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l-OxA低共熔溶剂中铜的电沉积行为研究

来源 :表面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铜在氯化胆碱-草酸(ChCl-OxA)低共熔溶剂中的电化学行为、电结晶机理及电沉积历程.方法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CA)研究了铜在ChCl-OxA低共熔溶剂中的电化学行为和不同电位阶跃下的电结晶机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铜镀层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 ChCl-OxA低共熔溶剂的电化学稳定窗口为2.10 V.铜离子经过两个连续的电化学步骤还原为金属铜,两个还原峰电位(vs.Ag)分别为0.686 V(Cu2+/Cu+)和0.365 V(Cu+/Cu0),还原电位均位于正电位区,说明铜离子具有强还原性.不同扫描速度下的CV曲线表明,两个还原峰电位Ep均随扫描速度v的增加而呈现负移的趋势,符合不可逆电极反应的特征.对Ip和v1/2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线性拟合,发现Ip与v1/2之间均为线性关系,故可认为该体系中Cu(Ⅱ)的两步还原反应均是受扩散控制的,进一步计算出扩散系数DCu(Ⅱ)、DCu(Ⅰ)分别为7.27×10–9、5.70×10–9 cm2/s.在–0.60~–0.68 V下测定CA曲线,通过拟合CA曲线和理论曲线对比发现,Cu(Ⅱ)在ChCl-OxA体系中的电结晶过程符合Scharifker-Hill三维瞬时形核模型.SEM结果表明,不同沉积时间下的铜晶粒具有不同形态,如球形、短棒状等,可获得均匀、致密的铜镀层.XRD结果表明,镀层由面心立方结构(FCC)的单质铜组成,最优结晶面为(111).结论 Cu(Ⅱ)在ChCl-OxA低共熔溶剂中的电沉积过程为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电极过程,且形核机制为三维瞬时形核.在该体系中可得到均匀、细致的铜镀层,且铜镀层平均晶粒尺寸为45.34 nm.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Mg元素含量对桥梁缆索钢丝微观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在保证桥梁缆索强度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其耐蚀性能.方法 在450℃左右,在桥梁缆索钢丝表面热镀Zn-Al-xMg(x=0.5,1.0,1.5)镀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能谱仪(EDS)研究镀层的组织结构特征.通过中性盐雾试验,表征钢丝Zn-5Al-xMg(x=0.5,1.0,1.5)镀层的腐蚀速率.用X射线衍射仪(XRD)探究镀层与腐蚀产物的具体成分.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Mg元素含量变化时Zn-Al-Mg镀层的腐蚀行为变化规律.结
目的 分析A13型Al-Zn-In-Si牺牲阳极在海水、海泥中的电化学性能.方法 采用恒电流极化进行4 d的加速实验,使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电化学腐蚀过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及三维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分析腐蚀形貌及表面化学成分,对比研究了Al-Zn-In-Si牺牲阳极在模拟海水和海泥环境下的腐蚀形貌、电化学性能.结果 在模拟海水和海泥环境中,尽管Al-Zn-In-Si牺牲阳极都满足DNVGL-RP-B401的要求,但在海泥环境中,其电化学效率仅为65.97%,远低于海水环
目的 研究钨合金超声椭圆振动切削表面完整性的变化规律,为实现钨合金高表面完整性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设计单因素试验,采用单晶金刚石刀具开展钨合金超声椭圆振动切削试验,并与普通切削进行对比,研究不同切削深度下超声椭圆振动对工件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微观组织、位错密度、显微硬度以及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 普通切削或超声椭圆振动切削后,工件表面的位错密度、显微硬度以及残余应力均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亚表面的晶粒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并出现了晶粒细化.与普通切削相比,超声椭圆振动切削可以有效抑制加
深空探测过程中,探测器可能会遇到极端低温环境、极端高温环境、气体环境等极端热环境,这些极端热环境给探测器热控分系统设计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对热控设计中使用的热控材料的功能性能提出了严苛的要求.针对中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分析了深空探测中典型的极端热环境因素及其对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的影响,论述了耐温1200°C的二氧化硅气凝胶、低密度(<30 kg/m3)二氧化硅气凝胶、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吸热涂层等热控新材料在中国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主要性能表征,分析了轻质耐极端高温材料、气体环境下的高效隔热材料等新
目的 探索不同振动参数下水平振动抛磨颗粒介质的流动模式和流场特性.方法 基于离散元法(DEM),对水平振动抛磨工艺下的颗粒介质运动特性进行模拟,分析颗粒介质的流场特征和不同参数下颗粒介质的流态变化,研究颗粒介质床层高度比、空区变化和对流面积比对整个颗粒系统对流强度的影响,以及颗粒介质的平均速度对流场的影响,并通过高速摄影速度测试实验验证模拟的有效性.结果 在外部振动作用下,颗粒介质流场可分为对流区、混流区和稳流区3个区域.随着频率的增加,颗粒介质的平均速度在18 Hz达到最大,然后减小.随着振幅的增加,颗
目的 探讨低张水充盈法联合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00例经胃镜病理确诊为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分别采取低张水充盈法联合CT三期增强方式、常规CT扫描方式,分析影像学表现并且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参照AJCC第8版TNM分期标准,观察组总检出率97.00%,高于对照组患者检出率90.00%(P<0.05)。观察组T分期准确率74.00%(T1期8例、T2期9
高村至陶城铺河段是黄河下游典型的宽滩过渡型河段,“二级悬河”发育严重.本文基于断面法和2000—2016年的水沙与实测大断面数据等资料,统计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高村至陶城铺河段主槽和滩地的地形调整过程.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行后,2000—2016年主槽持续冲刷,河相系数减小,断面形态更加窄深,平滩面积增幅普遍在200%以上,但是近年来调整强度明显减弱,高-孙段调整模式既有横向小幅展宽也有垂向冲深,孙-陶段调整模式以垂向冲深为主;主槽-滩区系统逐渐从沉积模式转为侵蚀模式,主槽侵蚀速率约0.07 m/a,
目的 研究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治疗中开展一体化急救护理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于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患者进行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分析两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急救开始时间、院前反应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正常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留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4例并发症,对照组为11例,观察组抢救成功34例,对照组为29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4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晶向蓝宝石晶圆抛光结果,优化加工参数,探究晶体取向对抛光结果的影响规律.方法 选取A、C面蓝宝石晶片(50.8 mm)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以加工载荷(9.87、14.81、19.75 kPa)和抛光盘转速(20、40、60、80 r/min)为变量,以表面粗糙度Ra和材料去除率MRR为评价指标,对两种晶体取向的蓝宝石晶片进行抛光加工试验,借助3D表面轮廓仪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加工前后蓝宝石晶片的表面形貌进行对比,并根据试验结果优化加工参数.结果 A、C面蓝宝石晶片的表面
目的 分析HFMEA模式下的急救流程护理优化对AIS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12月建档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建档实施HFMEA模式下的急救流程护理优化的51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入院开始到接受治疗相关时间指标、DNT达标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结果 观察组入院开始到接受治疗相关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NT达标率88.24%(45/51)高于对照组34.04%(16/47)(P<0.05);出院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