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两个方面入手对新时期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策略进行探讨,包括:政府主导,完善服务功能;面向市场,激发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活力。
关键词: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市场;政府
G249.2
从党的十七大开始,党和国家把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完善扶持公益文化事业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被赋予了新的要求。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实现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政府主导,完善服务功能
(一)政府要做好各方利益协调者
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存在着不同利益主体和关系,这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必然现象,只有负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政府才能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协调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各类关系。因为只有政府才能真正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保障公民获取基本文化权益。政府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职能赋予了其协调文化站各项制度的建立、各种活动的开展、群众凝聚力提升等方面的能力。政府要负责协调建立管理机制、工作运行机制、文化传播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协调保护与创新的关系、协调繁荣与管理的关系、协调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等等。此外,政府还要负责协调组织各种活动和业务辅导。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上下级业务部门,开展活动和进行辅导,将业余文艺团队打造成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演出团队。
(二)政府要做好文化市场监管者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大对农村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要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市场,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培育要素市场。落实新闻出版、文化娱乐、网络文化、艺术品、音像制品、文艺演出、广播影视等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高效规范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事业与产业两大运营体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制度建设,强化版权管理,广泛开展著作权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坚决遏制各类非法出版物在境内印刷、销售。通过吸引外资、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多种方式,推进印刷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整合资源,优先引进、开发健康新型的娱乐形式,提升娱乐市场整体层次和文化品位,努力建设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现代娱乐市场体系。积极推动艺术品市场发展,逐步确立艺术品经营执业资格制度,规范艺术品交易行为。发展艺术品民间收藏市场和文物市场,形成1-2个文物艺术品集中经营区。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继续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兴办演出单位和举办演出活动,积极发展民间剧团,加强对民间剧团和演艺人员的管理。坚持以法行政,理顺行政管理机制,适应市场管理需求。
二、面向市场,激发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活力
(一)创新体制机制,进行市场化运作
我们的经济体制已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而目前在农村文化的建设、发展和管理方面的许多观念与做法却依然停留在计划体制之中,这就会必然产生一些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状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资源的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市场机制利用的好坏。市场机制利用的好,资源使用率就高,反之利用率就低,造成资源的浪费。目前,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化消费的扩大,文化需求的满足越来越依靠市场这一途径。纵观国内外文化的发展情况,凡是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比较强的地方都是市场发育较好、市场体系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方。而我国现在文化领域的市场体系的建设整体水平还比较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尚不够完善和健全,要实现文化产品和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障碍。在文化领域,还远远没有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远远。要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就必须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加快培育大众化文化消费市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在文化产品、文化要素的供给和配置上,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像乡镇综合文化站这样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包括一些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各地政府也可以从市场采取招标竞价购买的形式获取,实现文化生产和消费从文化系统的"内循环"扩大到市场的"大循环"的转变。
(二)完善乡镇文化站投入机制
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投入是其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完善投入机制首先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继续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经常性投入。要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设立文化科技、文艺创作、艺术研究等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认真落实运用好国家、省、市有关文化建设政策。加大上级文化建设政策执行力度,确保文化事业用地实行全划拨,文化产业按照工业用地70%的比例给予照顾。对文化单位实行的增值税优惠政策、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退税及相关优惠政策、文化体制改革单位应享受的优惠政策等落到实处。要做到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土地、金融等上级有关规定和基本要求,上下贯通,切实让文化企业得实惠。执行好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政府要分别设立图书购置、文物征集、文艺创作、文化下乡、群众活动等专项经费,以保证达到上级要求的文化条件逐步到位。
参考文献
[1]罗国盛:《农村乡镇文化站现状与改革发展之我见》[J].《大众文艺》,2008年第21期
[2]张伟:《乡镇文化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心文化创新》[J].《知识经济》2008年第7期
[3]方亮:《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
关键词: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市场;政府
G249.2
从党的十七大开始,党和国家把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完善扶持公益文化事业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被赋予了新的要求。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实现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政府主导,完善服务功能
(一)政府要做好各方利益协调者
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存在着不同利益主体和关系,这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必然现象,只有负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政府才能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协调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各类关系。因为只有政府才能真正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保障公民获取基本文化权益。政府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职能赋予了其协调文化站各项制度的建立、各种活动的开展、群众凝聚力提升等方面的能力。政府要负责协调建立管理机制、工作运行机制、文化传播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协调保护与创新的关系、协调繁荣与管理的关系、协调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等等。此外,政府还要负责协调组织各种活动和业务辅导。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上下级业务部门,开展活动和进行辅导,将业余文艺团队打造成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演出团队。
(二)政府要做好文化市场监管者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大对农村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要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市场,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培育要素市场。落实新闻出版、文化娱乐、网络文化、艺术品、音像制品、文艺演出、广播影视等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高效规范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事业与产业两大运营体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制度建设,强化版权管理,广泛开展著作权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坚决遏制各类非法出版物在境内印刷、销售。通过吸引外资、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多种方式,推进印刷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整合资源,优先引进、开发健康新型的娱乐形式,提升娱乐市场整体层次和文化品位,努力建设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现代娱乐市场体系。积极推动艺术品市场发展,逐步确立艺术品经营执业资格制度,规范艺术品交易行为。发展艺术品民间收藏市场和文物市场,形成1-2个文物艺术品集中经营区。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继续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兴办演出单位和举办演出活动,积极发展民间剧团,加强对民间剧团和演艺人员的管理。坚持以法行政,理顺行政管理机制,适应市场管理需求。
二、面向市场,激发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活力
(一)创新体制机制,进行市场化运作
我们的经济体制已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而目前在农村文化的建设、发展和管理方面的许多观念与做法却依然停留在计划体制之中,这就会必然产生一些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状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资源的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市场机制利用的好坏。市场机制利用的好,资源使用率就高,反之利用率就低,造成资源的浪费。目前,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化消费的扩大,文化需求的满足越来越依靠市场这一途径。纵观国内外文化的发展情况,凡是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比较强的地方都是市场发育较好、市场体系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方。而我国现在文化领域的市场体系的建设整体水平还比较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尚不够完善和健全,要实现文化产品和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障碍。在文化领域,还远远没有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远远。要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就必须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加快培育大众化文化消费市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在文化产品、文化要素的供给和配置上,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像乡镇综合文化站这样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包括一些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各地政府也可以从市场采取招标竞价购买的形式获取,实现文化生产和消费从文化系统的"内循环"扩大到市场的"大循环"的转变。
(二)完善乡镇文化站投入机制
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投入是其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完善投入机制首先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继续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经常性投入。要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设立文化科技、文艺创作、艺术研究等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认真落实运用好国家、省、市有关文化建设政策。加大上级文化建设政策执行力度,确保文化事业用地实行全划拨,文化产业按照工业用地70%的比例给予照顾。对文化单位实行的增值税优惠政策、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退税及相关优惠政策、文化体制改革单位应享受的优惠政策等落到实处。要做到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土地、金融等上级有关规定和基本要求,上下贯通,切实让文化企业得实惠。执行好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政府要分别设立图书购置、文物征集、文艺创作、文化下乡、群众活动等专项经费,以保证达到上级要求的文化条件逐步到位。
参考文献
[1]罗国盛:《农村乡镇文化站现状与改革发展之我见》[J].《大众文艺》,2008年第21期
[2]张伟:《乡镇文化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心文化创新》[J].《知识经济》2008年第7期
[3]方亮:《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