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鹏:变化才是永恒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ma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少鹏先生三十二年的律师生涯,似乎都只是在诠释一个字:变!就好像孙悟空是因为有了那七十二般变化,才得以护送唐僧取得真经,吴少鹏先生也是因为有着不断适应环境改变的能力这个法宝,才取得了自己律师生涯的成功和辉煌。
  三十二年的律师生涯,吴少鹏先生体会到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变化才是永恒。但恰恰是这简单的六个字,折射出从来至简的道理——最简单的事情却往往最不容易做到,适应变化亦是如此,在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悄然改变的时候,如何适应突如其来的万般变化?
  吴少鹏先生把握住了变化,因而敢做时代的弄潮儿,先是逆流而行地进军内地,成为第一批踏足内地开业的香港律师,到如今在大的国际形势下毅然决定向国外发展,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在审时度势之后,对社会局势所作出的前瞻性推断,以及为适应这个推断而作出的改变。
  
  律师之路:三十二年历经变迁
  
  如果说香港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是香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吴少鹏律师事务所则是香港律师事务所的一个缩影。因为律师事务所这三十年来的发展,正好经历香港社会的巨大变迁,吴少鹏先生形容此环境的变迁是以后任何人再多活三十年都一样会经历到。
  “我所说的变迁,有两个概念。第一是客观环境的改变,第二是以毅力、决心,以及适应能力面对变迁的概念。前者是我们没办法改变的事情,客观环境我们只能面对,后者是我们自己可作主宰, 自我调整应对改变的环境,这样才可以度过这些年头。”吴少鹏先生如是说。特别是“九七”香港的回归,无疑给香港的法律行业带来了深刻的改变。但是在大环境面前,他看清楚了改变的方向,然后迅速调整自己去适应了这个改变。
  对此,吴少鹏先生深有体会,他说:“在回归之前,法律是英国人统治的工具,律师是英国人统治香港的其中一个代理人,担当的是一个统治工具的角色。而在回归后,律师协作统治的功能逐渐淡出,律师的物质条件也没有从前那么丰厚,回归后的律师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更多地照顾到公众利益。”他接着说,“另外,律师的社会地位也有所下降,从前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实行的是精英制度,律师通过委任进入到政府权力架构,或者直接进入议事厅议事,在社会上担当领导的角色,站在金字塔的顶部,社会地位很高。回归之后,律师不再是独当一面的领导角色,而是跟民众平等选出来的代表共同议事。这个改变, 对律师无好处, 但对社会长远来讲,是有益的。”
  事实上,香港的回归,使得香港律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不仅仅体现在身份上,语言上的改变也是巨大的,从以前法庭审判的全英文环境,变成了现在初级法院审判的全中文、全广东话环境。这个转变令所有中国人都倍感新鲜,因为如吴少鹏先生所描述的,语言是跟人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文化习惯都密切相关的,仅仅只是语言的不同,都会导致整个案件得出不同的审判结果。
  他言:“语言、思维方式、道德文化的回归,使得很多法官和律师都开始勇于表现中国人的性格。他们会在判决个案(Ratio Decidendi)之外,还会增长篇幅, 论述社会道德(Obita Dicta)。”正如吴少鹏先生所说,以前的报纸,十天可能没有一个案子注销来,因为案子判词中没有表现出价值观,因此没有新闻价值。而现在,报纸之所以有兴趣时常报导法院案例,皆因为法官在判词中(Obita Dicta)常常引导社会价值观,教导大家为人处世。
  这些,都是很明显的一些改变,是文化的改变,但最大的改变在于以前的律师不用考虑增加自己应对客观环境的能力,而现在,没有适应能力的律师就面临着被淘汰。如果律师没有弄清环境以及改变,又没有适应能力,容易成为机会主义者, 年轻的律师应以此为鉴。如果律师能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就可以面对环境的改变。
  显然,吴少鹏先生就是这类适者生存的人。从香港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时代,到香港工业发展, 后又把工业搬迁到内地去,竞争越来越激烈,律师们所要做的,也是顺应各个城市,顺应国家,乃至顺应全世界的环境转变,从而在步伐上作出调整,最终做一个像吴少鹏先生一样顺应时代变化的竞争者。
  一变:学哲学而入行法律
  多年来,吴少鹏先生一直在强调改变的重要性,从读完大学开始,在职业道路上,他就一直在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在法律这个专业领域里挖出了深井,涌出了汩汩甘泉。
  现如今,吴少鹏先生在律师行业做得风声水起,然而这位全国第一批踏足内地开业的香港律师、国际公证人、中国委托公证人,却坦言自己在大学选择的非但不是法律专业,而且是与法律完全不相干的哲学专科。他笑言:“之所以选择这个学科,是因为这个学科每个星期只有两个小时的课,这样我就可以多留一些时间给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往英国留学之前,吴少鹏先生已经与法律结缘,因为他已经通过了法律专业的第一个专业考试。此时的他,已经对法律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向往。然而在港英政府统治的时代,香港的大学是没有法律学科的, 香港的法律, 沿用英国法律。故此, 当时香港的制度,不管你读甚么,只要你通过了类似于现在司法考试的两个法学专业考试,你就有资格去当律师。
  因此,在英国读大学的时候,吴少鹏先生虽然所学的是哲学,但却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来完善自己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备自己在踏入社会后,在工作上有所选择。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977年毕业后回到香港的吴少鹏先生,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工作,第二件事就是考律师资格,这样,他边实习,边考试,最终拿到了律师资格。
  按照沿袭到现在的香港律师从业流程,通过这两门法律专业考试之后,必须先跟着有经验的律师做两年学徒。因此,吴少鹏先生在拿到律师资格后,正式迈入了律师行业,并拜律师行业资深的罗广志律师为师傅,开始实习生涯,一直到1981年1月才正式成为律师。
  从业以来,吴少鹏先生一直以一个合作的关系去创造前面要走的路,在最初的职业生涯,虽然是为别人打工,但却努力适应环境,因而专业水平越来越高,取得的成绩也越来越好,不仅积累了创业资金,也赢得了客户的口碑。因此,在两年打工生涯后,吴少鹏先生便于1984年与朋友合伙,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律师行。
  从此,在律师行业的发展之路上,吴少鹏先生开始扬帆远航。
  
