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上颌窦囊肿摘除术39例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1~2005年收住我院的上颌窦囊肿39例进行鼻内镜手术,30例为经下鼻道开窗囊肿摘除,9例为经上颌窦窦口开窗行囊肿摘除。结果:39例均行鼻内镜手术,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效果可靠,损伤小,治愈率高。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上颌窦囊肿 摘除术
  
  资料与方法
  
  2001~2005年上颌窦囊肿39例(42侧),男24例,女15例;年龄18~55岁,平均33.8岁。病史4个月~6年。有头痛者26例,患侧鼻腔流黄水者22例,伴慢性鼻炎者10例,伴慢性鼻窦炎7例,伴鼻中隔偏曲者4例。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确诊。囊肿位于底壁18侧, 位于外壁13侧,内壁者10侧,位于前壁1侧。
  治疗方法:26例(27侧)为经下鼻道开窗囊肿摘除,13例(15侧)为经上颌窦窦口开窗行囊肿摘除。经下鼻道开窗方法为将混有少许1∶1000肾上腺素的1%地卡因棉片置于患侧鼻腔下鼻道内,表面麻醉2次。若下鼻道狭窄者可将下鼻甲前端向内上骨折,术后复位。以带套管的上颌窦穿刺器在位于距下鼻道前端1.0cm处穿刺进入上颌窦内,拔出穿刺管芯,经穿刺套管分别插入各种适当角度的鼻内镜,观察上颌窦内囊肿的大小和位置,拔出套管,在鼻内镜下用反向咬骨钳扩大下鼻道钻孔约1.0cm×1.0cm,在内镜下选用适当的手术器械将病变清除干净。经上颌窦口者方法为做鼻腔表面麻醉及鼻丘区局部浸润麻醉后,在内镜下将钩突切除,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至直径约1.0cm,在内镜直视下摘除囊肿。对于伴有鼻炎、鼻窦炎者,同时处理相关病变。术毕用凡士林纱条填塞中鼻道或者下鼻道,48小时内抽出纱条。术后5~7天用鼻内镜检查窦内情况,并以生理盐水冲洗窦腔。
  
  结 果
  
  39例患者,术后各种症状均消失,无出血及其他并发症,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术后病理证实为上颌窦黏液潴留囊肿25例,浆液囊肿14例。
  
