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区家长教育政策措施及启示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m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香港地区根据自身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制度特点,形成了主要由保健机构、教育系统、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家长教育的运行架构,具有注意照顾弱势群体利益、充分利用民间资源、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力量、重视家长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特点,为我国大陆地区制订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教育政策;家长教育;亲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05-1183(2011)11-0012-04
  
  香港是一个典型的实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地区,在长期殖民统治过程中形成了与我国大陆地区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家长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也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制订家庭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香港地区家长教育的社会背景
  1. 为工作牺牲家庭的情况日渐严重
  香港紧张的工作环境对家庭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社会部分行业薪酬较低,职员需要多做兼职才能维持生计;另一方面是由于许多工种的工作时间较长。因此,在香港地区,不少职员投入工作的时间较多,投入到家庭生活、夫妻相处、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时间相对不足,为工作牺牲家庭的情形为数不少。据统计,香港地区有18岁或以下未成年子女的家长,每周工作60小时或以上的在过去10年大幅上升, 1996年只有155400人(9.8%),2005年上升至205500人(13%)。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之下,家庭成为了这种工作文化的牺牲品,于是,家庭生活、照顾孩子,履行父母职责相对工作、生计而言,往往处于次要的位置。
  2. 家庭功能急剧下降
  近年来,香港地区的家庭功能急剧下降。目前香港每个家庭平均只有3人,出生率逐步下降,而离婚率、单亲家庭、跨境家庭和家庭暴力数字则不断上升。据统计,香港地区单亲家庭数目由1996年的41200户,上升至2005年的76900户,上升了87%;在单亲家庭中生活的儿童数由1996年的59000人,增加至2005年的101700人,上升了72%;离婚数由1996年的9473宗上升至2001年的15604宗。同时,在香港地区,家庭暴力个案的不断增多,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举报虐待配偶的个案由1998年的1009宗,上升至2005年的3589宗,上升了256%;虐待儿童的个案则由1996年的311宗,上升至2005年的763宗,上升了145%。而且,香港大学的有关研究显示,家庭暴力的报案率只是1~2%。可见,香港地区家庭虐待的案件将可能是已经举报案件的50~100倍。
  3. 青少年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跟其他商业高度发展的地区一样,目前香港地区也面临着各种青少年问题,其中药物滥用(吸毒)、精神问题、未婚生子等问题尤为突出。有资料表明,16至20岁青少年在首次被呈报滥用药物个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由1996年的33.8%上升至2005年的40.6%。根据2004年学生滥用药物情况调查的推论,约有8000及13700名学生分别使用海洛因及其他上瘾药物(不包括在职青少年或待业青少年)。另外有数据表明,接受精神病治疗的15岁以下青少年人数由1999年的1355名增至2001年的2321名;未婚生子的比例也有所上升,由1996年占所有婴儿数目的4.4%增加至2004年的7.2%。
  4. 家长在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进入90年代,香港基础教育学位供应充裕,义务教育顺利推行,提升教育质量成为香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为提升教育质量,香港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推行小学全日制及校本管理,改革学制和课程,改善语文教学和教师工作环境,提倡家长参与各层次的学校教育工作等。在系列教育改革过程中,学校拥有的权威逐渐减退,家长作为学校伙伴的声音越来越响,家长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学校办学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推进家校合作成为香港地区上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香港家长教育实施概况
  目前香港家长教育主要由保健、教育及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相关机构来提供。这三方面的机构可以接触到大多数的家长,是提供家长教育的合适平台。
  1. 保健机构提供的家长教育服务
  保健方面的服务主要由母婴保健院通过幼儿健康及发展综合计划为家长提供。该项计划以促进幼儿健康及预防疾病为目标,服务内容主要由亲职教育、免疫接种、健康及发展监察三部分组成,系统地满足学前儿童在体能、智能及心理、社交方面的发展需要。亲职教育计划分两个层次进行,普及性的亲职教育课程为所有准父母及学前儿童的家长而设,根据家长及其子女的年龄特点,及早让他们得到有关育儿方面的指导。如果家长发现子女出现早期行为问题的征兆,或在教育子女方面遇到困难,则可参加加强课程“3P亲子‘正’策课程”。
