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金场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ruime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桦甸夹皮沟这一带没有人烟。这一年,从山东来了一户人家,顺着松花江往上走,落脚到了这个地方。每天,男的种地,女的做饭,有个小孩没事,天天跟娘下河提水。这儿有一个大石砬子,从大石砬子的缝里向外喷水,冲在石砬子下边,形成一个挺大的湖。这湖里边的水很甜,水里的鱼也多,可奇怪的是抓不住。湖里有不少石头,人一抓,鱼就往石头底下跑,小孩就和娘说:“娘!娘!叫俺爹把水堵上,湖里水少了好下去抓鱼!”
  娘说:“你等一阵儿,我去喊你爹。”
  爹来了,爷儿俩堵了半天水也堵不住。第二天,爹扒了张树皮,插在石砬子缝上,一下子把水引出去了。这回湖里的水一点点少起来,爷儿俩下去一看,下边鱼海了,爹也抓,儿子也抓,可是,怎么也抓不尽,小孩就回去喊娘也来抓。从此,这一家人天天有鱼吃了。
  转眼到了冬天,浅水湖里一条鱼也没有了,只有一层黄乎乎的东西,大小不等,怪好看的,拿起一掂量,沉甸甸的,儿子顺手拿一块,到家后就扔在桌子上了。
  当年,关里关外的人都传说桦甸夹皮沟这一带出金子,可究竟在哪儿,谁也说不清,于是南来北往的人都到这里来踅摸“露头脉”。可这一家人,也不想淘金,也不想发财,只是想种种地打点粮,度度日子就行。
  这天晚上,外头下起了瓢泼大雨。天黑透了,一个老头儿叫门说:“老伙计!行行好,我是淘金的,走迷了路,借个宿吧!”
  这家当家的心眼儿好,就说:“快到屋吧。”这人就进了屋,住了一宿。
  第二天早上,这人吃完饭,背起锹镐刚要走,忽见桌子上有一块黄乎乎的东西,就说:“伙计,你这石头在哪儿弄的?”这人一眼看出这是金子,又怕惊动了这家人,于是说:“怪好玩的,给我吧!”“给你吧。”当家的说。老头儿乐坏了。他拿着这块金石,到夹皮沟镇里的金店卖了个大价钱。这消息一下子传开了,传到吊水湖边的这家人耳朵里,当家的说:“孩子,咱们快搬家吧。自古道,钱财多了,会丧命哪!”爷儿几个到吊水湖里捡出几大块金子就走了。
  他们这家一走,别人不知为啥走的,人也找不到影儿。这阵子,到这一带找金矿的越来越多。有一家,见这儿有破房子,也在这儿住下了。他们下湖打水、摸鱼,也发现了大块金子,就把大一点的扒拉扒拉带着,也搬家走了。一来二去的,就传说这一带闹鬼,谁在这儿也住不长。
  再说,东北沟“金王”韩边外的手下,有一个穷伙计,他受不了韩边外的气,不信邪,就领着一家老小搬到吊水湖旁住下来了。住了几年,也没发生什么事,倒是在湖水里发现了大块的金子。
  韩边外的一个探子报了信,说这个穷伙计发了大财,一定知道金矿的坑。韩边外一想,就和当地的大土匪“老鸡屎”挂了钩。
  “老鸡屎”是个见财眼开的胡子,一听说吊水湖一带有金子,问:“真有吗?”
  韩边外说:“已经弄出不少了。”
  “老鸡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这天晚上,报信的领着“老鸡屎”这一伙土匪,来到了这个穷伙计家。
  穷伙计问:“你们哪儿来的?”
  “走迷路的。”
  “好,到屋吧!”
  穷伙计就让屋里的给这几位收拾饭菜。
  饭吃得差不多了,“老鸡屎”从脖子后拔出刀说:“小子,今晚我们哥几个就是奔你来的!”
  “为啥?”
  “为了金子。”
  “你们要啥条件?”
  “让你说出金子的地号。”
  老婆孩子一听,都吓得哭了起来。“老鸡屎”冷笑一声说:“你说个实话,我就给你留下一双儿女,不说,四口人全不剩!”
