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校本研修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y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主要是从“校本研修”的意义、内涵、三大要素和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校本研修”认识。
  首先,关于“校本研修”的意义。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舒尔曼教授对于教师教学知识来源问题做出了一些研究,结果显示:
  最为重要的来源:
  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和反思 50%
  和同事的日常交流 33%
  相对重要的来源:
  在职培训 5.6%
  有组织的专业活动 11.1%
  最不重要的来源:
  作为学生时的经验 5.6%
  职前培训 2.8%
  阅读专业书刊 5.6%
  由此可见,教师职后阶段是发展的关键期,获得“反思性实践经验”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而校本研修则是通过教师的反思与交流增进教师的实践知识与智慧的高效途径。这一点在我校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中,我是深有体会的。各项研修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调动了教师再学习、再创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在团队合作中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特质,进而也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索的好奇心,最终使得学校在素质教育、学生个性培养和升学等多方面获益匪浅。
  可以说,在“校本研修”方面是否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势必会导致校际的差异日趋扩大,所以重视“校本研修”将是睿智的学校领导的长远规划与部署。
  其次,当我们将“校本研修”的概念拆分后,不难看到“校本研修”的三重内涵。
  1.校本研修“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也就是说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不是由专家批示的问题,而是学校、教师实际工作中发现、思考和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小、别人以为很肤浅的问题,但就是这样的问题在教师教育教学中却是最有意义的,所以必须研究解决。
  2.校本研修是“由学校自行策划与实施的”,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自己来解决”。即“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3.校本研修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改进学校的课程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目标”。其目的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德智体得到了全面发展,并且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得到了充分的个性化发展,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有突出表现,为自主招生、高考以及终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丰富的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
  以上,从对“校本研修”概念的三层内涵的解读来看,学校享有了充分的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研修机构等充当的是指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在这样的机遇面前,教师、学生、学校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再次,教师个人、教师团队、教育专家是“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
  1.教师个人——指教师的实践反思。教师实践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只有教师发挥主动性,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才能提升教师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团队——指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必须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的,力求通过合作互动达到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研究。
  3.教育专家——指领导专家的专业引领。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但这个过程中是一定要有相关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的。
  我校先后邀请了东北师范大学刘晓光、刘晓中等多位教授,省教育厅、市教育局领导和市教育学院学科教研员莅临我校指导工作。作为我校德育研修重要组成部分的“向应班”的开设更是得到了区委领导们的大力扶持,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爱心相助,这些使我校“校本研修”工作顺利、有序地稳步开展。
  最后,从我校的成功经验来看,优质的“校本研修”必须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
  1.组织机制。学校领导层面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实行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责任制;制订并组织实施学期校本工作计划,开展、落实校本研修课程的教材建设工作,做好资料的收集与积累工作;按计划聘请有关专家领导走进校园。
  2.经费支持。学校每年为教师提供学习所需书籍报刊费用;有一定的经费补贴支撑专家引进工作的顺利实施;每项培训活动均有经费保证。
  3.考核奖励。各项校本研修活动要按要求考核,记入教师成长档案,保证老师用心、用力、倾情的付出能够得到肯定,适当与教师评先评优等活动挂钩;学校对校本研修工作期间成果显著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需要站在巨人的肩头不断去学习,这不仅是一种汲取,更是一种谦逊和博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校本研修就是通过教师的实践,来增强教师的义务感。
  作者单位 大连市金州高级中学
  编辑 薛小琴
其他文献
语文学习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将塑造孩子的心灵,为学习其他各门功课奠定基础,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所以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轻松快乐起来。  一、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
期刊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卖火柴的小女孩美丽的形象、悲惨的命运以及她临终时脸上的微笑,留给人们太多的叹息,太多的思考。可以说,没有哪一个童话故事能如此长久地占据人们的心头,也没有哪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能如此牵动人们的情感。教
期刊
近年来,教师的教学艺术已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作为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身体语言艺术仍然是一个较为沉静的方面。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和表达感情的主要途径。身体语言作为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它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身体语言使师生的感情得到交流,提高了信息反馈的速度,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益。所以身体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课堂教学中
期刊
創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而教育创新更具其丰富的内涵和重要地位 ,教育创新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和精神取向。随着现代科技和多媒体的进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前进,如何改善并且创新教学方法,是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需要研究的。作为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自身要求。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学的教育工
期刊
催发桃李芬芳以至于最后果实累累的是和煦的杨柳风,而不是疾风;上好初中起始阶段的英语课要从学生的思想根源上入手,而非开门就一头扎进词汇句子文章语法堆里,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高年级学生英语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优秀生越学越有兴趣就越优秀,学困生越学越糊涂就越学不懂。很多学困生觉得英语太难学了。跟他们交谈后认识到,这些学困生并不是一直这样,而是在刚开始学习英语时要么不得法,要
期刊
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已经二十余年了,对这句话的体验尤为深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是难免的,单纯的强调、纠正,学生短期可能知道了,而经历一段时间,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印象不深、考虑欠缺,仍然出错,怎么解决呢?我认为,教学中只有敢于暴露问题,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避免和克服类似问
期刊
“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以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英语新课标一贯提倡课堂情境的创设,认为英语课堂需要以活动为载体,给学生搭建双边互动的共生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造英语交流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一、从认知需求走起,讲究活动的层次性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用分
期刊
现行的课堂教学经过多年教改洗礼之后,有了很大改观,但许多初中的学生仍感到物理难学,不管老师多么用心,学生成绩总是难以提高,这一现象令人担忧。现实中常是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很难从物理中寻得趣味,更谈不上学好物理。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变的快乐教学方法,“活”化课堂教学,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才能使学生乐学物理、会学物理、学好物理。  一、新
期刊
近日,本刊记者驱车百余公里拜访了这位大山里的校长——蒋奇学。初见本人,一身戎装,显得格外精神,在攀谈间校长告诉我们:这是一所完全中学,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虽深居大山,但学校以干克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园内树木葱茏,环境宜人,本来就是青山环绕,汉水为伴,再加上新的操场和教学楼的建成,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完全可以满足周边全部孩子就读。近年来毛坝中学被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县教育体育局授予
期刊
2013年暑期,建湖农进城考试。全县只招30几个,结果却有4人是沿河中心小学的。曾有局领导对该校一连调出4名青年骨干教师表示担忧,毕竟该校也只有700多个学生,几十名老师而已;然而了解情况的人却说,别怕,他们是“黄埔”。  “黄埔”,当时一个老师偶尔的戏言,如今却成为该校的“戏称”。的确,该校的教师教研能力强,个个都是“猴子”。有人曾怀疑该校“风水”好,其实最为根本的还是该校教研搞得好。用该校校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