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结束了不能不说的事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3052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10月30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削减最后的购债规模150亿美元并从11月起结束QE3。至此,史上最大规模的货币试验行动宣告结束。
  长达6年的量化宽松告别了,如同其间的每次决策一样,都给市场带来了躁动。美股全线下挫,美元垂直飙升,大宗商品几乎全线绿盘。
  该试验举措已在学界引发了有关其效果的激烈争论。该实验结束后,有关其效果将可能成为华尔街、学术界和央行界未来数十年激烈争论的话题。这些将成为量化宽松结束后不能不说的事情。
  其实,量化宽松并不是美国人的发明,在此之前日本已经试用过了,且还在使用。只是日本的规模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远不及美国这次罢了。所谓量化宽松,简而言之,就是便捷的增印钞票,超发货币,是一种在重大经济危机时采用的非常金融措施。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雷曼兄弟”倒闭,“两房”破产,许多金融机构濒临倒闭,市场流动性严重短缺。美联储决定,收购政府支持的所有与房地产有关的企业证券,以每月850亿美元的规模向金融机构注资,并将此前已降至历史最低的联邦利率(0-0.25%)继续推行。从2008年11月25日至2010年4月共收购了1.725万亿的证券资产。这就是第一轮的量化宽松QE1。第一轮量化宽松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拯救华尔街的金融资产,将其从破产的边缘拉回来。在如此强烈的刺激下,美国的GDP从-6.7%增长至2010年1季度的3.9%,主要股指平均上涨超过20%,但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保持在9.1%的历史高位,经济复苏严重乏力。
  2010年11月4日,在两天的美联储议息会后,不得已再推出QE2,决定在市场上再购买6000亿美元中长期国债,并将其间的收益再投资。第二轮的量化宽松至2011年6月结束,和第一轮一样,资金流入实体的有限,进入股市等虚拟经济的更多,刺激美股指持续上涨,至2011年4季度,GDP增长仅至3%,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失业依然严重,经济增长乏力,物价飞涨。
  2012年9月4日,美联储决定推出QE3,每月向美国经济注入850亿美元,直至经济好转,并宣布将超低利率(0-0.25%)延长至2015年,给市场喂下一颗定心丸。随后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步好转,2013年12月宣布开始缩减这一购买计划,在此次议息会议之前购买计划已缩减至每月150亿美元。2014年10月30日宣布,从11月起不再注入资金,停止收购计划。三轮的量化宽松美联储共向市场注资3.5万亿美元。
  始于2008年,美联储这一长时期大规模的货币金融举措,使得凌厉的金融风暴将全世界拖入经济衰退的深渊,造成了迄今为止尚未完全复苏的危机。这一美联储作为最后的贷款人连续大量的推出金融货币政策,从一开始便是褒贬不一,至今争论依然。支持者认为:QE拯救了华尔街的金融资产,拉动了美国的消费,推动通胀率提升了1.7%,形成了美股6年的牛市,重塑了民众的信心,复苏了美国经济;反对者认为:这就是“直升机上撒钱”,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而且大多数货币没有流向实体经济,催生了新一轮的投机行为,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泡沫,推高了黄金、石油、房地产价格,使美国负债大幅增高。就世界范围而言,各国都在推行量化宽松,而美国经济并未真正好转,而且严重地恶化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脱节,严重地恶化了全球贫富差距,中产阶级普遍遭受重大经济打击。有统计显示在美国2007年拥有自己房产者占比是67%,而到2013年拥有自己房产者已下降至65%;家庭收入中值也已远远低于平均值,广大中产阶级为这次危机“埋单”是不争的事实。
  在美联储量化宽松的政策之下,美元持续弱势,其他国家多有汇率升值压力;一旦形成货币升值趋势,则这些国家多怕升值过头,有碍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于是大多数国家都推行量化宽松,比如日本、韩国等就是以宽松政策应对美联储QE政策。日本还甚至推出了“安倍经济学”之“QQE”(量化质化宽松政策),至今刹不住车,规模越放越大,成效却远不能实现预期。2009年韩国央行在QE执行同期间中,以宽松政策应对美联储的QE政策。在2009年至2012年间,的确实现了以弱势韩元增强产业竞争力,但也造成显著输入型通货膨胀,消费物价显著上扬。进入2013年初,弱势的韩元银行已无能力对抗美联储的QE退场,无力进行反向操作,产业竞争力衰退,企业获利前景较差,股价裹足不前。中国央行应对美联储的QE政策,在事后来评判,当是可圈可点。总体上采取了对立但不敌对的策略。除了在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风暴及时救市需要,进行了4万亿一次性大规模宽松政策算是与美联储同向操作外,其后基本上都是反向策略,先发制人。2009年其时,中国的经济是以出口为主的,外部环境突然发生逆转,采取措施是迫不得已。回头计算一下,4万亿正好是三年外贸出口年均8%减速之和,可见,当年的算计还是精准的。
