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毓平:感悟创作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x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毓平
  四川成都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国防诗书画院副院长,省美协水彩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锦水书画院副院长,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华阳书画院顾问。1962年毕业于成都美术学校,受教于陈亮清、周伦元、罗新之、罗次冰、刘既明等著名画家。
  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及中国画,水彩画的研探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获奖,多件作品被国内文博部门和国际友人收藏,不少作品刊载于国内大型报刊,受到好评,名载《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四川画家》等书。
  时代需要花鸟画,时代也为花鸟画家提供了比前人更宽容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同时也向他们提出了新的审美要求。因此,花鸟画家要创作出有新面貌的作品,应该具备敢于突破习惯的传统模式和陈旧的审美惰性的决心,应该具备捕捉时代情感和时代审美心理的敏锐触觉以及广泛汲取各种艺术养分为已所用的强烈意识。
  花鸟画家陈毓平先生的作品给人一种新鲜活脱的感觉,这与他对新的审美意识的感悟力、探索新的绘画语言的创造力、驾驭绘画工具的熟练技巧是分不开的。
  先生早年毕业于成都美术学校,接受过正规的中西绘画训练,有比较深厚的传统功力。先生在几十年绘画实践中受益多师,厚积薄发,但他不为传统的花鸟画程式所赘,他有着自己的新追求。
  陈毓平先生深深懂得热爱生活,崇尚自然是他创作的源泉,但城市的居住条件限制了画家和自然的接触,他便在居室门前开辟了一个小园,种上花木,七龄的紫藤树已蔽日遮天。陈毓平先生的辛勤培植换来了物我情感的交融,花木的物态、物理、物情已融入到画家的心灵深处。我想陈毓平先生常以紫藤入画是因为小园紫藤树便是他创作的灵感的诱发因。
  毓平先生忍受不了长时间嗅不到野草芳香,听不到山涧鸣奏的都市生活,他每年都要外出感受大自然,写生大自然。他不仅要从自然界收集绘画素材,他还觉得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才能得到心灵的净化,才能使心胸变得开阔,才能有助于绘画灵感的获得,也有助于校正都市生活给艺术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视角差。他的创作常常是在感悟自然的氛围中进行的。
  他非常注意自身的美学理论修养,勤读书并全方位的汲取中外古今绘画和姊妹艺术的营养,且融人到己的作品之中。他有较好的西画功底,因工作需要常与水彩,水粉画打交道,但他的花鸟画没有明显的西画影子,可又确实用了不少水彩、水粉画。用色,用水的技巧,从他的花鸟画作品中可以看的出。不断的艺术实践,使他具有了和时代合拍的审美情趣,他的艺术思维总是处在一种全新的基点上,用新的眼光审视作为艺术的每一个构件。和他一起研讨、品评时都常常能听到他独道的艺术见地。
  陈毓平先生的花鸟画的“新”主要表现在讲究用墨、用色、用水及注重意境和内涵,以展示灵性的艺术境界。在这里没有提到用笔,并不是笔者在淡化画家用笔的艺术性,而是中国画中的用墨、用色、用水都要靠用笔才得以实现。因此,提出用墨,用色和用水的特点,用笔自然包括其中了。
  墨分五彩及墨法,是中国画传统用墨方法,在先生的作品中传统墨法得到了创造性的运用。在画面上,画家着意追求一种墨色如泼洒的姿纵奇崛趣味。如,先生画藤蔓,在藤蔓的粗细,枯嫩,攀缠,扭曲,开合中以墨的干湿、浓淡,枯润来表现藤蔓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先生非常注意墨色的点、线、面对画面分割所形成的形式美感。
  在用色上陈毓平先生也有独到的地方。他不仅讲究画面上色的块面分布,还特别讲究用高明度和高纯度的色彩调节画面的平衡。有时候在鸟的肚子上点一小块鲜红或石绿石青,和画面上一大片墨叶或秋景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既突出了鸟,活跃了画面,也使画面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陈毓平先生作画用的颜料,不限于传统的国画颜料,还采用一切可借用的其它颜料。他善于发挥所用颜料各自的透明,浮盖,相溶,排斥,稳定,渍涣等在画面,上所起的不同作用,丰富了作品用色的艺术效果。
  在创作时,充分调动好水的作用,可以大大地加强画面的韵味感,灵动感,可以更好地处理画面的虚实关系,增加层次和空间容量,可以丰富笔情墨趣,开拓新的意境,这也是陈毓平先生花鸟画的特点之一。如作品《海棠》中的海棠叶,由于画家在掌握用水的量、用水的时间和用水的方向都恰到好处,使墨、色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墨与色相接相离,若接若离的妙不可言的肌理效果,这种看似偶然又不可复得的奇妙艺术效果,正是画家执意探索,惨淡经营的追求,让人感到画家在作品的光、色、形、神、意的协调组合中神游。
  陈毓平先生不满足于传统花鸟画的表现模式,致力于花鸟画创新的探索,使作品有较强的个性和时代的风貌。凭借陈毓平先生的修养、才能和毅力一定会创作更多更好的新花鳥画作品。
其他文献
