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书画为何能“抗衰”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家讲坛》“水墨齐白石”播出后,找我讨论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的朋友越来越多。
  早在2008年3月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反复表示:中国近现代书画精品是最具投资价值的,而且升值空间巨大。可惜当时赞同的人并不多。结果,此言仅仅几个月后便得到应验,在金融风暴冲击下,当代艺术褪去了泡沫,瓷器、玉器、佛像、古典家具等也都风光不在,艺术市场一派颓势。
  然而,在一片萧条中也有例外,那就是中国近现代书画中的大师精品,这些作品价格不仅不跌,反而逆市上扬。去年年底,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更是被中国书画带进了“亿元”时代,迅猛势头依然在延续。
  
  近现代书画贵得有道理
  
  为什么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一枝独秀,成为“抗衰英雄”,许多人摸不着头脑,觉得不可思议。其实,细究其中原委,自有道理。
  我们现在说的中国近现代书画,通常是指从辛亥革命开始,到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的书画作品。如果以艺术家论,基本上是从任伯年、吴昌硕开始,到黄胄、周思聪结束。
  在这将近百年的历史阶段中,中国画坛可谓风云际会、群星璀璨,产生了多位划时代的艺术巨匠,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吴昌硕,再到后来的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等。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汇聚在一起,足以与历史上任何巅峰时期比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世纪100年必将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这就是中国近现代书画“抗衰”的第一个原因:中国近现代美术大师们的艺术成就极高。
  第二个原因,上世纪100年又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在战争、自然灾害、社会动乱等特殊社会环境下,艺术家们颠沛流离,创作的艺术品极难保存,这也就使得这些大艺术家们原本就很少的作品存世量更低。
  目前,我们知道的徐悲鸿作品,包括他的素描稿在内有2000件左右;傅抱石作品2000件左右;就连1989年才辞世的李可染先生,存世作品量也只有2000件左右;潘天寿作品800件左右;陈少梅作品就更少,可能不足400件。他们的这些作品大都被国家的博物馆收藏,能在民间得以流传的实在是数量有限。
  还有一个原因,中国近现代美术大师们,不仅画得好,而且离我们最近。从齐白石的花鸟鱼虫到张大千的孤舟帆影,从吴作人的大漠驼铃到王雪涛的百花争妍,大师们画的都是我们熟悉的生活,表达的就是老百姓的情感。所以,他们的作品深得人们喜爱,在全球华人世界里拥有最庞大的收藏群体。
  艺术成就高、存世量低、需求量大,这三者的结合意味着什么?这也就是目前中国近现代书画精品一画难求,价格不断上扬的原因。
  
  收藏书画作品有何门道
  
  那么,具体说到收藏书画作品,我们能不能总结出几条规律性的东西,让大家作为参考呢,我想还是可以的。
  首先,“买自己喜欢的”。
  收藏讲究缘份,而缘份不仅仅指机遇,同时还是兴趣,更是心境。如果单纯把收藏看成是钱的增值,时间一长就会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很纠结,令收藏艺术品中蕴含的迷人乐趣大打折扣。我的一位好友一次与我同去看拍卖预展,一进展厅,他就看到了一幅尹朝阳在1999年画的《青春远去》系列中很重要的一幅“林中嚎叫”,他马上喊了起来:“这幅画不就是画的我们吗?”画面上画的是几个即将步入中年的男子在树林中声嘶力竭的呐喊,迷茫、压抑、疑惑、焦虑,画面上的内容打动了这位朋友,他毫不犹豫地将这幅作品拍了下来。这样的收藏不仅满足了他的精神需要,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经济回报。
  对真正的收藏家来说,没有哪一次收藏不是费尽心思的。另一位好友2002年在北京荣宝拍卖会上曾见过一幅齐白石大师的《喜上眉梢》,3年后当他无意间在一个小城市的画廊再次见到这幅画时,立刻心跳不已,可待一个星期后筹足资金,再去这家画廊时,此画早已售出。为了寻得此画下落,他整整用了将近1年时间,最后终于如愿以偿,收入囊中。
  第二,“买最好的”。
  最好的才最具收藏价值。举个例子,众所周知周思聪是当代很多知名画家的老师,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女画家之一,她在去世前创作的为数不多的荷花作品被公认为是其艺术成就的最高峰。几年前,一位收藏家为了收藏其中一幅“荷花作品”,竟花了近30万元,远远超出了当时10万元左右的市场价格。但行家心里都清楚,这样的作品是最具升值空间的。
  第三,“买够得着的”。
  收藏有地域性,艺术家因其成长、生活的地域不同,其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格、流派。对于我们来说,收藏投资则要尽量选择离我们比较近的艺术家,比如说我们生活在北方,就尽可能去收藏“京津画派”画家的作品。因为这些画家们就生活在燕赵大地,很多好作品都留在了这里,去一趟北京画院齐白石纪念馆,马上就能看到最好的齐白石真迹,能非常方便地获得对画家、画作最直接的感受。
  四是,“买还没涨起来的”。
  尽管目前中国书画、油画等艺术品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但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机会还是有的。要想在收藏方面真正有所收获,必须要下一番苦功,进行全面认真地研究。哪些画家的作品值得买,为什么值得买,自己要做到心里清楚。齐白石的作品已经很贵了,那王雪涛、李苦禅呢?只有经过认真努力的钻研,才可能掌握蕴含在收藏中的无穷奥妙。
  对于收藏之道,我们套用一下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即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集中精力,逐个收藏”。即便并非天生富足,但凭借勤奋积累,也许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收藏之乐。
  