  自2010年开始,中国央行就开始回收宽松货币;坚持高利率;让人民币升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启利率改革,利率双向波动。历经五年多金融调控后,自2013年第四季度美联储QE退场前夕,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区间;2014年1月底,长期升值的人民币突然贬值;2014年6月,抢在美联储可能宣布升息计划之前,中国央行提供常备性融资贷款(SLF)5000亿人民币额度;近期在欧美股市大跌之际,再度以SLF政策,对银行注资2000亿至4000亿人民币额度,进行抵押补充贷款融资(PSL),放松银根,支持消费及实体经济发展。中国央行的这些举措对于中国在这六年间稳定经济增长,保障国际收支平衡,降低失业率,维持物价稳定,调整产业机构,促进经济转型无疑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
  10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等,明确了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中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要瞄准市场多样化需求,改革创新,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打造中国升级版。从时间上看又抢在美国宣布退出QE政策之前一天,但这可能是巧合,而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是应对一切外来困扰的关键,以我为主、以发展为主的主线已是当今中国的战略主导思想,彰显明确。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一直被各国政府视为重中之重,但是拉动往往是难上加难。2013年中国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4%,消费的贡献率一直在40%左右。从发达国家来看,其消费率一般都在60%以上,美国甚至达到80%左右,这种消费率也支撑着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国的消费率已有所提升,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还在放缓。尤其是在中国经济承受下行压力之时,消费增长乏力既是下行的原因,也是下行的结果。用消费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升级是既有提升的巨大空间,亦有改革创新的广阔天地,关键需要政府部门先有所作为,让群众敢于消费,乐于消费,安于消费,这才是为人民服务和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如果说此前的市场还在为QE“退还是不退”在举棋不定,那么今后只剩下心头大患“何时加息”了。由于美联储结束QE或加息将造成利率变化,而利率变化又将引起资本流动和资产重新定价的风险。长达6年的QE营造了低利率的环境,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离开始扩大,市场承担金融风险的意愿更强,这导致资产价格上升,但实体经济相对滞后,因此投资扩张缓慢,一旦加息,或将导致市场价格崩盘。本次美国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最新利率决议中并未将“QE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超低的利率”这一关键措辞剔除,且美国经济复苏并不如表面那么光鲜亮丽,劳动参与率和通胀这两大“内伤”依然制约着“加息”。目前美国很依赖贸易再平衡式复苏,新的美元加速升值并不是其希望现在看到的。美国资本市场过去几年的反弹和货币宽松有直接关系,货币收紧操之过急可能会造成金融风险,所以美联储不会急于也不敢急于加息。
  10月31日,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后意外宣布,将扩大量化宽松规模,把每年资产购买规模从目前的约60至70万亿日元增至80万亿日元。几个月前,市场就分析认为,日本央行若在年底前做QQE的逻辑只能是刺激经济,然后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能够顺利增加消费税,否则任何递延消费税的举动都会导致“安倍经济学”失败。然而民众对上调消费税的反应已接近预想中最糟糕的情况,这即意味着第二轮加息有可能被推迟,同时也预示着不加税政府赤字恶化,导致国债评级可能进一步下调,导致国债利率出现补偿性上涨,这又与QQE形成对立,“安倍经济学”的政策已出现相互掣肘。自安倍上台后,日元对美元已累计贬值近30%,10月1日,日元兑美元曾触及110.09,是自2008年8月份以来首次突破110大关,至11月5日,日元兑美元为115.30。无独有偶,欧盟方面的最新消息是,欧洲央行结算的担保债券购买交易总价值为17.04亿欧元(约合22亿美元),这是该行为刺激欧元区经济采取的最新措施,但这与欧元区高达2.6万亿欧元的担保债券市场容量相比,此次成交量仍显异常“可怜”,因此,后续宽松政策将不可避免。10月31日晚,俄罗斯央行议息会上,也意外宣布大幅度上调基准利率150个基点,至9.50%,远超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上调50个基点。俄罗斯央行此举主要为了遏制居高不下的通胀率以及卢布汇率的持续贬值。新的一轮货币战争或许就此已悄然拉开了战幕。