  2. 教育系统提供的家长教育服务
  学校的家长教育主要由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推动。该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目的是促进家校合作,鼓励学校成立家长教师会。在香港政府2000年的《施政报告》中,政府预留了5000万元经费用于发展家长教育。在2001年至2003年间,该委员会用该项专用经费编写了家长教育教材,推动校本家长教育,并举办不同类型的家长教育讲座及活动。目前,该委员会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积极向家长宣传有关教育改革政策,加强家校合作,以及支援学校推动校本家长教育,成立家长支援网络等方面。
  3. 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家长教育服务
  除了保健和教育系统提供家长教育服务外,香港社会福利署和一些非政府部门性质的社区服务机构也会提供家庭生活教育服务。这些机构提供的家庭生活教育服务是一种兼具预防和发展功能的社区教育,旨在提高市民对家庭生活重要性的认识。这些机构通过研讨会、讲座、小组活动、举办展览等多样化的教育和宣传活动,达到预防家庭和社会问题发生,协助家庭发挥功能的目的。亲职教育是家庭生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家庭生活教育组、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等机构提供。值得注意的是,亲职教育活动的服务对象并不只限于父母,准父母也可以参加。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士在开展活动时,可以从社会福利署下辖的家庭生活教育资料中心获得资源支持,该中心通过发展和外借视听材料,协助各机构开展家庭生活教育活动。此外,家庭生活教育资料中心还会通过开发与管理家庭生活教育网页、印制家庭生活教育小册子和其他宣传资料,向市民推广家庭生活教育。
  4. 妇女事务及其他机构提供的家长教育服务
  根据不少妇女团体提出的要求,香港妇女事务委员会(简称妇女委员会)在2004至2005年间把关爱家庭作为工作重点。妇女委员会留意到,不少家长教育课程把重点放在培养子女的技巧和教导家长如何处理子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上,而对于培养下一代的价值观方面则重视不够。委员会认为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于是,2005年底,委员会委托香港大学政策二十一有限公司进行研究,以期找出家庭教育中适合向子女灌输并有助于他们个人成长的核心价值。此外,2006年,妇女委员会还与社区组织协商合作,以一个社区作为试点,推行优质家长教育计划。该计划试图在社区内建立家长支援网络,让家长可以分享教导子女的经验及相互帮助。计划还试图提供一个平台,以推广优质家长教育并向青少年施以核心人生价值的教育。
  香港民政事务局与公民教育委员会密切合作,在校外推广公民教育。它们虽然没有就教育子女的技巧和态度推行具体计划,但却不断致力于针对家长的工作,主要包括印制以家庭为本的刊物和教育资料,同时每年拨款资助非政府机构在地区举办由家长参与的活动。
  三、香港家长教育政策措施的特点分析
  香港地区推行家长教育的政策措施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注意照顾弱势群体利益,体现社会公平性
  香港政府认识到家长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必须确保有关政策和计划,不论是内容还是推行方法都能顾及那些有特殊需要的贫困家庭的特殊情况”。为了解已有家长教育的政策和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这些政策和计划如何帮助一些有特别需要的家庭,香港政府成立的临时机构“扶贫委员会”对香港家长教育的有关政策开展了专项研究,同时于2005年12月15日组织有关部门召开家长教育分享会,并在会后开展跟进工作,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家长教育和支持力度。
  2. 充分利用民间资源,体现小政府大社会原则
  香港地区的家长教育除了政府机构提供外,不少非政府机构也参与其中,部分非政府机构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时可以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的资助。如公民教育委员会在2004、2005年度便为非政府组织和志愿团体提供了122720元经费,资助这些机构举办各种类型的公民教育活动。香港特区政府在2000年的《施政报告》中公布,提供5000万元非常拨款用于推动家长教育,多个非政府机构在推行家长教育和促进家校合作活动时都曾获得这项专门费用的资助。
  3. 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力量,重视家长教育的资源建设
  在香港,社会工作者是提供家长教育和家庭生活教育服务的主体。目前,全香港设有由社会福利署和非政府机构经营的综合家庭服务中心61间,这些服务中心除了提供亲职教育服务外,也会举办一些小组活动,以照顾各种家长的需要,特别是注意弱势群体家庭(如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和新移民家庭)的特殊需要。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或综合服务中心也与学校及母婴健康院协作,以便尽早识别家长在子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服务。同时,香港地区开展家长教育工作还特别重视资源开发。香港社会福利署下辖的家庭生活教育资源中心,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公民教育委员会等机构均把印制家长教育材料作为推动家长教育、支援相关机构开展家长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
  四、香港家长教育政策措施带来的启示
