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德国校园足球培养方式的研究,针对我国校园足球推广的体制障碍和政策环境这两方面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以此希望能够提高我国在足球方面的成绩。
关键词 校园足球 体质障碍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树立了我国在体育事业上的新形象,同时也有力展示了我国的民族形象。在此届奥运会上,我国奖牌总数一共100枚,其中金牌数量为51枚,远远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但是,在国民欢庆之余,也应该看见自己的不足。在足球方面,我国的发展状况并没有得到有力改善,反而有些退步。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更好迈进,体育工作者应该找到我国足球运动方面发展滞后的确切原因并解决问题。
一、先进的足球培养方式
目前,德国足球在世界足球史上都长期占据领先地位,通过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他们不仅有着高超的技术,而且还拥有先进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德国在足球运动的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人才的基础,将足球运动的人才培养放在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开展上,从小便给孩子贯彻足球意识。并且德国的培养对象主要是11岁到17岁的青少年,有着政府的大力扶持,比如建设校园足球基地。在每一个基地里面都有大量的俱乐部,加大训练量,不仅有俱乐部自身的训练,还有基地的训练作为补充。而且德国注重足球协会与学校的共同合作,从学校便开始对有足球兴趣和天赋的学生进行培养,让其学习基本的知识。因此,德国校园足球的培养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二、我国校园足球推广的体质障碍和政策环境
(一)学校方面
因为足球运动的对抗性质比较强,在参加足球运动的活动时,参加人员难免会受到一些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学校方面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时要提高参加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足球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比如为加入青少年足球活动学校的学生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
(二)学生方面
在我国,因为应试教育的弊端,学生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考试和作业让学生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而且学生因为活动范围的固定和升学的压力,校园足球运动也面临着窘境。然而足球运动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和队友高度默契的运动,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根本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技术团队。
(三)家长方面
因为我国很多家长还存在传统的思维模式,迫于社会压力,对孩子从小的要求便是好好学习考第一名,只有考上好的大学才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收入,再加上因为足球运动的性质,中国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面临受到意外伤害的风险,所以很多家长就禁止自己的孩子参加足球活动。
(四)师资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体育老师的资源分配严重不足,大部分的体育老师对足球运动都没有专业的学习和研究,然而足球运动需要专业的导师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启蒙老师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所以师资方面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
(五)经费不足
经过调查,我国在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配备上,还不能完全做到根据学生的数量来配备,标准化的大型足球场地更是少之又少,许多地区在上体育课时都是在教学楼附近的空地上,而足球场地又需要广阔的视野和相对的空间,所以很多地区的体育课因为这些原因都取消了足球项目的授课。
(六)管理体系的不建全
从我国的校园足球运动现状来看,它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青少年的足球活动场所主要在学校,而学校的直接管理部门是教育部,而足球运动又属于体育部,所以在管理上就造成了一定的管理混乱和矛盾,让青少年的足球运动很难在学校得到推广。
(七)宣传不足
因为我国足球运动奥运会等众多赛场的失利,在社会上没有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所以很多家长对中小学生的足球兴趣都无法给予支持,直接影响了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开展。
三、推广我国校园足球的对策
首先,我国政府在足球运动的开展上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校园体育场地,完善体育器材设备。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塑造出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而且,需要建立一个多层级的足球管理部门,设立一些专业的足球运动培训学校,鼓励教师在足球运动方面的研究和深造,培养专业的后备人才队伍。其次,教育部门应该多开展一些足球运动的比赛,提高中小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热情,鼓励专业的足球运动员到校园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最后,在社会上也要建设一些公共的足球运动场地,使普通民众也加入进来,在空余闲暇的时间里,也有场所进行训练。
四、结束语
通过对德国足球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发现,要想发展我国足球的竞技水平,就必须从中小学的足球运动抓起,而且不管是国家政策的扶持,还是学生自身的兴趣,都要從足球运动的源头开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足球竞技水平,推动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宏萍.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策略及问题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运动.2013.24:5-6.
