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会金牌到诺贝尔奖

来源 :卓越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中国举办了一届让世界惊叹的奥运会,在艺术水平、场馆建设方面都超越了以往所有的东道主。中国的运动员也不负众望,在这届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夺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名列奖牌榜前茅。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是中国百年奥运梦想的实现,是中国体育强国梦的实现,也是中国崛起的象征。
  办奥运会的梦想实现后,诺贝尔奖梦成为了中国最迫切实现的梦想。
  
  前不久,华人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大陆媒体也都跟着高兴了一把。但细究起来,他跟华人圈尤其是大陆的教育和科研关系并不大。高锟1933年出生于上海,1944年随父移居香港,入读圣约瑟书院,之后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当时港大还未有电机工程系,他只好远赴英国伦敦大学进修。
  毕业后便一直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的英国子公司——标准电话与电缆有限公司(Standard Telephones and Cables Ltd.)任工程师。这一干就是13年,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高锟教授成为光纤通讯领域的先驱。
  其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也基本跟大陆扯不上关系。截至目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共有八人,其他七人中,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之后赴美求学;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的中学时代在台湾度过;198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的本科为台湾大学,硕士毕业于新竹清华大学。
  只有一位,即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曾接受过十分短暂的两年时间的新中国基础教育,崔琦1939年出生于河南宝丰,1951年只身远赴香港,之后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学接受教育。毕业后在金文泰中学修读一年预备班,成功考入香港大学,但是他选择了教会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这确实让中国的教育界人士有些尴尬。获得诺贝尔奖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说明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佑寿曾指出:制约我们获诺贝尔奖的关键因素在于我们缺乏创新精神,特别是有的决策者缺乏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缺失,不但会影响获得诺奖的多寡,还会影响到未来中国的发展。可喜的是,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中,胡主席着重强调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创新型社会”这一新目标。
  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大趋势》的作者、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对中国进行了大量近距离的观察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教育在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切源于教育。只要中国教育体制继续强调被动学习和考试成绩,那么仍将无助于创新思维、创造性和创业精神的开花结果。”
  钱学森曾有和奈斯比特相似的思考。2005年7月29日,病榻上的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坦诚相告,“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新中国教育发展60周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多数指标置身世界前列。但为什么就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培养不出一个诺贝尔奖呢?问题出在哪,怎样解决?
  有人说:中国“可像两弹一星时那样,集中力量搞基础科学”,那样“中国的诺贝尔奖会反复出现”。这种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的思路,倒是可以成功举办一届精彩绝伦的奥运会,可要是去冲刺诺贝尔奖,也许可以斩获一二,但想要像美国今日这样占有自然科学方面诺贝尔奖的半数,从此使中国转型为创新型国家,则绝无可能。因为科学研究毕竟不是竞技体育,有人有钱加上苦干就能突击出来。
  诺贝尔奖得主的长成需要一种环境,这就是大学。真正的大学是一个制度化的自由空间,学术思想可以在这里自由交流、百家争鸣。然而现在大陆的大学学术造假、论文抄袭、腐败受贿的丑闻不断,高校异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学术行政化、大学官僚化、校园衙门化,这些已经严重侵蚀了学术自由竞争的环境。而在奈斯比特看来,美国的大学之所以能够拥有巨大的创造性,就是源于竞争,竞争是美国大学位列世界前茅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在30多年前,发现了经济领域自由的重要性,于是以农业为突破口,开始了艰难而波澜壮阔的改革,如今经济领域的许多方面都实现了充分竞争,并进而激发出了无限活力,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了崛起。这种经验为什么就不能植入教育领域,实现中国教育的腾飞呢?
