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出行防走丢指南

来源 :课堂内外(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q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法一:走官道更保险rn古人出趟门不容易,在城市内还好说,可以雇车租轿.汉代开始就有了“计程车”——大章车.这种车上除车夫外可载四人以上,车顶棚上放置两个击鼓计程的木偶,每行一里敲鼓一声,可谓打表计价童叟无欺.
其他文献
远古:君王Vs.小民rn《国语·周语》中说,“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说的便是古代君主祭拜日月.春分、秋分是昼夜平分的日子,古人认为这个时间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君主会在春分的早上,在东门之外,朝东祭祀太阳;在秋分的傍晚,在西门之外,朝西祭拜月亮.从周代开始一直到清朝,历朝历代的君主都实行这套祭拜仪式.
期刊
说到昆虫玩具,首推鸣虫,由此衍生而来的昆虫玩具也是形形色色、精巧绝伦.四大鸣虫要数蝈蝈、油葫芦、大黄蛉和竹蛉.油葫芦的鸣声最富于变化,似乎能泄露它的心情.竹蛉包括青竹蛉、紫竹蛉、黑竹蛉等,看似纤细柔弱,生命力却极其顽强,既可以用盒、管等南方虫具养,也可以用葫芦等北方虫具养,还可以用上精巧的小笼子.马蛉的叫声十分好听,却容易失水死亡,是喜爱自然环境的小生灵.
期刊
小麦的历史rn如果说米食养育了东方民族,那小麦则是全世界的通用食物.小麦是现代农业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谷物第一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面包、蛋糕、披萨、面条……都是小麦的种子磨成面粉制成的.
期刊
稻米的历史rn久远的印记rn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无论是稻米还是小麦都还没成气候,我们的祖先最喜欢吃的两种主食是“粟”和“黍”.粟也叫稷,就是现在的小米(不是手机!),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拿它当主食了,但还是有不少人家熬小米粥喝.黍去皮以后叫黄米,性黏,北方人家用它蒸黏窝窝,也经常用来酿酒.
期刊
先秦时代的农业技术rn刚刚学会种田的时候,人们还不懂得耕地,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放一把火把田地的野草烧掉,然后把农作物的种子胡乱撒到地里,所以产量非常低.后来人们发现松软的土地上产量会更高,于是开始尝试使用木棍制作的农具翻挖土地.
期刊
六畜之兴rn其实祖国大地的畜牧业起步并不晚.rn畜牧的起点是对野生动物的驯化,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遗址大量发掘出犬、猪、狗、牛、羊的骨骼,有些遗址还有马和鸡.其数量表明这些动物不仅仅是捕猎而来,比如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的牛猪遗骸多达千余头.从它们的体型、死亡年龄、牙齿的磨损程度也能判断出,这些动物已经经过了驯化.目前,科学家也在用古DNA技术从这些遗迹和化石中提取更明确的生物遗传信息,来验证这些动物的驯化过程.
期刊
第一类 喊个专业“车夫”rn人物小档案rn造父rn时期:西周rn关键词:古代著名“老司机”,好游玩打猎,选马、训马好手rn曾达成“驾车日驰千里”成就.rn西周王朝的第五位君主周穆王姬满是位传奇天子,他不光创下了55年的超长在位待机记录,更是征服蛮族,讨伐叛逆,订立法律,文治武功一样没落下不说,还奔赴万里之外跑去和西王母约会,成就了上古神话史上的一段神仙眷侣梦.
期刊
五蔬为充rn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主要吃以下几种蔬菜:韭、薤、葵、葱、藿,它们合称为“五蔬”.这些蔬菜中,有一些直到现在还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但也有一些蔬菜已经不太常见或者干脆消失了.
期刊
行路难!出个门不轻松rn对早期的人类而言,陆路交通很可能是他们最重要的行动手段——毕竟,步行是绝大多数古代人(以及那些还没有完全荒废这一能力的现代人)最起码的行动方式.而在一个没有汽车、货车甚至自行车的时代,两条腿的重要性自然就更高了.
期刊
走水路,赌运气的冒险rn由于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庞大的河网湖泊地区,古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开始造船,以便将河流与湖泊等“天堑”变成通途.毕竟赶时间的话,这种交通方式是最省时的,但也充满了未知的危险.rn坐独木舟还是芦苇小艇?rn早期的船只,在北方通常是整段树木制成后掏空内部形成的独木舟,而在南方则是用大型草本植物茎秆(如芦苇)制成的小艇.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独木舟是仰韶文明之前的产物,距今历史超过了6000年,有五米多长,约半米宽,作为小型舟艇的形制已经较为成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