  穷伙计看着“老鸡屎”这伙人凶眉恶眼的,心想,一定不能让这帮人得着底细,他又发现“老鸡屎”的屁股后有韩边外的“腰牌”,这才猜透这伙人和韩边外有勾搭,心里便打定主意,决不能让韩边外把长白山的金银财宝都搂到他的金库里去,想了想,就说:“说就说了吧,不过得有一个条件。”
  “老鸡屎”说:“你尽管说!”“我得把孩子先送走,你们等着,我不跑。钱财在这屋里!”“老鸡屎”一想还行,他媳妇还在。不过,得派一个人去送他和孩子,可是让谁和这穷伙计去谁也不去,都等着分金子。
  这时,“老鸡屎”一伙里有个年岁挺大的老土匪说:“大当家的,让我去吧!”
  “行吧!”
  于是,这个老土匪就领着穷伙计和两个孩子上路了。
  他们走哇走哇,来到一个老大老大的松树下,穷伙计指着一个大树洞,“扑通”一下就给老人跪下了,说:“大哥,我看得出你是好人,我的所有金子都在这儿,我死了,你就是这孩子的爹。领孩子别走这条路,你往西北走,他们撵不上,以后告诉穷人都到夹皮沟的吊水湖上来淘金吧。我要回去了!时间长了‘老鸡屎’该来了……”
  这老土匪也落了泪,领着两个孩子走了。
  穷伙计回到家里,“老鸡屎”挺乐,就问:“出金子的地方多远?”
  “不远。过去这个湖有个烂柴河,就在那儿,我领你们去!”土匪们把他媳妇也放了。
  “老鸡屎”跟在穷伙计的身后,往深山里走去。当年烂柴河一带十分荒凉,而且没有人烟,山路也很是陡峭。累得够呛,大伙才来到这里。“老鸡屎”叫土匪拿着簸箕下去淘摇,可是淘了半天,也不见一粒金沙。
  穷伙计一算时间,老土匪、媳婦和孩子们早已走远了,于是冷笑一声说:“别费心摇了,这是假的!”
  “老鸡屎”一听,气得暴跳如雷,把穷伙计活活吊死在树上了。
  多少年过去了,好心的老土匪又领着穷伙计的孩子来吊水湖淘金,而且来的穷人也越来越多,这里便成了有名的沙金场。
  选自《民间故事》
其他文献
近年,江湖上出了一个武林高手江尘子,到处打打杀杀,名声在江湖上也是响当当的。他想成为天下第一,心想只有打败或者杀掉号称天下第一的绝尘子,自己才能取而代之,才能扬名立万。  已经退隐江湖的绝尘子,在山间搭了一间茅草房,与鸟雀为伍,与野兽为群,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江尘子到处打听绝尘子的下落。    这一天,江尘子背负一柄长剑满脸杀气地找到了绝尘子,问:“你就是绝尘子吗?”绝尘子装聋作哑,答非所问,说:
期刊
1942年,经历过日伪“扫荡”和自然灾害的太行山根据地,陷入极端困难境地。针对上述情况,延安决定,地处苏北、山东的新四军拨款支援晋冀鲁豫边区军民。  如何穿越敌人重重封锁,将数千万元的款项和货物运达太行山?  为此,财经战线的地下党员,打通了“上海站”“青岛站”经由“天津站”进入太行山根据地的重要交通线,从1943年秋到1944年10月一年多的时间里,上演了一场“千里大调款”的绝密行动。  千里运
期刊
清康熙年间,因四川连年战乱,人口急剧减少,官府便采取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措施,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批湖广老百姓迁入四川。  一日,在湖南与四川接壤的地方,从邵阳一路向西而行的一户李姓家族中,当家人李老先生终因体力不支又受了凉,开始有了腹泻、发热等症状。因没有郎中医治,两日后,茶饭不思的李老先生已经气若游丝。看样子,是再也不能经受路途奔波了,一大家子只好在原地支锅搭架。  夫人忧虑不已。就在她暗自
期刊
