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华:由《精变》开始的变化

来源 :城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少华:国家一级演员,1958年出生于山东青岛。主演的影视作品有《精变》、《西游记》、《西游记》续集、《血泉》、《司马迁》等。现任山东省话剧院副院长,山东省话剧院艺术总监,山东省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齐鲁晚报青年话剧团团长。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影视行业在新形势下寻求突破。思想禁锢的解锁,对外交流合作的开展,为失去生气的中国影视输入新鲜血液。最先一批赶在改革风口浪尖的影人面对这种变化,积极投入,用最真挚的热情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改革伊始即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影视作品。很多艺术形象时隔近三十年后依然被看做是巅峰塑造,为观众所喜爱。其中就有徐少华在《西游记》中扮演的唐僧。徐少华的代表作《精变》是中国大陆与香港首部合作的电影。本期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刊,《城色》记者专访徐少华,由《精变》开始巡视这三十年。
  《Cityin》:你好,徐老师。您是青岛人是吧?当年为了考试来到了济南?
  徐:是。我是1976年来济南的,考五七艺术学校,也就是现在山东艺术学院的前身,学戏剧,一直到1979年,是剧院代培的艺术学院的学生。
  


  《Cityin》:如何进入《精变》剧组的呢?
  徐:《精变》是到剧院里选演员,谷雷鸣导演过来选的。导演一看,可能感觉挺满意,就选上了。
  《Cityin》:《精变》拍的过程如何?
  徐:《精变》的拍摄时间跨度比较长,1979年筹备,1980年三四份开拍。在济南动物园拍了一点,然后在曲阜拍。在那儿拍了有三个月,因为我骑马受伤,就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来搬到苏州拍。这个戏很坎坷,转过年拍了一半,谷雷鸣导演去世了,又换导演,从长影(长春电影制片厂——编者按)还有天津调过一些人来,导演、美工。这些人最后把片子完成了。
  《Cityin》:当时为什么允许与香港合作拍电影了?
  徐:这个我们演员不是很清楚。好像是不允许正规电影厂与香港人合作。那时两部戏都是中新社的。我们这部戏是中新社和华文公司合作的,另一部戏是中新社和南海公司合作的。那一部是《原野》。《精变》应该是和香港首度合作的片子。
  《Cityin》:女主角魏慧丽老师在国内已经比较走红了吧?
  徐:是呀。她是样板团的,当时是《奇袭白虎团》,她演小顺姬,省京剧院的。
  《Cityin》:与大牌合作有压力没?
  徐:没有。那会儿拍戏都跟一家人似的,《精变》剧组小,人少。一部分中新社的,一部分香港的,大部分都是国内的,山东是主力军。演员都是用的山东的。摄影是山东画报社的。当时这些单位都说不清楚,人也说不清楚。谷雷鸣导演应该说也是山东的。他是印尼的华侨。当时是归国建设祖国,他落到了北京的一个单位。文化大革命被打倒了,打倒后导演就下放到山东,那些年就在山东呆着。编剧韩兰芳也是山东的,青岛人,在山师读中文系。后来两个人拍戏对上眼了,就谈恋爱结婚了。
  


  《Cityin》:导演是哪一年去世的?
  徐:好像是1981年5月份,可能是心脏病,去世时才五十多岁。他去世很突然,拍戏休息两天,第二天就没了,在苏州的人民医院。很多搞电影的香港人讲拍狐狸戏就容易出这种事。我们这个戏在香港很轰动,原因之一是因为拍戏的过程:当时找了两只狐狸,不祭天,很多香港人不参与拍摄。那时的政治形式又不允许搞这种开拍仪式,所以就不敢搞。狐狸戏有一幕是火烧狐狸,就在济南动物园。拍的时候跑了一只,有人就说这个狐狸回去告状了。第二件事儿是在曲阜拍了不到三个月,我被马踢伤了。第三件是到了苏州,导演去世了。第四件事儿是美工师去世了。大家都说这事儿很奇怪,谷雷鸣导演是5月26口去世的,美工师是6月26日,同一天,都死在苏州人民医院。美工是山师的,很有名的一个美工师。他是年龄大,去世了。还有我们用过的一个年轻演员也去世了。这就死了三个了。7月24日,摄影师又病了。他媳妇是个护士,不管怎么劝他,他就是不去人民医院,让他们传说得都害怕了。很多人中间都跑了,最后剧组剩了十一个人。大概是心理作用,过了7月26日,摄影的病突然好了。因为一下子死了三个人,摄影师病好了后,中新社的社长到了苏州还真就举办了开拍大祭。一直拍到11月,顺利完成。拍戏的这些故事当时在香港是很流行的。那个时候从香港传过来拍聊斋戏,拍狐仙戏就得这样。实际上后来我拍的好多戏没祭天也都顺利完成了。
  《Cityin》:拍这个戏拿了多少钱呢?
