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巨大憩室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4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60岁,因上腹胀痛5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5年来进食后上腹胀痛,返酸,偶有呕吐,呕吐物为少量胃内容物。近2个月来症状加重,食后伴胸痛及呕吐量较前增多,伴消瘦。于当地诊断为冠心病,治疗效果欠佳。入院后胸透检查示:心影后右侧囊状透亮区(图1)。上消造影示:食管下段右侧壁见一约10cm×8cm大小憩室影,食管吞钡造影剂大部份入憩室内滞留,食管黏膜线光滑柔软,贲门口开放正常。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7cm齿状线上3cm处见后壁巨大憩室,大小约8cm×8cm×5cm,憩室内食物潴留,黏膜光滑(图2)。诊断:食管巨大憩室。

其他文献
胶囊内镜检查目前已是小肠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该检查虽然是非侵入性检查,但消化道解剖结构会影响胶囊内镜的排出,小肠通畅度异常是胶囊内镜检查并发症(排出障碍及排出延迟)的重要原因,甚至有作者认为小肠肿瘤是胶囊内镜的禁忌证。我院自2006年开始使用国产胶囊内镜OMOM,出现了3例胶囊滞留而行手术病例,现报道如下。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相比,有能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以及提高患者对检查的耐受等优点,所以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选择无痛胃镜检查。但丙泊酚有明显的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的作用,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BE作为食管癌的一种常见癌前病变,与Barrett腺癌(EA)关系密切,约1%的BE可发生恶变。
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SPTP),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患者常因上腹肿物或上腹不适入院,有的在体检或其他原因开腹探查时偶被发现,还有少数患者表现为腹胀和腹泻,而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表现的罕有报道,我院于2008年12月收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73岁,因吞咽不畅,胸骨后疼痛1周急诊就诊。患者1周前进食时不慎误食鱼骨,当时曾大口吞食物试图将其咽下,此后感吞咽不畅,胸骨后不适。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进行24h胃内胆汁监测,并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Ki-67、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协作组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承办的“2010年食管胃静脉曲张诊治研讨会”将于2010年10月16日至17日在湖南长沙召开,该会将就大家关心的消化道曲张静脉诊断与治疗相关内容,进行大会专题报告和内镜操作演示,
2009山西消化内镜新技术及规范研讨会于2009年7月17日一19日在太原晋祠宾馆召开。与会代表共计500余人,其中国内专家近30人,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卫小春、山西省卫生厅厅长高国顺等出席了开幕式,中华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游苏宁教授等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冀明、令狐恩强等多名内镜专家进行了现场内镜操作演示和手把手内镜教学。会议期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
胆道出血是胆道外科一种常见的急症。胆管大多深埋于肝实质内,显露较困难,目前的止血措施多无法直接针对胆管壁出血灶,治疗效果不佳,同时并发症较多。我院在多年胆道镜实践基础上,探索出在胆道镜监视下对肝内外胆管出血灶行高频电凝止血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CD40-CD154共刺激途径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循环和肠黏膜中的表达,比较炎症性肠病患者CD40-CD154表达和正常对照者的差异,分析CD40-CD154表达与内镜下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克罗恩病患者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和正常对照者56例。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SYBR—green real time PCR方法、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