早晨,猪爸爸骑着自行车,上街找工作。  “突突突……”黄牛弟弟骑着摩托车从远处驶来,到了猴奶奶家门口,他敲着门,大声喊道:“猴奶奶,您的快递!”  “是儿子寄给我的新衣服呀!”猴奶奶打开包裹,看着里面的衣服,脸上的皱纹都绽开了,就像盛开的九月菊。  “你们公司还招快递员吗?”猪爸爸问黄牛弟弟。  “招啊!”黄牛弟弟擦擦额头上的汗珠,“我们公司的人手不够,害得我们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七八点钟呢!”  
张可丁  1970年出生于重庆梁平,幼随父张羊我启法,后师从谢季筠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蜀都书画院书画师,四川草书研究会会员。其作品多次入展文化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国际)大展。入选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世界华人书画展,四川第二届新人作品优秀奖,四川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天府风情书画展一等奖。作品被博物馆,团体及个人收藏。  可丁君赠了一幅书法给我,是用行书写成的一首诗。我看了非
关于艺术批评的逻辑,应先避开经验性的内容。从作品本身出发,对其展开精细分析是首要的,也是必须的,它也应该被看做分析的第一步。如果直接离开分析对象自身的特征去谈论作品,这无疑是虚假的,是在艺术外围漫步。  庞茂琨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他以古典主义绘画风格知名,早期绘画主题以单一人物肖像为主,近年来以群体性人物关系为主要表达对象。庞茂琨的作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例如在早期的作品中,主
赵安如  四川省书协理事、培训中心副主任,成都市文联副秘书长,成都市书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九三学社成都市委书画研究院秘书长,成都大学中国一东盟艺术学院、师范学院研究员、客座教授,一带一路-丝路文化之旅中国一吉尔吉斯文化商贸交流国礼工程国礼艺术家。 “天府文艺名家讲堂”和成都艺术类专家评委库委员,四川省硬笔书协顾问,四川省政协书画院、成都市政协书画院、蜀都书画院、四川戊子书画院、九三书画院特聘艺术
峨眉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四川電影电视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电影家协会理事,四川电影电视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获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青年专家”和省文联颁发的“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在《焦裕禄》《老娘土》《乡亲们》《来不及道谦》《桃源镇》《父老乡亲》《银饰》《抬头是天》《最后的讲座》《难以置信》等30余部影片中担任美术设计,多部电影获得国家级奖项和国际奖项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成都民俗摄影协会主席,《成都日报》高级记者,四川大学、成都体院兼职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荣获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中国摄影记者最高奖—金眼奖,首届中国体育摄影“十杰”,中国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中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四川省“十佳”新闻工作者,成都市“十佳”新闻工作者。  推荐理由  2017年5月,摄影作品《晨曦-Morning gl
2018年11月18日,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由中国文联、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河南省文联、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承办,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协办,以“聚焦新时代 金像映初心”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第二届三门峡白天鹅·野生动物国际摄影大展拉开帷幕。作为“一节一展”的重头戏,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大剧院举行,正式揭晓纪实摄影类、艺术摄影类以及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委会委员,成都民盟书画院副秘书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成都画院特聘画家。  2017年作品《遥看云山万叠里》入选“我爱丹青”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2016年作品《无尽溪山》特邀参加第四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2016年作品《山水》参加“群星璀璨”四川省群文美术作品展荣获优秀奖;2016年作品《江山不负英雄志》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