  徐:这个戏按香港那边发钱方式,一个星期给我们个人补助费是30块钱。这按当时的工资标准是很高了,我一个月也拿不到这些钱。它是跟单位签的合同。年终拍完了这个戏我是跟单位提成拿了300块。这是很多的钱了。那时一个月工资好像是二十多块。
  《Cityin》:《精变》公映以后观众反映怎么样?
  徐:观众非常喜欢。本来还要有个首映式呢,最后没搞。我成名就是因为这部戏。这也是中国首部神鬼片。
  拍《精变》、《西游记》那会儿和现在大不一样。一直到1990年,可能还不止,都是单位跟单位签合同,中央台跟话剧院签合同。从1989年开始,慢慢地,有些影视公司,像湖南台啊,开始与个人签合同了。从那时起有的演员就有稿费了。当时中央台跟单位要求调演员,自己所在的单位同意就调走拍戏去了。工资还是原单位发,另一边就给原单位补偿。我个人不到30块钱,跟原单位签到300%就是90多块。中央台跟地方签都是不低于100的,签合同的时候若到不了100块,不到100不好下账啊,中央台就在合同上写着“不到100的按100计算”。我现在还有这个合同呢,很有历史意义的合同。
  


  那时候中央台也没有稿费,它按演员在剧组的级别,你是主演就按主演拿钱。我拍《精变》能拿30块,有拿20块的。拍《西游记》呢,我一集能拿70块钱。导演能拿80块钱。你要是跑一个龙套,演个别的角色能加5块钱。算得很清楚,呵呵。主演还能拿补助。我一个月能从中央台拿9块钱的补助。猴子和猪八戒因为要贴脸,穿毛衣,他们就拿15块钱补助。过去是严格的财务制度。我这9块钱不允许发钱,我只能买营养品。那时候就只能买麦乳精、咖啡什么的。
  《Cityin》:咖啡也算营养品?
  徐:对,营养品。你只要买了,每个月你能报9块钱。但不能把钱直接发给你。什么都是公家的。你没肥皂了,就给你买肥皂。你没衬衣了,就给你买衬衣,呵呵。借调过去你就是公家的人。后来渐渐就变了。到1992、1993年,我拍《三国》的时候不这样,一切都得自己准备。只有一些大的部分,像差旅费、节日补助费等由剧组负责。那时剧组不跟单位签合同,只跟个人签,自己去跟单位协调。
  《Cityin》:《精变》与《西游记》中间的那段时间在做什么?
  徐:那个时候拍了《武松》,两集,做分集主演。两集我挣了10块钱。
  《Cityin》:《武松》我印象很深。
  徐:那是山东三连冠之一啊。
  《Cityin》:那两部是什么?
  徐:《高山下花环》和《今夜有暴风雪》。山东那会儿最厉害,中央台也不行。当时有一批好导演。像王俊洲、陈敏、年轻导演孙周等,还有张新建、席与明。山东起来一批人,而且在全国都是大家。
  《Cityin》:后来怎么进入西游剧组?
  徐:是因为《精变》。导演看了后感觉不错,就调走了,去演小白龙。
  《Cityin》:怎么定的唐僧?
  徐:到那试装的时候试唐僧。试过以后领导就选。有导演,创作组的,还有业务组。业务组就是制片、导演那一块。领导组就是电视台的,还有广电部的领导。
  《Cityin》:《西游记》没拍完就读书去了,当时怎么想的呢?
  徐:就是想读书。现在的人比较注重实际,那时的人比较注重修养。当时也是学历热,都去拿个学历。社会也有一些想法。报纸杂志都有一些文章批驳这种说法。甚至还有一个名人批评我为了学历放弃了中国的名著。怎么了解我们这一代人呢?我们这一代人除了工农兵,没有读书的机会,又上山又下乡。总之一个梦,就是读书,总是想着怎么圆这个梦。考大学是一个梦想,考上大学肯定要去上学。任何东西都挡不住。
  《Cityin》:毕业后拍的第一部片子是什么?