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位七八十岁、身子佝偻的老太太站在我面前。“我是你楼下的邻居,刚搬来不久。”未等我说话,老太太自我介绍道。“您有事?”我疑惑地问。“其实,也没多大的事。我一人在下面住着,正准备睡觉,突然听到楼上隆隆声特别大,吓了一跳,就上来看看。”我带着歉意说道:“对不起,这么晚洗衣服,影响您休息了,以后我们一定注意。”“哦,没事就好。”老太太转身离去。  第二天晚上,我正在厨房收拾碗筷,门铃
期刊
我们阵管连司务长大雨在接菜的路上,捡回了一条狗。  连队离德令哈的大部队很远。每周四,大部队的供给车和连队的司务长的马车都要对着跑。交接粮油菜的供给后,双方话都不敢多说就得掉头往回赶,就这样还得两边都掐着东西日头,才不至于走夜路。  大雨是连队的第一批兵,当上司第二年接任司务长,八百里荒漠他走得最勤,也最老到,是连队外事活动第一人。他说从路上捡了一条小狗,并带回来养着,连队里几乎没有反对声音。兵们
期刊
相传很早的时候,榆树上只长树叶,并不长榆钱儿,至于榆树上什么时候开始长榆钱儿,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来历呢。  有一个刚上任的县令叫吴鸣,为人刁钻毒辣,有一年春天他坐着轿子外出巡查,半路上起了大风,一时尘沙飞扬,把抬轿子的刮得站不稳。  当轿子路过一个叫榆树村的小村庄时,吴县令就吩咐手下到前面路旁的一棵大榆树下休息,等风小了再走。  说来也巧,当吴县令的轿子一停下,他抬脚刚迈出轿子的时候,这时一阵劲风吹
期刊
宝物面世  清宣统年间,杭州一条繁华的街道有两家珠宝店,一家是百年老字号“铭珠阁”,另一家是开业不到四年的“珍古斋”。珍古斋老板名叫陈富坤,二十七八岁年纪,眉清目秀,不像商人,倒像一个咬文嚼字的读书人。铭珠阁是姓胡的人开的,家大业大,底气足,起先根本不把陈富坤这个白面书生放在眼里。哪知陈富坤很有商业头脑,少年老成,又精明练达极讲诚信,几年下来,硬是抢走了胡老板的大部分生意。胡老板了解了一下他的底细
期刊
求学巴黎,报效祖国  王守义出生于冀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种田,母亲织布为生。青年时代,正值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民不聊生之时。多亏当校长的本家王吉峰的帮助,才得以读完高小。毕业后,王守义在本村做了小学教员。  王守义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启迪,在老师王吉峰的影响和帮助下,毅然投奔李石曾在本县布里村创办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留法工艺学校学习,想留学法国,以报效祖国。  此举遭到了家庭的反
期刊
一九四八年九月的一天,早晨五点钟,北满昂昂溪车站秘密地开出一列火车,顺着洮昂铁路朝前飞跑。沿站事前也没得到通知,走到这一站,才告诉下一站,再往前就不知道了。  车上一共有十六个铁路工人,司机长老范,是个矮小精干的人。开这趟列车可真伤脑筋,个个提心吊胆的,肩膀上像压着几千斤重的担子。原来车里装的都是炸药炮弹,现在接到前方的紧急命令,要赶往西阜新。那时候东北解放军正打锦州、义县,前线需要弹药,比需要吃
期刊
宋太祖赵匡胤弹雀于后花园,某臣子称有急事求见。太祖只好见之,却因所奏之事并不很重要而发怒,责怪其扰了自己弹雀之兴。  臣子道:“我以為这事比陛下弹雀要紧。”  太祖闻言更怒,竟以柱斧柄撞其人嘴,撞落其两颗牙齿。其人俯身拾起牙齿放入怀中。太祖斥道:“你保存牙齿还想讼告我吗?”  其人答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太祖闻言自觉不妙,马上换了副笑脸,并赐金帛予以安慰。  赵匡胤虽然不希望此事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