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提问,出智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i_w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都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加以了解。
  关键词: 有效提问 地理课堂 教学效率
  有效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激起感情波澜,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提问要启发与探究并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他强调“发现法”在教学中应该广泛运用,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力“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那些使人兴奋的观念”,鼓励学生自己学习、探索。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只是启发和引导,而不是预设学生学习的轨道。
  典型案例:教学《人口》图1.11我国人口密度图,在分析人口分布特点时,我提出以下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究。
  教师:什么是人口密度?
  学生:答不出。
  教师: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所拥有的人口数。人口密度=人口/面积。
  教师:计算我国的人口密度,并对比世界人口平均密度。
  学生: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教师:我国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400人/平方千米以上?
  学生:北京、成都、上海、广州、郑州、武汉,等等。
  教师:我国哪些地区人口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
  学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教师:人口密度不足1人/平方千米的是什么颜色的图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学生:蓝色,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等等。
  教师: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大致以什么为界?
  学生:东部多西部少,大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
  课后我一直在思考,对于一幅意思表达很清楚的地图,是否需要层层设问让学生掌握知识?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如果教师通过提问带着学生一起读图,则并不能很好地测试他们的读图析图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改变了策略,先让学生自己读图,碰到不懂的、不会的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还有不会的再全班一起讨论或是我在其中适当的引导,解决难题。最后我提了一个问题:“怎样计算人口密度?”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小组讨论,很快就得出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个公式还不容易忘记。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而探究式学习强调课堂上教师要适度地“放”,而不是完全地“控”,是学生自己“发现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但是,要教师转变观念到付诸实践需要时间。
  二、提问要有实效性,重质量而非数量
  课堂教学中如果只为追求师生互动的效果,加大课堂提问的数量,则虽然课堂上很热闹,但实际效果可想而知。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认为很轻易地回答,而回答问题只是读教材的过程,则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提问要实现预期目标,并且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的话,教师首先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推敲,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
  典型案例:《世界的气候》,在掌握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后,对于需要学生掌握的主要气候的特征,我利用学生暑期去英国参加夏令营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机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教师:去英国伦敦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同学能不能为大家描述一下伦敦夏季气候有什么特点?
  学生:夏季气温没有我们这高,经常阴雨绵绵。
  教师:(课件展示)伦敦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哪位同学能够总结伦敦的气候特点?
  学生:全年温和多雨。
  教师:很好,那上海夏季气候又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上海夏季气温很高,夏季有的时候降水很多,有的时候没什么降水。
  (有学生指出:梅雨天气的时候下雨很多。我及时表扬了两位学生,尤其是知道上海有梅雨天气的学生)
  教师:(课件展示)上海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总的来看,上海夏季降水是多还是少?夏季降水很多的。哪位同学把上海的气候特点告诉大家?
  学生:上海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气温不高不低降水少。
  教师:(明确)上海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在讲授初中地理课时,可以找一些学生感兴趣并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三、提问注重预设,缺少生成
  教师上课前都要进行备课,预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规划相应的教学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问是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换句话说是怎样让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跟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思维走。对于不同认知水平、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个体,教师要善于发挥聪明才智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适时地变换问题,调控学生思维方向和自己的教学方向。
  典型案例:《地球和地球仪》一节中认识纬线和经线,由于2008年我第一年工作,在课堂上还很稚嫩。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中的地球仪,纬线有什么特点?
  学生1:总共有7条(有学生反对,认为数量不是7条)。
  学生2:纬线是圆的。
  教师:纬线有很多特点,首先我们来看是什么形状(接着阐述长度、数量和指示方向)。
  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理会学生的“发现”,而是按照心中预定的“教学设计”先讲解形状特点,依次分析长度、数量和指示方向特征,忽视课堂上学生的动态生成。课堂上一味要求学生按老师的思路走下去,对于刚接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引以为戒。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教师在教学中对课堂提问行为做深入研究,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对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培养创造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有效课堂提问的基本条件分析.
  [2]地理教师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要。“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教学更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者通过教学实例介绍了“理实一体化”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计算机 教学应用  中等专业学校旨在培养具有一定文化和专
摘 要: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深入挖掘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对历史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就将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导入 疑问 引导情感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同时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
摘 要: 本文首先对传统政治课堂教学环境和人文化政治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了分析,得出新课改的必要性、创造人文化课堂教学环境的必要性;其次较详细地阐述了人文化政治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四点关系和创造人文化政治课堂教学环境的四点尝试;最后对人文化政治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人文化 政治课堂教学环境 政治教学  1.引言  新课程改革推行一段时间以来,教学的软硬件已配套更新了许多
摘 要: 初中思品教学工作应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情感渗透等方面下工夫,将思品教学与迎接新的生活、安全意识培养、抵制不良诱惑、耐挫能力培养、法制意识培养等结合起来,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初中思品教学 安全意识 不良诱惑 耐挫能力 法制意识  在初中教学工作中,思品学科承担着知识传授与思想熏陶的双重职能,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对其思想观念的引导具有积极意义,能帮助学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知识、提高自我文化修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使历史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新课程改革后,历史教学的目标从原先的仅仅教授历史知识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历史教学者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一、关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  相较于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