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19860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3.6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96-02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一个班集体各方面成绩的好坏和班主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如何培养好一个班集体好的学习氛围呢?关键让每个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指人们意识到作为一个集体成员的尊严和荣耀的体验。如加入共青团,党组织的人都有一种光荣而幸福的体验,生活在一个先进的班级体里感到很自豪,等等。集体荣誉感能促使人们珍惜集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为班级体争光的意识,是集体成员团结向上的“凝固剂”,能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是激励人们改正缺点,积极向上,战胜困难的无形力量。所以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把引导学生爱班级,爱学校与热爱祖国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班级建设中事关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有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就会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表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相反,如果学生对自己的班级缺乏荣誉感,班集体就会失去教育功能。集体荣誉感是建设良好班集体,把学生培养成材的巨大引力场,它能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自觉自愿地为争取和维护集体荣誉而努力。集体荣誉感也是一种约束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到不能为集体征管或做了有损于集体荣誉的事是一种耻辱,而产生一种自责的内疚感,从而使每个学生为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而服从集体的决定,克服自身的缺点。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向前发展的社会,面临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在社会重视教育的表象之下,有很大的功利性趋向,青年学生的自身价值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加上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渐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转。父母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孩子身上,其表现为对子女过分溺爱,家务事全由大人包揽,学生缺乏自觉动手做家务及料理个人生活的意识。这种习惯带入学校,就自然出现班级集体中的事情很少有人主动去做,再加上由于很多学生从小在家庭里就缺少“同龄集体环境”的锻炼,对同学、对班级集体的事漠不关心就表现得更加明显,造成集体荣誉感严重缺乏。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呢
  一、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学校,每天起床后学生要整理内务,而内务整理的质量能看出一个班集体学生的精神风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和学生一起整理内务以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如何叠被子,如何让床单看上去更整洁,甚至牙膏牙刷如何摆放我都和一起去商量着完成。好的身体是学习的重要保障,所以我要求晨跑是学生尽量不请假,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不分寒暑,我都坚持陪着学生一起跑步,培学生一起完成俯卧撑。饭后和学生一起劳动......就这样通过这一件件小事,让学生感受到学生和老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让学生体验到老师在身体力行,从而做到老师所提出的每一个要求每一个行为规范的良苦用心,然学生看到每一个要求每一个规范老师都率先做到了。这,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二、花点心思,营造“家”的氛围
  在学校里,教室是孩子们逗留时间最多的地方,只有让他们爱上教室,才会重视班级的工作 “其身正,不令而行”,“一家之主”应通过自身的行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在教室里我不是老师而是一位家长,我是在以家长的身份去要求教育他们,这样也使得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老师。班级布置也是不容忽视的:我班教室的前面墙壁上挂着我班全体师生的“大合照” ——把一张卡纸划分为41份,班主任和全体学生把自己的自画像画上去,写上名字,并用框架镶嵌,用意是时刻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学生甚是喜欢。“大合照”下面还有全班同学的生日一览表,无论是哪位同学生日,我们都为他唱一首生日歌,并献上一份小礼物,哪怕只是一个本子、一支笔。一人受礼,40人感动。工作是琐碎的、费神的,然而却能把“爱的种子”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中。
  三、活动,是集体中永远唱不完的歌
  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每周一次的“让心与心的距离为零”,是同学们畅谈心里话的时间,不但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是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途径。每隔一个月,我会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和同学们进行“大家一起来”——安排一些级组的集体活动,如“拔河比赛、钻山洞、课本剧表演等等。实践证明,当全班同学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奋斗时力量是无懈可击的,于是,便有了班会课的总结——为学生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帮助学生“消化”活动中领悟出来的道理。这样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十二月底,我校举行了“大家唱,庆元旦”文艺汇演,在晚会举行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一起欢呼,一起高唱。在那一刻,我觉得我和学生间的所有的隔阂烟消云散,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升华,真正实现了心与心的零距离。
  四、发挥好集体中的榜样作用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的关心尤为关注,他们喜欢把老师的赞誉、夸奖看作是自己积极行为的结果。正因为这样,同学当中的优秀分子成了集体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榜样。在学雷锋活动月中,我在班上张贴了“寻找身边的小雷锋”的启示,利用班会课做好宣传教育,鼓励同学们积极为班级做好事。起初,同学们对这个活动抱着半知半解的态度。当我发现小张同学随手捡起走廊上的一块小纸块时,我便隆重其事,把他的事迹登记在启示上,并在班上大肆宣扬。接下来几天,班上便出现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好人好事,而我也同样事无大小地一一把它们登记在榜。发现“榜样效应”效果不错,于是,我便“对症下药”,在班上安排了德育方面的“一帮一”结对子。先在班上选出十位“榜样”——热爱集体之星、助人为乐之星、爱劳动之星等,再通过观察了解把他们和班上在行为或纪律方面表现不那么好的同学编排为同桌,并给这些对子制定相应的目标。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无形压力和期望下,“榜样”得到的是能力的培养,同桌得到的是行为习惯的规范。
  五、把集体教育带出学校
  “我们在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他认为只有在道德实践中才能修行德行。同样道理,德育教育也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更多地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實践中进行。我们的学校附近有一所福利院,上月底,我事先和福利院的负责人联系好,带领我们班的同学在那里进行了40分钟的慰问活动。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有的帮忙清洁卫生,有的和老人聊天,……活像一个个小大人。事后,我布置同学们写心得体会,从他们交上来的文章当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学生对集体荣誉的感慨:我们班代表着学校,所以要把工作做好;是老师带我们来的,我们不能丢班级的脸;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晚辈为长辈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事我们的责任……集体荣誉观的培养在这次活动中深入民心。
  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没有一个人会视自己的“家”无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集体荣誉观是德育教育的重头戏。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93-01  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意思是人不学礼仪或不懂礼仪在社会上将无法立足。可见,礼是道德规范的重要表现,教之道,德为先,道德是做人之根本。现在教育虽倡导德育为首,但实施起来总是觉得形式过多,实际太少,我认为德育为首“礼”当先。我经常对同仁们说:“虽不成才,但要成人。”德是一个人成才的前
期刊
【摘要】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一线物理教师必须重点关注的教学过程。从实验趣味性,到分组实验教学,再到实验报告的价值反馈,每一个过程都是物理实验教学需要仔细探究的部分。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探讨;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523.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90-01  物理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是一
期刊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非常重要的方面:一、独立阅读,圈点评注;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三、书面总结,写出感受。  【关键词】阅读教学;激活学生思维;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233.1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3.6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91-01  语文课程的改革强调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的特征,以“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概念,体现多重目标的综合和融合,课程目标与内容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展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期刊
【摘要】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1.1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94-01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
期刊
【摘要】有效的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富有活力的,课堂是学生展现的舞台,动态生成的精彩。在新课程背景下,从“情境—探究—合作—评价”着手,讲究“延伸—体验—实效—激励”,将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动量,让其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活动,必然能够有效地推进高中政治学科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有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新课程理念既然关注人的发展,就应该让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创造和情感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以情感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充满魅力,让学生在课中享受语文的韵味和意境、舒畅和愉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学;教学方式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1.1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84-02  我们知道班主任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一个对学生起着导航、催化和定向作用的重要人物。而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学校的大部分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又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所以我觉得能够做一个班主任,是非常了不起的,是一个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33.1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87-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1.1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9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