到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农村生态环境
城市环境保护是全人类面临的重要命题,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态势下,加剧了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文章从城市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城市环境保护中针对城市污
为了解北方某垃圾场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对研究区进行采样分析,应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下水综合评分法对填埋场内土壤和地下水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填埋场内土壤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