[2] 吴锋.成都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3] 苗凯.“校园足球”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德国校园足球培养方式的研究,针对我国校园足球推广的体制障碍和政策环境这两方面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以此希望能够提高我国在足球方面的成绩。
关键词 校园足球 体质障碍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树立了我国在体育事业上的新形象,同时也有力展示了我国的民族形象。在此届奥运会上,我国奖牌总数一共100枚,其中金牌数量为51枚,远远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但是,在国民欢庆之余,也应该看见自己的不足。在足球方面,我国的发展状况并没有得到有力改善,反而有些退步。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更好迈进,体育工作者应该找到我国足球运动方面发展滞后的确切原因并解决问题。
一、先进的足球培养方式
目前,德国足球在世界足球史上都长期占据领先地位,通过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他们不仅有着高超的技术,而且还拥有先进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德国在足球运动的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人才的基础,将足球运动的人才培养放在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开展上,从小便给孩子贯彻足球意识。并且德国的培养对象主要是11岁到17岁的青少年,有着政府的大力扶持,比如建设校园足球基地。在每一个基地里面都有大量的俱乐部,加大训练量,不仅有俱乐部自身的训练,还有基地的训练作为补充。而且德国注重足球协会与学校的共同合作,从学校便开始对有足球兴趣和天赋的学生进行培养,让其学习基本的知识。因此,德国校园足球的培养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二、我国校园足球推广的体质障碍和政策环境
(一)学校方面
因为足球运动的对抗性质比较强,在参加足球运动的活动时,参加人员难免会受到一些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学校方面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时要提高参加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足球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比如为加入青少年足球活动学校的学生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
(二)学生方面
在我国,因为应试教育的弊端,学生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考试和作业让学生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而且学生因为活动范围的固定和升学的压力,校园足球运动也面临着窘境。然而足球运动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和队友高度默契的运动,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根本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技术团队。
(三)家长方面
因为我国很多家长还存在传统的思维模式,迫于社会压力,对孩子从小的要求便是好好学习考第一名,只有考上好的大学才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收入,再加上因为足球运动的性质,中国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面临受到意外伤害的风险,所以很多家长就禁止自己的孩子参加足球活动。
(四)师资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体育老师的资源分配严重不足,大部分的体育老师对足球运动都没有专业的学习和研究,然而足球运动需要专业的导师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启蒙老师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所以师资方面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
(五)经费不足
经过调查,我国在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配备上,还不能完全做到根据学生的数量来配备,标准化的大型足球场地更是少之又少,许多地区在上体育课时都是在教学楼附近的空地上,而足球场地又需要广阔的视野和相对的空间,所以很多地区的体育课因为这些原因都取消了足球项目的授课。
(六)管理体系的不建全
从我国的校园足球运动现状来看,它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青少年的足球活动场所主要在学校,而学校的直接管理部门是教育部,而足球运动又属于体育部,所以在管理上就造成了一定的管理混乱和矛盾,让青少年的足球运动很难在学校得到推广。
(七)宣传不足
因为我国足球运动奥运会等众多赛场的失利,在社会上没有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所以很多家长对中小学生的足球兴趣都无法给予支持,直接影响了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开展。
三、推广我国校园足球的对策
首先,我国政府在足球运动的开展上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校园体育场地,完善体育器材设备。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塑造出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而且,需要建立一个多层级的足球管理部门,设立一些专业的足球运动培训学校,鼓励教师在足球运动方面的研究和深造,培养专业的后备人才队伍。其次,教育部门应该多开展一些足球运动的比赛,提高中小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热情,鼓励专业的足球运动员到校园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最后,在社会上也要建设一些公共的足球运动场地,使普通民众也加入进来,在空余闲暇的时间里,也有场所进行训练。
四、结束语
通过对德国足球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发现,要想发展我国足球的竞技水平,就必须从中小学的足球运动抓起,而且不管是国家政策的扶持,还是学生自身的兴趣,都要從足球运动的源头开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足球竞技水平,推动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宏萍.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策略及问题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运动.2013.24:5-6.
[2] 吴锋.成都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3] 苗凯.“校园足球”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