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摆事实讲道理也不容易改变一个人的观点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而对方就是拒不接受?托爾斯泰曾说:“一个人没有先入为主的想法时,即使他是一个愚笨的人,你也可以向他讲解清楚一个复杂的道理;但是如果这个人预先有了自以为是的认识,即使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你的解释不管多么透彻明了,他也是听不下去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1.固执的逻辑思维
  为了生存,人类需要对世界有一个准确的看法。然而,真理和准确性并不是人类头脑中唯一重要的东西。归属感对人类显得更为重要。人类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想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赢得尊重和认可。这种努力对生存至关重要。别忘了,在人类进化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祖先们一直在部落里生活,离开部落,往往意味着死亡。
  了解真相很重要,但融入部落更重要。虽然这两者经常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但偶尔还是会发生冲突。在许多情况下,社会关系比了解真相对人的日常生活更有帮助。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史蒂文说:“信仰会让一个人被接纳或被谴责,因此人的大脑就发展出一个功能,就是让人们自觉地亲近那些有助于获得更多盟友的想法,而不是真理。”
  我们并不总是相信正确的事情。有时候,我们相信某件事情,是因为这样可以迎合和讨好那些我们在意的人。如果认同某个信念就可得到回报,那么大脑会让我们非常高兴地这样去做,而不太会在乎回报来自何方。错误的观点、想法等,从事实意义上来说是无用的,但从社交意义上来说却十分有用。我们往往不得不在事实和社交两者之间做出选择,结果人们总是更愿意选择朋友和家人,而不是事实。
  这种固执的逻辑思维,不仅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在明知是错的情况下保持沉默,为什么会在亲朋好友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表示默许和容忍,替他们打圆场,甚至说服别人接受这些连我们自己也不愿意接受的错误。
  2.改变一个人的观点靠的不是事实而是情谊
  说服某些人改变想法,就像说服原始人离开部落一样艰难。如果他们放弃观点和想法,就会冒着失去既得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的风险。如果他们不想放弃所得,你就不要指望他们改变。如果一定要改变他们,那么首先得另外给他们找到一个更好的“部落”。
  说服别人的方法,是和他们成为朋友,把他们融入你的“部落”,带进你的圈子。然后,他们才会放心地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必冒被社会抛弃的风险。英国哲学家德波顿认为,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支持,只需要与异见者分享食物:“和一群陌生人坐在一张桌子旁,有着无可比拟的好处,那就是减少相互之间的憎恶。偏见和冲突源于抽象,然而,一顿饭打破了抽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亲近感,比如请同餐的陌生人帮忙递盐瓶。解决种族冲突的最好方法也是如此,一起吃一顿饭比什么手段都有效。”
  敌意更可能来自距离,而不是差异。随着距离的增加,误解也会增加。我想起林肯的名言:“我不喜欢那个人。所以,我必须更多地了解他。”事实和真相不会改变人们的想法,友谊却能够做得到。
  3.阅读也能让人的观点发生改变
  任何人当面向你提出与你现在的世界观完全不同的观点,都能让你感觉受到威胁。没有威胁,才能平心静气地思考。那么,怎么才能让你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个与你的世界观完全不同的观点呢?读书能够让你在一个没有威胁的环境中,去了解与你观点相互冲突的见解。因此,书籍往往比对话或辩论更容易改变一个人的观点。
  在面对面交谈的时候,人们必须顾及自己的地位和面子,不能显示出软弱与愚蠢。当感到别人的观点更接近事实时,人们往往不是认错,而是更顽固地坚持立场,无理也要搅三分。书籍解决了这种紧张关系。与书交谈,谈话内容就仅出现在一个人的头脑之中。人只有在不需要设防的时候,才会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当面争论,就像是争论双方对彼此进行正面攻击,而读一本书,就像是在一个人的大脑里埋下一粒种子,然后让它按自己的方式成长。
  4.谬论不会消失的原因
  任何想法,只要没有发出声音,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个从未说过或写下来的想法会随着构思者的死亡而消失。思想只有在重复的时候才能被记住,也只有在重复的时候才能被相信。正如前面所言,人们重复别人的观点,常常不是因为这些观点是正确的,而是为了表明自己与持这些观点者同属一个社会群体。当然,人们也会重复他们反对的观点。本来,反对是为了遗忘,然而悖论是:你若反对它,就需要谈论它;而你谈论得越多,相信它的人可能就越多。一种观点,哪怕是错误的,重复的次数越多,相信的人就越多,两者之间成正比关系。
  每次你攻击一个观点,都是在给你想消灭的“怪物”投食,批判它,只会给它“添粉”。让它无声,才是让它消失的最好办法。因此,你最好把时间花在宣扬和传播好的观点上,而不是花在驳斥和批判坏的观点上。向人们苦口婆心地解释一个观点为什么是坏的,完全是白费口舌,最后不但事与愿违,而且可能助长了坏观点的传播和蔓延。打击坏观点的最好方式是遗忘,传播好观点的最好方式是共享。这让我想起了美国经济学家泰勒的名言:“尽可能少花些时间谈论别人是怎么错的。”明智的做法是,把好观点喂饱,让坏观点饿死。
  5.合作共赢才是目标