  回顾QE 6年之途径,美元作为全球唯一的储备货币,将其QE所产生的通胀压力分散到各个国家。QE现在宣布退出了,但其造成的影响还正在各国引发躁动和不安。
其他文献
1  “艺术之最高成绩,荟萃于一痕一纹之间,任何刀削雕琢,平畅流丽,全不带烟火气。”—— 梁思成  邵译农曾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艺术家是人类精神的自由之极。艺术的生命就是人性的自由。” 如果说他的早期摄影作品还在寻求一种与中国的社会或历史有关的映照和批判;那么近几年,在他新的摄影与装置作品里,他已经找到了一种关怀一切现实的方式,那就是回到对心灵的锤炼本身,并用极其严苛而隐忍的形式追求着眩目的自由
期刊
最近市场刚刚创出新高,出现一个小级别平台型整理,立时就有人喊见顶了。我看了一下他们看跌的理由,无非是基金的仓位又达到了“魔咒”界限;大指数K线形态难看。但我请你注意一下,第一基金的仓位是比较高,那日大指数冲上新高时,盘中的上行推动力主要是银行等低市盈率大盘股。但在之前我说过,我很反对盲目抄作低市盈率股。这是因为,低市盈率股中良莠不齐,有些能代表未来社会发向的方向,其市盈率并不低,至多只能算是中等偏
期刊
久违的牛市,让基金也涨嗨了,今年部分基金涨幅已经超过50%。如何挑选基金,成为了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少有经验的基民,会通过基金评级来挑选基金。那么国内的基金评级有哪些?哪些评级值得重点参考?  五星级基金是怎么回事?  在不少基金公司的宣传资料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描叙:某基金获得机构5星级评价。  5星级基金是怎么回事?目前对基金评级的机构有不少,国外机构有两家,晨星和理柏,国内的则包括一些券
期刊
海外市场风云变幻,受全球石油、天然气等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影响,上半年业绩还明显领先的油气能源类QDII基金,如今损失惨重。最惨烈的是华宝兴业标普油气基金,10月和11月两个月的亏损就接近25%。  上演疯狂式下跌  兵败如山倒!用这句话来形容油气能源QDII基金最近两个月的表现,再贴切不过了。  今年上半年,投资全球石油、天然气等的油气能源类QDII基金业绩突出,让人十分振奋。不过,进入9月份之后,
期刊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回头一想,在宝盈的三年,可能是我人生变化最快和收获最大的三年。  感谢在宝盈大家共聚一堂觥筹交错不醉不归的日子;怀念那些因为同事之间开玩笑聊天过于欢乐而被领导提醒不可“和谐有余、进取不足”的日子;感动在我们业绩压力曾经最大时彼此扶持的岁月;感恩汪总和其他领导及时启用,才能让市场春风来临之时铸就我自己的春风得意!更感谢宝盈每个人默默的付出,燃烧了自己,把光芒都给了我!  感谢在市
期刊
灵魂的死锈  灵魂是可以视觉的,灵魂之门是通过精神活力的形式开通的。那些有生命力的形式提供给能够感召灵魂之人探测其深度的通道。灵魂的外在是精神的活力;精神活力的外在则是理性或情绪化形式。最终之源是人,说到最本质,人的质量最为紧要,没有精神之气充填的人,灵魂是摩缩的,如同金属之物上的死锈。那些不从事精神创造的人,不在精神上有所要求的人,灵魂上是永封的状态。如世俗间的多数人,永远不曾开拓自己的灵魂,保
期刊
11月4日,原本在80美元之上徘徊不定的国际原油价格拉锯战,突然出现了转机。12月交货的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盘下跌1.76美元,收于每桶78.78美元。  风水轮流转。遥想当年油价一涨则加油站排队的盛况,对比今日原油价格不断下跌,可能出现的原油公司主动瘦身风潮,不禁让投资者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转换之快。  80美元,还能更低吗?亦或是,80美元,可以收复吗?  对于动荡不安的原油价格而言,数
期刊
前“基金一哥”王亚伟跳槽做私募去了,如今,“基金一姐”王茹远也已经辞职,一则深情告白提示她或离开公募,投奔私募。  宝盈基金10月17日发布了两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被业界冠以“公募一姐”的明星基金经理王茹远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正式卸任基金经理职务并离职。她管理的宝盈策略和宝盈核心优势两只基金将分别由彭敢和张小仁接任。  2013年,王茹远管理的宝盈核心优势夺得混合型基金年度冠军,收益率高达56.3
期刊
10月5日,上海充气城堡吹翻,导致13名儿童受伤;10月13日,杭州又出现类似事故。从去年开始,国内多地儿童充气城堡频频出事,造成多名幼儿受伤,甚至造成了青岛一名幼儿死亡。从街边随处可见的摇摇车,到广场、公园随处可见的各种儿童娱乐设施……类似这些不能划分到特种设备里的游乐设施也被曝出种种安全隐患,而处在商场中的各种幼儿乐园也缺乏相应的监管。  公众责任险意义凸显  办公楼、旅馆、商店、医院、学校、
期刊
存款15年,利息从6000元变成600元  广东佛山的冯老太,在1997年12月到某国有银行存入港币8900元,存款方式为定活两便。一直到2013年,这笔钱一存就存了15年。  2004年在冯老太儿子的记录中,该笔存款存入日的利率是6.5%,打9折,从1997年12月17日到2012年10月22日税后息可得到5478.39元,总利息为可得到6453.16元。  2013年3月22日,她打算取钱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