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期结节病中SACE与免疫炎症指标、影像表现及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Ⅱ期结节病中高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水平与正常SACE水平患者间临床、免疫炎症指标、影像表现及肺功能参数的差异。

方法

对2008-2018年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就诊的274例Ⅱ期结节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节病中SACE升高组和正常组间的临床、免疫炎症指标、影像表现及肺功能的差异,分析SACE与免疫炎症指标、影像表现及肺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

结果

在SACE升高组和SACE正常组中均合并有较高比例的高血压,分别为18.00%、1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免疫炎症指标上,SACE升高组中单核细胞比例、血小板/淋巴细胞数、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4.58、-3.23、-5.60、-3.07,P值均<0.05),且SACE水平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核细胞比例、肿瘤坏死因子α、血小板/淋巴细胞数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r值分别为0.58、0.32、0.22、0.13,P值均<0.05)。对2组间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发现SACE升高组中小叶间隔增厚的发生率和肺部损伤区域数显著高于SACE正常组(χ2=7.90,t=3.02,P值均<0.05)。肺功能参数上SACE升高组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低于SACE正常组(t值分别为2.00、2.05,P值均<0.05)。

结论

Ⅱ期结节病患者中,SACE升高组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核细胞比例、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率、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指标高于SACE正常组,且SACE水平与这些炎症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在CT上小叶间隔增厚、肺部损伤区域数与SACE相关,SACE较高的患者更倾向于表现较多的肺部损伤和较低的肺功能。

其他文献
危重症获得性衰弱(ICU-AW)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其症状通常比较严重,并且持续存在。引起ICU-AW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包括脓毒症、高血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ICU-AW可导致患者脱机困难,延长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影响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预防及早期治疗ICU-AW有助于改善患者出ICU后的生活质量。因此,严格预防、早期识别、早期治疗ICU-AW是ICU医师不
铜绿假单胞菌是伴有结构性肺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常常导致细菌难以清除、感染慢性化,反复急性感染诱发细菌耐药性增强,使临床治疗困难。本文重点介绍铜绿假单胞菌群感效应的机制,从基础研究方面介绍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群感效应中的作用,并从临床研究角度将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结构性肺病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初治和复治肺结核病病例中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M.tb)流行与抗结核药物耐药性出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各区县菌阳M.tb临床分离株1 140例,采用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应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方法鉴定北京基因型和非北京基因型;分析基因型流行和耐药性产生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初治病例中,北京基因型M.tb中异烟肼(INH)、阿米卡星(AK)、卷曲霉素(CPM)和对氨基水杨酸(PA
目的应用化疗药顺铂及长春瑞滨后观察兔肝脏的常规超声表现、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测定值、实验室检测及病理改变,并对比研究用药后肝脏的病理损害与生化检验及超声所见的相互关系,重点观察肝脂肪变性的情况。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应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A组)、顺铂+长春瑞滨组(B组)及顺铂+长春瑞滨+高脂饲料(C组),每组10只。用药前测定兔肝功能及血脂,对兔肝行常规超声及声辐射力脉冲成
目前复杂的感染性疾病逐渐增加,如脑膜炎、肺炎、脓毒血症等,精准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及时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治愈率。二代测序技术发展迅速,为临床上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诊断途径。
目的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2019年呼吸道感染患儿848例,采集标本为鼻拭子、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11种病原体,包括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支原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49.
目的探讨如何识别和管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并发的右心功能不全。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入1例重度ARDS患者,期间并发右心功能不全,积极给予综合处理。结果经过液体的优化(包括输注的总量与速度)、感染控制、气道的引流、改善胸腹腔压力、心率控制、药物降肺动脉压、右心保护的肺通气策略和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等右心管理的措施,患者右心功能逐步恢复。结论以右心保护为核心的循环管理是ARDS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