  需要声明的是,我并不是说,指出错误或批评坏观点是没有用的。但是,人们必须知道自己的目标。为什么要批评坏观点?或许你认为,相信坏观点的人少了,世界就会变得更好了。换言之,你认为如果观点改变了,世界将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目标是让人们相信好观点而不是坏观点,那么批评坏观点就不是最好的方法。村上春树写道:“永远记住,争论和胜利,就是打破了你所反对的人的现实。失去现实一定带来痛苦,所以人要厚道,即使你是对的。”
  当下,不是争谁对谁错,更不是争你死我活,目标应该是与对方建立联系,与他们合作,与他们交朋友,而不是逼得他们失去“部落”而走投无路。我们没有必要将自己陷入胜利的泥潭。改变一个人,不是将这个人当敌人,而是应该当家人。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其他文献
英国的人力资源系统非常发达,各种招聘机构很多,这为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很多大型招聘机构都设有专门的应届和新近毕业生部门,专门为在校大学生或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提供招聘信息。这些公司还发行与找工作相关的杂志,请专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为大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各大招聘公司每年会在各大主要城市组织三四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英国的大学每年也会组织招聘会,让雇主与学生直接见面。这样的交流,会让一些要找
尽孝要趁早  一段视频中,一位老人用小棍子打着一位中年人。而中年人不但不躲避,还满脸笑意,特意把头伸了过去,甘愿挨打。挨打的中年人是南充人杜永华,打他的老人是他86岁的母亲。前年,母亲被查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为了方便照顾母亲,杜永华带着母亲一起上班。  一天,杜永华无意中给了母亲一根木棍,母亲就开始拿棍子打他,小时候因为调皮,杜永华没少被母亲教训,他觉得这可能唤起了母亲的回忆。从那以后,母亲的知觉
一个久未联系的客户,加了我的微信。没容我主动打招呼,她的消息就过来了:“你怎么用这么丑的头像,看着都恶心,赶紧换了。”我回了一句“你好”,没再搭理她。晚上,她又发来消息:“让你换个头像,怎么这么难?网上那么多好图片,你就不能换个顺眼的。”我解释:“这是我最喜欢的女生精心给我挑的,我感觉挺顺眼的。她喜欢,我喜欢,就够了。再说,就一个头像而已,你忽视它就成了。”她继续噼里啪啦地说:“这女生什么眼光啊?
生活是什么?原谅我实在找不出一个特别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它。如果允许运用比喻,我会将它比作一泓清泉,终日在我们身边潺潺流淌的清泉,那么有声有色,无论发生什么,它都将以其固有的轨迹和速度,不疾不徐地从容向前奔去。  “春赏繁樱,夏观夜星,秋见霜菊,冬遇落雪”,这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对自己生活的生动描述。在他看来,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往往与他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细节相关。一个人生命的河流应该是宁静的、温润的,生命的
刘双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硕连读7年,擅长法语,通晓英语,有关她加入家政行业当保姆的消息传开来,“读书无用论”又传得沸沸扬扬的。  大学毕业后,刘双凭着漂亮的简历进了国内一家知名通讯公司,很快被公司派往非洲几内亚担任客户经理一职。但2年后,刘双回国生子,放弃的不只是她看得见的前途,还有30万元的年薪。  生完孩子后,刘双准备在老公所在的城市杭州找一份工作,但法语是个冷门技能,暂时找不到对口单位。她只得
最质朴的人,最决绝的行  朴树的吉他手程鑫体重下降了近50公斤,2014年圣诞节,朴树拖着程鑫去协和医院检查,发现他患了胰腺癌。医生说:“病人只有两三个月时间了,没有必要手术和化疗了。”朴树还是决定全力抢救程鑫。助理劝朴树:“估计程鑫几个月就要花掉你全部的收入,你卡里的钱根本不够。”朴树说:“不够的话咱不是可以签公司吗,先卖身。”  接着朴树带着程鑫四处求医问药,西医不行就找中医,朴树托人找到成都
爱是财富,要学会花出去  2019年腊月二十九,刘仙将房间里里外外擦得干干净净,拖着疲惫的身体刚坐下来休息,《新闻联播》中的一条信息惊得她半天合不拢嘴。  刘仙虽然是95后,却管理着一个饭店。看到武汉疫情紧急,一些医务人员夜以继日工作,却吃不上一口热乎饭,她坐立不安。她立即咨询有关部门,并迫切表达了到武汉去为医务人员送餐的心愿。很快得到答复,刘仙急忙召集小伙伴们,并准备了肉、大米、土豆。可是,跑遍
父母是孩子A的第A一任老师  要想对《傅雷家书》产生好感,先要对傅雷产生好感。  据书中记载,傅雷4周岁时,在中学任教的父亲被人诬告入狱,不久就去世了。这期间,傅雷的母亲还失去了另外3个幼小的孩子,只剩下傅雷1个孩子。为了让唯一的儿子学有所成,傅母搬了家,请了塾师。母亲对傅雷的管教异常严苛,她曾将傅雷用包袱兜起来扔到河里,还在铜钱的方孔中塞上点燃的蜡烛头,将它贴到傅雷的肚脐眼上……她的教育方式与手
朋友是我们渡过人生难关的情义银行  金钱从来不是衡量朋友之间情谊的重要标准,但现实生活中却有人用100万美元来回馈友谊。  2020年11月19日,环球网刊登了《全美国的人现在都想和这个人做朋友》的文章,讲的是,2013年,明星乔治·克鲁尼拍了电影《地心引力》,得到一笔丰厚的报酬。拿到这笔报酬后,克鲁尼毫不犹豫地把它分给了他的14位好友,每人100万美元,而且是白送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大家都好奇
我们逛街,研究时尚服装,打听街头美食。而同事阿黛游离于我们之外,总是一个人窝在宿舍里画画,我们笑她不食人间烟火。阿黛微笑不语,看着我们浮躁地生活,却安静地做自己的事。一晃多年过去,我也跳槽了。一天,前同事告诉我,阿黛在省城开了个人画展,现在是名副其实的画家。原来阿黛是个安静而优秀的人。  有远见的人内心往往是安静的,因为他们明白静水流深。想要合群就要花时间,必须做出一定的牺牲。合群有合群的好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