  二变:逆流而进军内地
  
  此时的吴少鹏先生,业务已经开始逐渐涉及内地,也意识到内地的业务发展空间之前景广阔,他已经做好进军内地,正面去迎接大改变的准备。
  早在1985年到1989年的四年时间里,吴少鹏先生就已经在考虑是否决定前往内地发展,因为当时发生了两件事,左右了行业内许多从业人员的信心。由于香港的即将回归,无疑会给香港的法律行业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原本明朗的局势在信念的动摇下变得前景黯淡,很多人都无法适应突如其来的环境改变。
  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改变,面对当时香港极不明朗的前景,在由此激发了当时香港一股不小的移民浪潮,很多律师纷纷转舵的时候,吴少鹏先生却并没有跟随大流移民。由于全程参与了基本法的制定,对香港的每一件事情都十分了解,在别人眼中不明朗的局势在他眼中却是明朗的。而在当时,他唯一的合伙人的信念也发生动摇,准备将律师事务所停业后移民,吴少鹏先生劝说未果,于是转而买下了律师事务所的所有股份,在大家都要往外走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向内地发展。
  然而,由于内地以往一直拒绝境外律师在内地执业,他的想法未能如愿,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跟内地的律师交交朋友,看看以后有没有合作的机会,未雨绸缪,为未来的机会到来作出铺垫。直到1992年,内地政策改变,他终于等来了能在内地开办办事处的机会,于是当年即在广州开设办事处,成为第一批踏足内地开业的香港律师。
  虽然吴少鹏先生已经在内地开设办事处,但内地的制度仍然禁区重重,起飞的时候也并没有那么顺坦,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必然要承担其所带来的风险和代价。最初在广州的三年,吴少鹏先生坦言自己没业务的,笑言自己只做贡献。然而这三年,支撑他的是信念,在他的坚持下,客户逐渐多起来,信誉播撒出去,逐渐在当地打响名堂,建立起广阔的人脉网,业务也逐渐有了起色,到现在,都是客户自己找上门来。
  可以说,此时的吴少鹏先生已经在变迁中求得了成功,但一个梦想的实现,是另一个梦想的开始。带着对内地的无限憧憬与期盼,吴少鹏先生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又一个旅程。下一刻,凭着这些成功的经验,他迅速发展,于2004年在北京也设立了办事处,及至2007年在昆山也设立了办事处。
  在他的事业进程里,他要把吴少鹏律师事务所打造成一个小小的“联合国”。在他香港的律师楼里,将有不同国家,地区的律师来参与,为内地客户提供一个多方位,多地域的法律服务。很显然,吴少鹏先生有这个情怀,也有这个实力!
  