  徐:《乔女》,四集的连续剧。当时全国建立了一个聊斋剧组,既有福建的,又有广州的,还有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总共拍了80多集,找了很多导演。80集都不是一个导演拍的。那会儿拍短剧多一些,很少拍长的。《西游记》应该是第一部多集的,是25集。《敌营十八年》我记得是第一部连续剧。在这之前基本都是单本剧,就像电影一样。那会儿长度允许一个半小时。像咱山东的《武松》开始是三集,那时是几千块钱一集。后来省台追加,最后到一万块钱一集。王导演又拍了五集,补到里面就是八集,这就算多的了,在全国也算多的了。
  电视发展起来以后就兴多集,这样就能挂广告了,中间插播广告。到了1983、1984年就有规定了,规定一集不能超过45分钟。单本剧时没这个规定。那时没有把电视剧切断了插广告的概念。
  《Cityin》:1990年以后,对自己的哪些作品比较满意?
  


  徐:应该说是《西施》、《司马迁》。现代戏比较喜欢的是《血泉》。这也是湖南台改革后较早的一部戏。当时改革最早的就是湖南台。电视台不投资了,完全实行制片人制。投入是市场化投入。我投入是要收回投资的。过去像《西游记》,就是纯投资。投资以后是为了一个宣传效应,而不是为了市场。拍《西游记》时,也是中央台改革的时候。中央台成立了影视剧制作中心,还有一个国际服务公司,把投资拍摄和销售分离。国际服务公司是买片子的。投资方不管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它与别人合作,都允许。湖南电视台就是完全走向市场了。没有这团那团的,完全就是制片人制。找演员就是与个人签合同了。
  《Cityin》:收入好多了吧?
  徐:一集能拿到200多,300多了。这就算稿费。80年代末期就能拿到了。我拍戏你给钱,拍完了就走人。
  《Cityin》:拍摄环境也比过去改善了许多?
  徐:《精变》这部戏还是不错的,一直在城市中,各地也有接待。拍《西游记》就比较苦了,一直在山里面,吃了上顿没下顿,导演经常饿得浑身哆嗦,根本没地儿去买东西。
  《Cityin》:剧组买东西需要粮票吗?
  徐:全国粮票。到了剧组先交全国粮票,不然没吃的。交了粮票给制片部门,制片部门解决吃饭问题,呵呵。有时有钱有粮票也买不到东西。在贵州,80年代中期买的罐头还是70年代的呢。
  《Cityin》:西游里面做特技的设备,卡车拉得了吗?
  徐:都是钢丝吊着。还有绳索。
  《Cityin》:轨道呢?
  徐:轨道用三轮车、自行车。人背着也有。
  《Cityin》:这么玩儿命地干,没考虑个人利益问题吗?
  徐:没有。到了剧组就是干活,演员什么都干。现在不用,演员到了剧组就是大爷。你是演员,只管演戏。过去什么都得干,搬箱子,抬东西,都抢着干。那会儿有什么利益?多演一个龙套5块钱。我们全剧组为了改善生活,就找家企业给他们演出,搞个联欢。给500块钱,我们改善改善生活,就给他们表演节目。导演不吃,就给她买点水果。
  《Cityin》:你拍了很多古装戏,你认为古装戏的流行跟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有关系吗?