  作者简介:
  吕立新,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理事、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授课专家。
  2010年,吕立新因受邀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水墨齐白石”而被大众所熟悉,引发了全社会关注、研究齐白石的新一轮热潮。
其他文献
11月2日,北京,初雪映日,在安慧北里一个僻静的军队家属院,站在记者面前的罗箭少将儒雅温和。  罗箭,共和国第一任公安部长罗瑞卿的长子,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原副政委。  父亲的起起落落,让罗箭也难以置身事外。当父亲出现在他的记忆里时,他的眼神会注视着客厅的墙上:开国大将罗瑞卿的黑白照就在眼前。    罗瑞卿上任目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1949年4月,时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19兵
从“房地产商”到“城市运营商”,北大资源集团正谋求房地产业领域里的华丽转身。  7月16日,方正集团旗下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运营及物业经营管理的集团公司——北大资源集团与河南省开封市政府在郑州举行“开封新区合作开发”签约仪式,计划总投资约百亿元,将开封新区35平方公里的土地打造成“国际化的生态漫城”。  北大资源集团首次以“城市运营商”的身份进军中原。    缘何携手开封?    这是一场
继续领跑“金砖四国”    北京时间9月8日15点,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公布《2009-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下称《报告》),在全球133个参评经济体中,中国的排名由去年的第30名上升l位,排名第29位,并且继续领跑“金砖四国”。    亚洲经济脉搏强劲    世界经济论坛从1979年开始就对每个国家的竞争力进行评判,是目前国际上从事竞争力评价最著名的机构
8月2日,对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以及李书福来讲,算是功德圆满了,原定的2010年第三季度完成沃尔沃资产交割正式划上了句号。  从此,世界上著名的沃尔沃轿车公司(下称“沃尔沃”)跟了吉利,跟了中国!  一度有那么多的质疑,及至到现在仍然还有声音在争论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能力,不过,吉利收购沃尔沃已经成功走过了半程。而最终能否修成正果,就要看吉利如何消化了。    吉利凭什么收购沃尔沃   
“我在这里代表四川,代表四川人民,向所有為我们提供过帮助的援助者、援建者鞠一躬!”  9月20日,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省(市)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缓缓起身,眼睛望着台下一个个胸戴红花的援建者代表,深深地鞠了一躬。  四川媒体在报道中写到:对四川来讲,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表彰大会——被表彰的主角,不是四川人,胜似四川人。他们,是来自18个对口支援省市的灾区一线援建者
广州保税区广保大道上绵延一公里长的商贸街俨然是个大工地,沿街商铺正在忙着装修。  7月9日,中国第一家国际酒类交易所(下称“酒交所”)将在这里开业。继纽约、伦敦之后,全球第三个酒交所——广州保税区国际酒类交易中心(下称交易中心)项目近日正式启动。  为揭开酒交所的神秘面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中国酒市场进入黄金时代    酒交所为何能落户广州?“这是市场推动的结果”,广东省
8月18日,央行宣布,允许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港澳地区人民币清算行、境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参加行等三类机构,以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即日起开行试点。  中国债券市场终于对外开放。这一开放,意味着中央政府开始为人民币国际化构建回流通道。  日前,香港在更大程度上放开了人民币业务,但人民币不能只回流到香港,一定是要通过香港构建第一道风险屏障,然后有序地通过香港回流内地。  回到内地的人民币资金
如果牛奶出现问题,那就去查查奶牛;如果奶牛出现问题,那就查查养殖场;如果养殖场出现问题,那就查查饲料;如果饲料出现问题,那就查查饲料厂商……  食品源头可追溯,已经成为保障奥运食品供应安全的重要措施。  有专家指出,北京奥运会的食品安全工作具有五大特点:一是规模大,将接待各国代表团、工作人员、新闻媒体等近25万人,现场观众700万人次,预计供餐超过1300万份;二是奥运食品种类多、标准高;三是持续
贾慧贤自幼跟舅舅学习中医,从18 岁起开始给人看病,后在北京天桥医院当医生,后经过5年的中医大专函授教育,拿到国家中医医师资格。1990年,应朋友之邀,前往西班牙行医,一待就是6年。贾慧贤说:“中医在西班牙着实‘火’过一段时间,当地人都觉得我特别神奇,像‘巫师’一样。”后来,“国外中医市场变得鱼龙混杂,有学了几天皮毛就敢扎针的外国人,一些越南人也冒充中医。”再加上家人不习惯国外的生活,有些心灰意冷
赵本山曾在小品“卖拐”中活灵活现地饰演了一个“医道高明”的江湖骗子,众人为之捧腹之余多半未曾想到,这等荒诞至极的剧情会在真实生活中广泛复制。  一个除了名字没剩下多少“真货”的“养生大师”,靠着绿豆、茄子、白萝卜竟然能把其15分钟坐堂费卖至2000元天价且一号难求,此等闹剧,不能不让人喟叹:希望与现实怎堪比对。  而今张悟本光环褪尽,众多论者挥舞“制度追问”这柄利剑,锋芒直达“看病难”、“看病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