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7年东北露天生物质燃烧时空变化特征

来源 :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c8356341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露天生物质燃烧对我国东北重霾污染影响显著。本文综合利用MODIS C6火点产品以及下垫面类型产品,结合GFAS火点排放清单数据,定量研究了2003–2017年东北的火点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东北区域近15年来火点震荡增加,并在2013–2017年达到峰值。火点季节变化明显,主要集中3–4月(占37%)和10–11月(占46%), 2013年之后春季火点突增,且在2016–2017年春季火点超过秋季。空间分布上,火点主要位于黑龙江(占71%),其次是吉林(16%)和辽宁(13%)。相比森林和草地下垫面
其他文献
1993年8月8日关岛附近地震斯旺哈里斯1993年8月8日,太平洋关岛南海岸近海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整个关岛上的结构物和生命线都遭到了破坏。幸运的是,受伤者普遍为轻伤,而且没有死亡。虽然有一座
农业源在氨(NH3)排放清单中占比较大,但农业排放的NH3是否全部进入大气亟待评估。本文选择亚热带丘陵区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农田排放NH3的去向和沉降过程。结果表明,稻
长期秸秆还田或秸秆焚烧会显著影响土壤肥力及土壤氮素循环,但该措施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仍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小区,研究了无秸秆配施(CK),配施100%或5
本文分析了1989-1993年中国灾害经济损失的指数,提出灾害经济损失的趋势经验公式,给出1994年中国灾害经济损失的预测值。
基于1979-2016年资料分析,本文发现,东亚季风可以分解为春分和夏至两个模态,分别反映的是春夏和秋冬影响我国华南和大陆的环流降水特征。东亚夏季风的季节进程表现为春分模态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nnual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ADMT)and annual daily maximum rainfall(ADMR)was investigated.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fo
作为农业集约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华北地区较高的氮沉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卫星观测的对流层柱浓度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型模拟的剖面信息,研究了华北地区氮沉降的空间格
大气活性氮污染及其过量沉降是全球变化重要议题。为研究氮沉降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基于喷淋加氮的控制实验在草地或林下广泛开展。该实验体系假定氮沉降是通过
伊豆-小笠原消减带中双层深震地震带TakashiLidaka等自大约70年前发现深震以来,深震机制一直是个谜,因为一般脆性断裂所需的剪应力在几百公里的深度是不可能达到高值的。目前已提出的深震机制包
很多研究曾指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与东亚冬季风存在显著的统计关系;且当北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处于正位相时,ENSO与东亚冬季风的统计关系不再显著。本文从动力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