  再变:转头向国外发展
  
  吴少鹏先生一直以一个合作的关系去创造前面要走的路。
  早在1992年刚刚将业务拓展到内地的时候,他就经常与广东等一些省份展开研讨会,进行专业交流,将香港的一些律师经验,以及律师楼的管理经验、外国的法律等不同的法律种类介绍到内地,甚至接受广东省邀请对1994年土地法的立法提出意见,以及协助立法。他说:“就法律层面来讲,我们将好的东西引进到内地,在未来的时间,内地的律师则不光是需要认识香港的法律,还需要认识全世界的法律。从这个层面来讲,香港应该担当配角,让内地律师去面对全世界的律师行业的发展与变化。”
  所以,问及其事务所未来发展方向时,吴少鹏先生先生坚定地说,“我要转过头来向外发展,不只是在内地发展。”这又是他在适应环境转变后所作出的角色跳脱,未来他将不仅仅以香港为主,还要在国外拓展业务。对此,他说:“我转向国外发展,并不是说内地没有生命力,而是如果在法律工作上,想有一些跟人家不同的做法,那你必须要了解大势所趋。而如今的大势,恰恰就是中国跟外国交往会增加很多,而且是很快的增加。因此,我只是顺应环境而改变,因为人不可以停留在历史层面。”
  现在的中国,要应对的显然已经不只是国内环境的瞬息万变,而更多的是要应对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在这种种的变幻莫测之中,能够与时俱进随风共舞者才能够成为时代的领军人物。而吴少鹏先生在这个层面上,思路已经很清晰,面对与外国人合作机会的增加,他又一次诠释了变的意义,不仅自己顺应环境而变,也鼓励同行多用英文的思维方式去处理流程,提高判断能力。
  吴少鹏先生一直认为,什么都是假的,改变才是永恒,作为一名律师,一定是要了解跟认同正面的客观环境,看清楚真正的目标,如此,才能破开一切迷雾,从而真正达到自己的目的。
  大道至简,变方永恒,吴少鹏先生不断适应变化的能力固然值得我们敬佩,而他历经岁月变迁的发展历程,无疑也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时代的缩影,成为促进香港历史发展,乃至国家繁荣的一个巨大的引力!
  
