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与感染管理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xi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医院常见多药耐药菌的种类及分布,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预防控制多药耐药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出院病人多药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由于自2012年1月开展了多药耐药目标性监测并进行干预,明显减低了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2011年和2012年出院患者多药耐药感染率分别为0.77%、0.41%。结论:多药耐药医院感染是可以防控的,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应用等,可减少多药耐药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33—01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12年1月—12月住院患者进行多要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现将结果報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1年1月—12月出院患者全院综合性监测资料和细菌室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多药耐药菌感染监测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医院感染管理根据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 结果
  2.1 感染率 2011年出院患者多药耐药医院感染123例,感染率为0.77%,2012年出院患者多药耐药医院感染77例,感染率为0.41%,开展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后,由于对患者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干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多药耐药菌的扩散传播。
  2.2 科室分布构成 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以呼吸内科、神经外科、肿瘤内科、老年病科、泌尿外科较多。见表1。
  2.3 多药耐药菌分布 2011年与2012年分别分离出多药耐药菌178株、116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6.6%与28.4%、鲍氏不动杆菌23.8%与23.3%、大肠埃希菌17.9%与15.5%、肺炎克雷伯菌9.2%与11.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7.9%与18.1%、肠球菌4.6%与3.4%。见表2。
  3 讨论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是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准确得出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1】。在病房医疗护理行为的过程中,诸多医疗护理工作细节都可能造成多药耐药菌的传播,交叉感染是多药耐药菌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2】。通过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更好地完善了多药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强化了医务人员的预防控制意识;建立了耐药菌反馈及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反馈并改进;定期总结分析,保证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根据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工作和消毒、隔离、防护的细节管理。多重耐药感染或定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或同类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实施消毒隔离措施;物品专用;严格控制人员流动,设警示标识;加强病区清洁与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减少侵袭性操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合理用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减少经验性用药;对可用可不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坚决不用抗菌药物,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3】。
  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监测,合理用药,对防止医源性感染和多药耐药的产生有重要的意义【4】,落实多药耐药菌管理各项制度,发现感染隐患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徐遂转,魏春玲.医院耐药菌感染监测报告【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5):574-578.
  [2] 朱爱萍,朱彦,王新民,等.多药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措施【J】. 医药论坛杂志,2010,31(20):175-176.
  [3] 肖永红,王进. 2006-2007年Mohnarin ICU病原菌耐药性监测【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9):1223-1227.
  [4] 富秀玉,马桂霞. 医院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的调查与干预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615-1616.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分析重症烧伤患者的急救期营养与输液路径护理方法。方法:66例住院重症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则予以输液与营养路径护理。结果:观察组在重复建立通道、发生休克以及静脉炎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营养状况和氮平衡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
【摘要】 目的 探索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发生血管转移性钙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07——2013.07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即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双手X线片、拍摄骨盆,并计算血管钙化的评分,测量其血压指标,检测其临、钙等血生化的指标及全段甲状旁腺素(即iPTH)的水平,并对血管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结果 80例MHD患者中,发生血管钙化的患者有53例,发生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对2010——2012年剖宫产产妇69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剖宫产率由2010年的375﹪上升至2012年的461﹪,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由2010年的113﹪上升到213﹪,剖宫产史由85﹪上升至22﹪。医学指征引起的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社会因素及剖宫产史是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史  doi:1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病.笔者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运用草薢渗湿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湿疹40例,取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摘要】 目的 分析胆囊切除术后,肝胆系统再次病变的发生原因,使我们临床一线医生,尽量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诱发胆系病变的不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度12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胆系病变的患者,予以ERCP检查,展示残留的胆囊管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胆囊管的残留长度、汇入方位、再发疾病的病理特点予以分析。结果 通过ERCP及病理检查,很好的展示了残留的胆囊管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确认了再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