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技术与扩大贸易相结合的新趋势——在联邦德国工商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 :国际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z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3年是我国1979年以来国民经济形势最好的一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847亿元,提前两年完成了我国第六个五年计划规定1985年应该达到的指标。近三年来,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7%,粮食产量年均增长540万吨,石油、煤炭、化肥、钢材和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也都提前两年达到了1985年的计划指标。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对外
其他文献
我国吸收国外直接投资,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这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是一项新工作。在认识上和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本期发表了魏玉明同志的一篇专文:对中国的贸易、投资机会。作者结合本人的工作体验,从六个方面就上述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有关措施。读者将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和教益。
建立出口生产体系是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增强出口创汇能力的战略决策。为推动对这一重大课题的探讨,及时反映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本刊在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之后,本期又发表了谭庆丰同志的专文:建立出口商品生产体系初探。如果说前三篇文章着重从理论依据、结构模型上阐述了作者们的构想的话,那么谭文则着重从实践的角度,从具体做法上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从而使得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更结合实际。
加强世界经济形势的研究,不断探索世界经济变化的趋势,并从中揭示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乃是经贸理论界的一个重要使命。姚曾荫教授的新作“世界经济形势与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文,从历史角度总结和阐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该文指出,自1973年以后,世界经济走出“黄金时代”,从高速增长转入低速增长时期。到1986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还在继续,这种趋势可能延续到90年代初期。与此相适应,发达国家也由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转向新贸易保护主义。建议广大经贸工作者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
当前,劳务贸易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切身利益。因此,它已成为国际上最热门的争沦问题,也是关贸总协定等一些国际经济组织中最敏感的议题。国际劳务贸易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一文,从劳务贸易的定义、国际劳务贸易的现状及重要性、劳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劳务贸易中的地位及各自的立场、多边谈判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等的分析出发,着重论述了劳务贸易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关系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进而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抉择。该文以
<正> 自从1972年以来,经过中美两国领导人和民间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中美两国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以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关系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关系有了较快的发展。两国贸易不断增加,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加到1986年的73亿美元,美国已经一跃成为中
是一篇较重要的文章,该文阐述了“七五”期间我国借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借款的来源和渠道进一步拓宽,借用商业贷款的数额将增加,这些特点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即如何用好、管好我。国的外债,这关系着我国利用外资能否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能否按期清偿外债;也关系到国际信誉和我们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扩大利用外资的同时,怎样更好地加强债务的宏观管理。武文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看法,望能引起有关人士的重视。
“建立出口生产体系必须相应改革外贸体制”一文,基于生产与流通是辩证统一的观点,认为出口生产体系应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扩大出口创汇为直接目的、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出口商品生产、流通诸环节有机结合的经济网络。因此,理顺体系内生产与流通的关系,即解决好生产与流通两个领域的接合部的问题,乃是出口生产体系的轴心和纽带。为此,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此文就这个问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分析,从而使我们对出口生产体系的探讨又深入了一步。
郑拓彬部长在中美国际经济贸易讨论会上就中美经贸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展望,指出,自1979年建交以来,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势头是好的。但是,与两国具有的潜力相比,已取得的成果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目前影响充分发挥这种潜力的障碍或困难主要是:美国立法中至今仍存在着对中国的种种特殊规定;两国贸易发展不平衡,中国一直处于巨额逆差地位;由于在技术转让方面的人为限制,经济技术合作的水平还不高;双方还应进一步努力,为促进美国企业来华投资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更多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关键是增加出口,创造更多的外汇。为了解决好这个关系我国现代化全局的问题,必须在出口商品的构成、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出口商品的生产布局这三个方面,采取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战略……。在出口商品的生产布局
<正> 提起外贸战略,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市场战略和商品战略,但是,出口商品的生产布局也应当有一个战略,而且是一个更重要的战略,却被忽视了。这个战略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是商品战略和市场战略的基础一环,而且因为它是整个发展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起点。所谓生产布局战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根据我国自然、地理、气候,以及水陆交通和文化、工业基础等条件确定下来的发展出口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