  【人物简介】
  吴少鹏先生,吴少鹏律师事务所创办人及首席合伙人,国际公证人,中国委托公证人。曾任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组顾问等,在律师行业走过了三十二年的发展历程,是全国第一批踏足内地开业的香港律师,将香港法制经验传达内地,促进了内地法制方面的改革、社会法律观念的提升,以及内地与国际间的接轨。
其他文献
有些人梦想很多,因而未来色彩斑斓。但真正经历过生活的人,却不敢有太多梦想。就如同张翼雄先生,当他完全投入到生活当中,将自己融入到律师、议员以及婚姻监礼人的多重身份之中时,他最大的希望却是做好当前事!  做好当前事,何患未知雨。在多重身份之间游走,尽管赢得了居民的拥护,赢得了客户的尊重,赢得了新人们的喜欢,但张翼雄先生却时刻记着做好当前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将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和尽心服务居民的理念,
期刊
邵逸夫:102岁让位爱妻,创业史堪比TVB精彩剧集    102岁高龄的“六叔”邵逸夫宣布正式卸任TVB行政主席。从1月1日起,市值164亿港元的电视王国TVB,开始由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79岁的“六婶”方逸华正式执掌大旗。  邵逸夫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打造了邵氏、无线两个电影、电视王国,培育了数之不尽的演艺人才,更是香港乃至全球最高龄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校园建筑遍布中国各个城市
期刊
一生关心、热爱体育事业的简健辉先生是个乐观的人。他爱遨游于水中,并不断与惊涛骇浪博击。在风浪中,体现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这是人生的一种姿态,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游泳高手 救溺专才    在与体育运动结缘的数十载里,简健辉先生对游泳情有独锺,他不仅将自身所学的游泳技巧无私地传授给学员,更将游泳与拯溺相结合,为在香港从事水上作业的工作者提供了更多水上求生自救技巧,并培育了大批游泳
期刊
庄步云先生是个知足常乐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事业有成,更重要的是五个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且都拥有各自的事业,并继承了诚恳、勤奋的品格。不可否认,如今的庄步云先生正漫步在彩虹之路上。  解析其成功的秘诀,核心的却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勤奋,坚持。  一路走来,庄步云先生历经风风雨雨,早年生活艰难困苦,事业坎坷难行。他曾一度想到过放弃,但为了家庭,为了让孩子们生活得更好,为了给孩子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他咬牙坚
期刊
何冬青——一个为客家人所熟知的名字,祖籍广东梅州,1949年只身闯荡香港。他的创业之路从出版业到教育业再到餐饮业,可谓轻舟过山,顺利架接,路路畅通,无往不利。享有“出版业的明星”、“教育界的翘楚”、“饮食业的鉅子”等美誉。  何冬青——一个客家人的灵魂形象,刻录在他的人生轨迹上,何冬青先生此生无悔。    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路走来,何冬青先生历经了香港的变迁以及祖国大陆
期刊
【本刊报道】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7月3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成立庆典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长杜青林,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中联办主任彭清华、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和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等领导与嘉宾出席了仪式。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更特意发来贺信,对和统会香港总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期望该会能广泛联系和团结香港各界人士,努力为实现中
期刊
一个人的事业会因勤奋而更加精益、会因勤于思考而不断走向成功。温灿荣博士的人生旅途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涵义。  无论是之前在加拿大多伦多从事癌症方面的研究,还是辗转回到香港从事法律方面的研究,温灿荣博士总是在不断勤奋学习和思考之中。对一般人来说,从最初从事的医学研究转到如今的法律专业,可谓不可想象,但,温灿荣博士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非常完美。可以想象他背后凝聚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勤奋与汗水
期刊
24年前,一个刚毕业的懵懂青年,在大学从统计学结业之后,却转身踏入了证券财经界,继而历经财经界的风起云涌,脱掉了那一身的稚气,在荆棘中缓缓站起,走向更高处。而此刻,已经成为一名资深的投资专家的他,看向前方的目光也更加坚定和清晰。  他,就是熊志明先生。一直以来,专注投资服务的熊志明先生都在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既定目标,似乎在投资管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今在加盟新富集团之后,他服务于证券财经界的理
期刊
《圣经》里说:“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在林国昌先生的心中,有两个标杆。  作为律师,林国昌先生以诚信为先。在代理的诸多民事、刑事案件中;在代理的诸多婚姻、商业事务中,都能看出他以诚为本的品质。长久以来,他对这个行业都有一个起码的承担,尊重客观事实,维护司法公正,只因为在他心中,法制就需要靠一帮专业的人士一路维持下去。    他在心里为自己树起了公义的标杆。而作为新
期刊
在港英政府时期,他是香港政府入境处的副处长,因勤政为民、开拓创新,受到市民及政府的赞誉,于1985年被港英政府授予“官守太平绅士”荣衔。在香港回归前夕,他提前退休,踏入商界,以独特的眼光和科学的管理,不断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成为香港商界杰出的职业经理人。更为难得的是,多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把和谐作为自己工作的一大原则,成为广受各界赞誉的仁人志士。  他就是港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