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Ⅰ型穿刺针微创治疗颅内血肿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研究颅内血肿最佳治疗方法,减轻脑组织损伤,提高治愈率和成功率.方法:选择CT片示最大血肿影像层面进行定位,以血肿中心距颅板的最近距离为穿刺点,局麻下,选择合适长度的YL-Ⅰ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手电钻动力驱动下穿透颅骨后,用钝头塑料针蕊引导穿刺针至血肿中心,对血肿进行抽吸,应用血肿冲洗液及血肿液化剂进行冲洗粉碎引流.结果: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为80%~100%,急性硬膜外和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率90%~100%,血肿清除或基本清除时间1~5天.死亡9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生存患者3个月后随访,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疗效.ADL1:外伤性颅内血肿21例,高血压脑出血11例,ADL2:21例,ADL 317例;ADL4:4例;ADL5:1例.结论:应用YL-Ⅰ型穿刺进行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方法简便、定位准确,只需局部麻醉,不开颅,手术时间短,对患者创伤极小并应用颅骨自锁定技术,不需缝合,针型血肿粉碎器,利用正压原理,在血肿立体空间范围内对血肿进行冲洗引流,避免了徒手抽吸颅内压降低引起再出血等,并能减少感染机会,且医疗费用低,病程短,患者康复快,适于基层医院开展,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新途径和首选方法.对于短时间内形成脑疝或合并严重脑挫裂伤的患者应用要慎重,以开颅手术为宜.

其他文献
期刊
更正本文第三作者“邱万春”应为“邱万寿”。515页右栏倒数第三行“术后56月”应为“术后5~6个月”。特此更正。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血浆浓度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与15例健康者对照,分别在不同时段测定BNP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H病人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症状性CVS病人在不同时段BNP水平显著递增(P<0.01).结论:在SAH患者出现CVS最初2周内血BNP浓度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CVS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的:探讨重症烧伤病人真菌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的烧伤合并真菌感染的病人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1例病人均较长时间应用了广谱抗生素,9例病人烧伤面积较大,全身抵抗力低下.结论:较长时间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及烧伤病人抵抗力低下均有可能感染真菌,治疗真菌感染要停用广谱抗生素,加强创面处理应用抗霉菌药物等.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