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对照组和3个不同频率电刺激治疗组).各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仅为上述治疗,其他3组分别加用20 Hz、40 Hz和80 Hz频率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采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入组患者吞咽功能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评价.结果 4组治疗后与
【机 构】
:
250031济南,山东省交通医院康复医学科,250031济南,山东省交通医院康复医学科,250031济南,山东省交通医院康复医学科,250031济南,山东省交通医院康复医学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对照组和3个不同频率电刺激治疗组).各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仅为上述治疗,其他3组分别加用20 Hz、40 Hz和80 Hz频率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采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入组患者吞咽功能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评价.结果 4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VFSS评分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0 Hz组VFSS评分(6.99±1.61)优于40 Hz组的(5.69±1.62)、20 Hz组的(5.54±1.67)和对照组的(5.33±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0 Hz组总有效率为89.29%,优于40 Hz组的77.78%、20 Hz组的62.07%和对照组的5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80 Hz组显效率为64.29%,优于40 Hz组的44.44%、20 Hz组的27.59%和对照组的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0 Hz组总有效率、显效率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 Hz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中重度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疗效最为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记忆训练对脑血管病后记忆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3例脑血管病后记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康复训练(Bobath、Brunnstrom等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和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计算机辅助记忆训练,对照组给予人工记忆康复训练,每次30 min,每日2次,每周5d,共训练6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对所有患者
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Gesell发育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 将138例脑瘫患儿按性别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层随机分为引导式教育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过4个月的引导式教育加一般综合训练和单纯一般综合训练治疗,观察2种训练方法对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Gesell发育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 粗大运动方面,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估结果比较运用协方差分析(F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率为50%,慢性期患者发生率为16%[2],其可导致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3].我科采用针刺和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吞咽障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入选标准:①符合2001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MRI/CT检查证实;②病程<6个
康复医学始终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我国康复事业的蓬勃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并开始从原先的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跨越[1];临床实践指南也已逐步成为非常普遍及重要的临床实践指导体系[2].目前临床实践指南分为基于专家共识的指南和循证实践的指南两大类[3].其中专家共识的指南由于受专家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影响,或多或少会影响其科学性[4],而循证医学指南则是在循证医学方法学指导下制订,并且考虑了患者
目的 观察毫米波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髓损伤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例颈髓损伤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星状神经节毫米波照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对2组患者体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10d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痊愈率为72.73%,总有效率为90.9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痊愈率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检测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日排尿次数等指标,同时采用7级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
目的 观察和比较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疗法和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TENS组和玻璃酸钠组,每组40例,分别进行TENS治疗及关节腔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共治疗5周.于治疗开始前(治疗前)、治疗5周结束时(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和Lequesne指数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