  香港特区政府通过保健、教育、社会服务、妇女事务等不同领域的机构,为家长提供多样化服务,服务对象覆盖面广,家长教育主题涉及面宽,教育形式多样,有不少地方值得我国大陆地区学习借鉴。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家长教育资源缺乏统整,目前香港的家长教育计划在目标、形式、内容、资源分配等方面也存在缺乏协调等问题,影响了家长教育的效果,需要引以为戒。具体而言,香港特区的家长教育政策措施对我国大陆地区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 照顾不同家长群体的需要,特别是特殊群体家长的需要
  由于家长来自不同阶层,具有不同的学習经历和不同的生活背景,面临不同的困惑,因此,家长的教育指导需求差异很大,开展家长教育需要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多元的内容来进行。不少国家和地区在开展家长教育时发现,越是需要接受亲职教育指导的家长越是不愿意参与家长教育活动,香港也如此,香港特区政府在如何照顾特殊群体的需要这一问题上予以了特别重视,值得大陆借鉴。
  2. 利用不同领域的专业力量,满足家长多方面的教育需求
  为人父母者在养育孩子的不同阶段,往往有不同的困惑,需要接受不同专业人士的指导。如婴幼儿的父母需要了解更多小孩健康养护的知识,学龄儿童的父母需要掌握小孩学习指导方面的技巧,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则需要认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因此,家长教育需要由不同领域的机构协调提供,香港地区主要由保健、教育、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机构来提供家长教育,这种运作架构对我们建立家长教育的工作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 建立专门机构推动家长教育,由专业工作者提供专业化服务
  母婴保健院、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家长教师会、家庭生活教育组以及各个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是目前香港地区推动家长教育的主要机构,也是提供家长教育、家庭生活教育服务的主要力量。而社会工作者是提供家长教育、家庭生活教育服务的主要群体,这一群体接受过专门的训练,能较好地保障服务的专业水平。由哪些人来提供家长教育,如何保证家长教育的专业水平,是目前困扰我们的重要问题,香港地区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香港扶贫委员会儿童及青少年专责小组第6/2005号文件[EB/OL]. http://www.legco.gov.hk/yr04-05/chinese/hc/sub_com/hs51/papers/hs510125cb2-tfcy5-c.pdf.
  [2] 香港立法会问题第12条(书面答复)[EB/OL]. http://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136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突出特点不仅表现在评点形式的直观性、灵活性与开放性,而且体现在评点者本身的多重身份及其复合功能上。一方面,书商、文人、作者本人等批评群体构成了明清
日本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东亚经济合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日本因素角度研究东亚经济合作,分析新时期日本参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原因以及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
加拿大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发展,投入了巨资和人力,使电子商务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跃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现今加拿大在网络基础
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例近年来不断出现,但目前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尚未被法律承认。很多学者已就西方法治国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对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
●解决村庄规划照搬城市规划模式、脱离农村实际、指导性和实施性较差等问题●优秀的村庄规划将被确定为全国示范
新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先练后教”五环节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先练后教”,即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学生先进行尝试性练习,开展自我探究,互教互学,合作学习,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感悟,提高能力。下面,笔者以《政治生活》第六课第
市场价格信号是粮食安全的调节器.粮食供求与价格波动是市场调节所固有的功能.市场价格反映供求又调节供求,是粮食市场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粮食保护价扭曲了粮食供求与市场.
利用参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了1995—2003年中国东部沿海10个省市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样本期间,中国东部沿海省市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效率有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