  中国人是智慧并富有探索精神的,相信在未来几十年中,中国一定会在教育、科研以及国家竞争力方面重现2008年奥运会上的辉煌。
其他文献
植入式广告成为2010年央视春晚最大的争议点,观众对于节目中横行的植入式广告产生了极大的反感,观众忍受指数一路冲高,对于央视来说始料不及。植入广告如何揣摩观众的心理,是中国娱乐业亟需待补的一课。    化干戈为玉帛,春晚广告其实有解    随着中国娱乐业逐渐步入浓郁的商业化时代,植入式广告与媒体互动性增强,商业广告与观众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呈现出来,并有扩大化的趋势,甚至有人嘲讽电视台“不要在广告中插
期刊
3月1日,刚刚在美国参加完听证会的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抵达北京举行招待会,就丰田汽车最近一系列质量问题向中国消费者做出说明。与在美国国会上长时间的被质询与指责不同,在北京,丰田章男没有遭遇到任何麻烦。在他就丰田产品召回的原因以及处理方式作出说明后,伴随着媒体无关痛痒的提问,此事作罢。  这也难怪,因为此次说明会是丰田主动而为,主导权在自己手里,想让谁参加就让谁参加,想说大问题就说大问题,不想谈问题
期刊
内蒙古亿阳集团作为汽车业界的名牌企业,在加强经营管理,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同时,集团领导高瞻远瞩,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企业的工会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出了适合汽车行业,推进企业稳健发展的工会管理工作模式。    一、内蒙古亿阳集团把人本关怀,扶危济困作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职工冷暖挂心间。  (一)、集团工会高度重视送
期刊
误区一:做品牌就是做销量在很多企业营销计划中, 常常一味强调销售量的提升, 把产品销量作为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他们大都有一个“共识” : 做销量就是做品牌。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片面追求销量往往导致对品牌其他要素的建设视而不见。为扩大销量经常进行促销,我们认为是对品牌的贬值。经常性的促销会给人价格不真实的感觉,消费者更愿意等到促销时才去购买你的产品,一些忠诚的消费者也会因为感到“受欺骗”离你而去
期刊
我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科技体制改革的首要重点是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不断提高科研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业已成为绝大部分企业的选择。校企合作是拥有科技资源优势的高校与拥有资金、市场以及产业化经验的企业之间进行的强强合作,目的就是要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真正产生效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山东建筑大学与力诺集团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方向上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新
期刊
2010年春节前,青啤每位员工收到了公司生产管理总部发来的一张特殊的新年贺卡。这张电子贺卡,在青岛啤酒员工的邮箱中不断传递,主题为“过个低碳年,我们可以更快乐!”在这封拜年的贺卡中,青啤人相互约定和承诺,春节期间少放一挂鞭炮、减少粮食浪费、节约水电、不使用过度包装物、多乘坐公交车、春节聚餐拒绝一次性筷子使用……    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青啤董事长金志国,他饶有趣味的谈起了“碳财富创
期刊
使员工和团队保持激情的秘诀无非是修补、恢复和重建成员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要真实、有效、富有创造力.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使员工和团队保持激情的秘诀无非是修补、恢复和重建成员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要真实、有效、富有创造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九个激情释放因子来帮助我们。  按照这些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因子进行管理,就是一幅清晰的释放激情路线图。     一、建立亲密关系第一个释放激情的因子就
期刊
在当今重工业领域几乎完全是男性统治的世界里,女性企业家屈指可数,而刘明明却是欧洲最大的百年家族企业之一——福伊特集团全球高管中唯一一位中国女性。  作为这家总部设在德国、拥有近150年历史,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为造纸技术、能源技术、驱动技术和工业服务确立标准的工业企业的亚洲管理团队中的一员,刘明明以女性特有的创造活力、创业激情和创新能力,使福伊特造纸成为对当今中国造纸业发展影响最深远的企业之一,她在一
期刊
2009年6月,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来北京访问,专门约见我。我一直敬仰稻盛和夫,他的哲学和理论一直沁润着我的心,我能够有机会当面请益,自然开心。 6月10日,在稻盛和夫下榻的酒店,我约上德龙控股的董事长丁立国一起拜见了大师。  老人精神矍铄,他没有多少客套,拉我靠近他坐下来,感谢我为他的新书《人为什么活着》写序,然后问了两个关心的问题。    企业研究的两个理论支点    稻盛和夫的第一个问题是,
期刊
【上榜理由】  10月20日,新华都实业集团董事长陈发树以个人出资的形式成立“新华都慈善基金”。资金形式全部为流通股股票,市值约为83亿元人民币,是国内最大的个人慈善基金,占到陈发树全部财产的45%。此基金采用上市公司模式运作,通过资本运作让公益基金增值,开辟了慈善基金新模式。陈发树表示,“今后我在努力工作和创造财富的同时,将尽我最大的可能去回馈国家回馈社会”。    陈发树 让慈善成为人生的标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