  徐:我感觉有关系,但关系不大。站在我这个角度来说,拍什么片子就是考虑难易与利益。现代作品太难了。像《金婚》那样一下子就能立在那里的戏很难做。《金婚》很不容易,而且拍得相当好。《闯关东》作为一部山东影视作品在运作上也有很大的突破,跟过去不一样了,很多演员不是山东的。我们不一定储备本土的演员,全国涌现出来的好演员都可以用。我只要做好选点、操作和管理。戏拍得很大气,又有很细腻的地方,和原来的“三连冠”感觉又不一样。
其他文献
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间个人的身体从古典浪漫主义的秘密花园变成了可以分享的公共资源。裸体是直达一夜成名的特快专列,是最生猛的名利秀场。    1978—1988:裸体解冻,欲脱还羞    1978年,雕塑《猛士》将烈士张志新以裸体形式塑造。   1980年,首都机场的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因含有傣族妇女裸体沐浴的部分,曾一度被覆盖。  1981年,全国各美术院校开始可以进行全裸体绘
期刊
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点燃,成为这个春天的全球盛事。  从公元前700多年前,人们开始在奥林匹克的赛场,寻找最贴近神的人、最具神力和最能代表人类极限的人,到如今,奥运圣火依然引发世界热潮,人们对奥运的热情和关注越来越甚,为什么呢?为了和平?为了政治?为了经济?为了追逐极限?都是,但又不全是,也许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现在,奥林匹克除了代表一种竞技精神,
期刊
Part1——梁缘周镔:生活处处玩花样    喜欢个性前卫的小两口梁缘、周镔在2008年8月策划了一场别出心裁的“佐罗”婚礼,以特别的方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时间过去四个月,我们再次走进他们现实的婚姻生活,看看这对“80后”时尚夫妻真实的生活写照。  “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和生活环境,生活独立,我们都给对方空间,不会天天粘在一起。他会和他的朋友经常聚会,我也是。所以我们家特别设计了一个小型酒吧,
期刊
女装的演变史就是一部写在女人身上的新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史。    70年代:不爱红妆爱武装    从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这一时期,服装的等级意识和档次概念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阶级意识。在服装风格上,性别差异进一步被淡化到最小程度,除了领口和衣袋等细节之外,男女服装几乎没有其他差异,更谈不上个性色彩。  同时与美苏两个大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
期刊
约好拍封面照片的前晚 9:23,笔者看手机,有小甜沫打的5个未接电话,两通声讯,两则短信。当笔者晚了3小时内疚地打去电话时,她的第一句话竟是:“太不好意思了,有个急事得跟你商量,明天早上8:30我可能到不了了……”经过协调,拍摄计划不变。虽推迟了近1小时,但进度没有丝毫拖沓,反倒是小甜沫在镜头前自信、放松的状态,促成了这次高效而奇妙的“旅行”,与之相关的人都在快乐中度过。小甜沫更得以按原时间赶回台
期刊
一、红色改革初——没有洗掉的政治色彩    70年代,爱不再是人们的一种本能,在政治压迫下,它成了一种“本不能”。样板戏里没有爱情,语录革命歌里没有爱情,情书里的爱也被埋没和掩饰。但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相濡以沫、含蓄忠贞的爱情。即使是组织介绍、先结婚后恋爱,爱人们也在漫长的岁月里相互扶持、风雨相随,用沉默和平静写下爱的忠诚、唯一与责任。  最普遍——结婚三大件   结婚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期刊
是的,设计师那里有一份名单,如果你未够班,不好意思,你不能穿我的衫。这是个残酷的世界,大体如超级名模海迪·克鲁姆在主持《天桥骄子(project runway)》节目时那句著名的开场白一样,“One day you are in,next day you areout”,时尚界的警世名言同样适用在与时尚息息相关的明星身上。从欧美到港台,最后走来内地,一件新出品的大牌时装的展示流程大致有这样一条默认
期刊
一种男女赤身裸体相处的场合,是天体派人士追求他们理想的地方。这种人士崇尚古希腊的裸体风范,提出“返回大自然”的口号。人裸体时的自然状态受到推崇,污垢尘世的种种附加都被清除了。在西方一些国家,辟有专门的裸体海滨浴场、裸体度假村,甚至裸体城镇。天体派人士还经常到森林等地,举办小型的裸体集会。  中国没有天体营,天体营在中国人的思维里是一种极为奇特的场所,足以引发最为繁复的幻想,但无论幻想如何膨胀,中国
期刊
牛国栋,济南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城市纪实摄影,保存了大量城市建筑、文化的文献资料,犹如一部城市变迁的老电影记录着最原汁原味的城市生活。2003年10月,其摄影文集《济南乎》成为济南历史上第一部以街区文化为构架的城市人文地理专著。2004年10月,在青岛康有为故居举办《青岛?济南“双城记”》摄影展,2006年7月在济南举办《守望——城市风情摄影展》。2007年出版茶文化图文专著《茶道》。  
期刊
3月是绿色的,这种绿色也蔓延到了股市,继而也蔓延到了股民的脸上。上证综指从年初的5000多点一路下行,跌幅将近30%,短短两个多月,沪深两市近8万亿市值“蒸发”殆尽。“救市”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题词,创业板、印花税、股指期货、加息……频频见诸报端。股市也是民生,决策层在制定政策时,应当再多几分关注。  股指狂跌一度吸引了众多关注,原本热闹的房市看似备受冷落,“拐点论”早已不是热点,但下至黎民百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