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nih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VSD技术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愈合时间为(15.68±8.3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愈合时间为(23.24±16.45),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对于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有显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22-0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1992年由德国医生首创的新型引流技术,通过该技术能够彻底消除腔隙和创面的坏死组织及分泌物,有效促进创面愈合[1]。目前VSD技术已经成为骨科标准治疗措施,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骨科就诊的40例患者,采用VSD技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骨科就诊的患者40例,全部患者经骨科检查均符合骨科创伤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8~49(29±3.2)岁,男性31例,女性9例;其中旧感染创面13例,新创面27例,上肢创伤16例,下肢创伤2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全部患者均为四肢创伤,且不能实现Ⅰ期缝合;排除有伴发疾病、严重并发症及新创伤继发重度感染患者。
  1.3 方法:
  全部4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清创。对照组患者根据创面情况每1~2天进行一次敷料更换,创面较大的患者则放置引流条并给予抗生素,5~7天时行病原学检查,患者肉芽鲜活之后缝合创面,部分创面较大的患者行皮瓣转移术;观察组在清创术的基础上使用VSD敷料覆盖创面,创面较深的情况则使用VSD敷料填充底部(不留死腔),以半透明膜封闭创面,行负压引流,负压值-125~-450mmHg,VSD敷料瘪陷则证明有效,以抗生素清洗创面,术后5~7天取出VSD敷料,肉芽组织鲜活则行缝合术。
  治疗后连续观察40天,并记录40天内患者恢复情况。
  1.4 疗效判定:
  以创面的愈合程度及分泌物的多少作为疗效判定的标准:①治愈:2周内患者创面完全愈合且表皮覆盖完好;②显效:皮肤大部分存活、分泌物减少、伤口在行游离植皮术后愈合;③无效:分泌物增多且植皮处出现坏死,创面无变化或变大[2]。总有效=(治愈+显效)/(治愈+显效+无效)*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t表示,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0日内疗效,其中观察组治愈,显效;对照组治愈,显效,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论
  据近年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显示,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其治疗机制为:①持续吸取创面的坏死组织、分泌物以及细菌等,以保证患者创面的清洁,避免细菌堆积滋生;②通过聚氨酯薄膜能够有效封闭患者的创口,避免外部细菌侵入,从而保证患者窗口内清洁;③VSD技术对降低创伤组织的间压有良好效果,通过降低组织间压能够降低水肿率,提高血流量,以促进创面恢复[3]
  3.1 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清创要彻底,去除一切可疑的活性组织;②利用皮肤的伸展性缩小创面的范围,以保证创面无空腔;③维持40千帕的负压,同时避免术中出现管道堵塞,若有堵塞情况发生则通过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清洗;④拆除敷料前应给患者加适量利多卡因,避免拆除敷料时造成患者疼痛。
  3.2 手术禁忌症和适应症:
  VSD技术一般用作促进新鲜肉芽生长,骨科常见的适应症包括:①损伤或开放性骨折中不能一期缝合的创面;②术后渗出感染或需引流创口;③体表瘘管或窦道;④骨髓创面修复;⑤难愈性创面。
  VSD手术禁忌症:通向体腔的骨髓炎、瘘管及伤口活动性出血等。
  3.3 本研究讨论: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0%,采用VSD技术能够有效治疗骨科创伤感染,而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则疗效相对较差;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15.68±8.32天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愈合时间23.24±16.45天,这证明采用VSD技术能够有效缩短骨科创伤感染的愈合时间。
  临床上慢性或难于愈合性创面常常合并软组织缺损,同时伴随较严重的感染和肌腱、骨等组织外露等情况,需要多次进行换药同时配合多次床边清创才能完成感染的控制,且严重的创面往往肌腱、骨外露创面邻近肉芽的组织生长不是特别理想。VSD技术在此方面与传统治疗则不同,它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充分显示出其优势,创面的愈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嘉凯,潘晓华,张晓明,徐忠世,谢伟平.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2,16(03):190-191.
  [2]李寿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折术后感染中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3]朱磊,李国庆,王来斌,姜峰,周晓东,杨海涛,陈子龙.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2010,07(02):534-535+562.
其他文献
2006年以来,有色金属价格剧烈波动,国家实行取消出口退税、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紧缩银根等宏观调控政策,蓄电池行业将近上千家中小企业减产、停产,蓄电池行业是否陷入一场艰难的阵
本文通过对一幢带高位转换层的某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工程实例的分析,采用SATWE软件建立普通转换梁结构模型与宽扁梁转换结构进行对比。从结构整体受力、多遇地震下弹性反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