  讨 论
  
  常见的上颌窦囊肿分两种,黏膜囊肿和黏液囊肿。一般在临床上说的上颌窦囊肿是指黏膜囊肿。黏膜囊肿包括黏液潴留囊肿和浆液囊肿,黏膜囊肿系窦内黏膜的黏液腺堵塞,腺体内分泌物潴留或者由于炎症、变态反应导致浆液潴留膨大而形成[1]
  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上颌窦根治术,需要做唇龈沟切口,凿开上颌窦前壁,损伤大,术后面部肿胀明显,甚至形成硬结,还可能遗留面部麻木,患者痛苦大、恢复时间长。内镜因其损伤小,视野清晰,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鼻腔及鼻窦手术中。
  鼻内镜手术将传统的根治性或者全部刮除鼻窦内黏膜的破坏性手术转变为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结构的微创手术,适用于上颌窦囊肿的切除,能够彻底清除病变。内镜有良好的光源,具有多角度窥视,切除准确,损伤小,痛苦小,愈合快,并发症少,效果好,术后易复查等优点。
  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术前需常规行鼻窦CT检查,明确囊肿的大小及位置。
  行下鼻道开窗者若下鼻道狭窄,可先将下鼻甲前端向内上骨折,便于上颌窦穿刺器在下鼻道内的操作,术后复位。扩大下鼻道开窗避免向后损伤鼻泪管开口。
  经上颌窦窦口摘除囊肿,在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前缘时不要超过1.0cm,以免损伤鼻泪管。利用鼻内镜可清晰地观察鼻窦内的情况。
  这两种方法相比各有其优点:经下鼻道开窗者观察窦腔更直接,摘除囊肿操作更方便,术后冲洗术腔更容易;经上颌窦口者更符合生理解剖,损伤相对更小、出血较少一些。单纯上颌窦囊肿不合并鼻窦炎者两种方法均可采用,合并同側上颌窦炎者,因术中需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可采用经窦口摘除囊肿。囊肿若位于上颌窦内壁者,经下鼻道开窗更易摘除。
  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已取代了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76.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胎儿窘迫 脐带绕颈    资料与方法    2003年6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单胎足月新生儿2718例,新生儿窒息128例,窒息发生率4.70%,其中轻度窒息96例(占75%),重度窒息32例(占25%)。  诊断标准:根据Apgar评分标准,新生儿窒息分轻重度,出生后1分钟内0~3分为重度,4~7分为轻度,出生后1分钟8~10分而数分钟后又降到7分以下者亦为窒
期刊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治疗组136例均为2002~2006年秋冬季腹泻的患儿,随机抽取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96例,为1997~1999年腹泻的患儿。  性别、年龄、病程:治疗组136例,男84例(61.7%),女52例(38.3%),男女之比为1.6:1。对照组96例,男68例(70.8%),女28例(29.2%),男女之比为2.4:1。两组均见男性发病率较高,年龄2个月~2岁,多数为6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5~2005年我们先后发现幼童淋病24例,男3例,女21例,男女比为1:7,年龄1.2~10岁,平均5.07岁,5岁以下占16例。除3男1女由父母共同带到门诊外,均因发现阴道口流脓由其母单独带来就诊。流脓时间最短1天,最长30多天,余在2~10天之间。21例女童外阴均有不同程度潮红,阴道口糊满脓性分泌物,7例伴尿频、尿痛,6例外阴瘙痒。男3例尿道口均有糊痂现象,撒尿痛感。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资料。12例患者均经鼻内镜下完成手术。结果:12例病人经鼻内镜手术治愈,术中出血少,随访1个月~2年未见复发,未遗留面部瘢痕。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 鼻出血 鼻内镜手术     资料与方法    12例中,男
期刊
我们于2006年8月~2007年1月用蓝科恒业医疗科技(长春)有限公司生产的蓝科肤宁治疗口周皮炎12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13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病人,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确诊为口周皮炎。其中男33例,女180例;年龄4~65岁,平均21.8岁;病程15天~6年,平均3.6个月。皮损表现为口唇边缘呈红斑、丘疹、小脓疱等损害,表现可伴有脱屑;自觉瘙痒、灼热或刺痛。按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面部皮炎诊治中的作用及导致面部皮炎过敏原的特点。方法:采用瑞敏TM系列接触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对139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139例面部皮炎患者中104例斑贴试验阳性,总阳性率为74.82%。其中对1项过敏原反应阳性者43例(41.35%),2项过敏原阳性者28例(26.92%),3项过敏原阳性者19例(18.27%),4项或4项以上过敏原阳性者14例(13.4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10月25例大咯血病人,男19例,女6例,年龄25~76岁;病种包括肺结核6例,支气管扩张10例,肺癌6例,肺炎3例。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及CT检查确诊。  方法:日本实得FB-17C型纤维支气管镜。常规术前处理,用2%利多卡因喉头麻醉,用纤支镜经鼻、声门、喉、气管、支气管缓缓插入病变部位,观察各叶段支气管。镜下所见:多处叶段血凝块堵塞,有些血凝块已机化。然
期刊
摘 要 方法:低血糖性精神障碍及神志变化40例,1型糖尿病1例,2型糖尿病33例,非糖尿病6例。精神障碍发作时血糖为0.15~2.62mmol/L。结果:精神障碍发作时血糖水平与基础血糖水平相关。结论:中老年人,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精神障碍或神志变化,应想到本病,及时查血糖,以免延误治疗。  关键词 低血糖 精神障碍 分析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5年11月~2006年6
期刊
材料和方法    近5年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病人24例,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65.5 岁(60~73岁),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高血压病史5~31年,平均18.5年。  急性左心衰诊断标准:血压明显升高,继而出现端坐呼吸、氣急、胸闷、咳嗽,两肺明显湿性啰音。根据既往病史及多次心电图检查,排除冠心病心绞痛。发病诱因:劳累9例,情绪激动8例,寒冷刺激7例。  治疗方法: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和探讨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形成中间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于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住有機磷农药中毒形成中间综合征病人36例,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治疗36例,治愈34例,死亡2例。结论:中间综合征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高,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 中间综合征 建立人工气道 机械通气    资料与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