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璧君服刑记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thylif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始终追随汪精卫,终至成为汪逆汉奸集团的重要成员
  八年抗战落下了胜利的帷幕,汉奸头目纷纷落网,汪伪政权第一夫人陈璧君也于1945年9月12日,在羊城被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与军统局广州站主任郑介民设计诱捕归案。
  陈璧君,字冰如,原籍广东新会。1891年11月5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乔治市,为南洋华侨富商陈耕基之女。
  1907年夏,16岁的花季少女陈璧君与前来槟城宣传革命的英俊青年汪精卫相识,对汪一见倾心,随之便加入孙中山组织的中国同盟会庇能分会,决心相随汪精卫从事革命活动。
  1909年,陈璧君随汪精卫赴日留学,被孙中山指定留在同盟会东京总部工作。
  1910年,陈璧君随汪精卫等赴北京谋刺清廷摄政王载沣,不幸事泄,汪精卫被捕。陈璧君不辞辛劳,往返于北京、南洋之间,四处周旋,设法营救。
  1911年武昌起义两月后,清廷释放了汪精卫。
  1912年5月,陈璧君与汪精卫结为伉俪。
  婚后,约有四五年时间,陈璧君随汪精卫在法国、南洋、香港等地或留学,或从事革命活动。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军政府,陈璧君随汪精卫回广州追随在孙中山左右。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璧君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从1926年起,陈璧君历任中国国民党第二、四、五屆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党部妇女委员、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陈璧君积极支持汪精卫对日妥协的路线,于1938年12月19日,随汪精卫逃离陪都重庆,飞往越南河内,叛国投敌,成为汪逆汉奸集团的重要成员。
  之后,历任汪伪政权的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副主席、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指定委员、东亚联盟中国总会常务理事等职,积极支持汪精卫投敌卖国的“和平反共建国”方针政策。
  1944年汪精卫死后,陈璧君南下广州任日伪广东政务指导员,紧紧控制汪伪广东省政府。
  二、陈璧君仍以第一夫人自居,稍不如意即大吵大闹
  1945年11月初,负责看守的军统局一个姓徐的科员告诉被囚禁在广州“市桥皇帝”、伪师长李辅群宅邸二楼的陈璧君:“上面已来了命令,汪夫人等日内将被送去南京解决,请先把手表、钢笔等贵重物品暂交我们保管。这是上峰命令,请您不要难为我们。”
  陈璧君一听,愁云满脸道:“去南京解决?看来不是杀头,就是终身监禁。三尺斗室,终年不见天日,如何吃熬得过。我有受死的勇气,却没有坐牢的耐性。”
  “估计会用政治手段解决,不会交司法审判的,汪夫人不必有所顾虑,为时也不会太久了。”徐科员是了解内情还是出于宽慰,陈璧君不得而知:“假若真的不交司法审判,那就谢天谢地了。”
  徐科员走后,陈璧君双手合十,连念“阿弥陀佛”。
  11月14日上午,一架美国军用飞机从广州白云机场升空,机上载着陈璧君及其长女汪文惺、次女汪文彬、外孙女何冰冰,还有伪广东省省长、汪伪中央政府前外交部长褚民谊,以及伪广东省四个汉奸厅长。褚民谊是陈璧君妹婿,也是汪精卫、陈璧君的心腹干将。
  飞机至南京机场着陆后,陈璧君一群人被押上等候在那里的囚车,开往宁海路25号军事委员会所属的看守所。
  陈璧君长子汪文晋、女婿何文杰也已被逮捕,也关押在宁海路25号。母子见面,相对凄然。
  关押在这里的大汉奸,还有汪伪政权第二号人物、在汪精卫死后代理伪国民政府主席的陈公博。
  入看守所的第一天,陈璧君就做河东狮吼,“一鸣惊人”!
  那一天,送至这里拘押的汉奸有数十人之多,按规定,应点名检收。当看守点到“陈璧君”时,无人答应。
  “陈璧君!”看守加大嗓门,又喊了一声,同时瞪起眼睛,在犯人中扫视,看其神态,被喊之人肯定要被训斥一顿。
  “陈璧君这个名字是你叫的吗?”陈璧君瞋目怒斥:“你不过是个混饭吃的小牢子,配这样称呼老娘?当年国父孙先生也不曾这样叫过我,你们的蒋委员长也不敢直呼老娘之名,胆大妄为透顶!”她边说,边逼向看守。
  看守被她一顿训斥,竟茫然不知所措,怔怔地望着她,一步一步往后退。
  “请汪夫人息怒。”看守所所长徐文祺赶忙跑过来把那看守推到一边,朝陈璧君点头为礼,满脸堆笑道:“他刚来,不认识汪夫人,夫人您多包涵。”
  “原来是徐科长,你什么时候管理牢狱的?”陈璧君脸呈惊异之色。
  徐文祺一脸尴尬相:“蒋委员长格外开恩,让我戴罪立功,来看守所服务,充当所长。”
  徐文祺本是汪伪政府行政院庶务科长,摇身一变,竟成了蒋记国民政府的官员,肩负监管汉奸要犯的重任,别具讽刺意味。陈璧君不由不感叹一声。
  “汪夫人,您一人住3号房间,请上楼。”徐文祺边说边伸出右手,做了个“请”的手势。他像是愧对往日的主子,低着头不敢仰视。
  “啊呀,我既有心脏病,又患高血压,日夜要人陪伴看护,徐科长高抬贵手,能不能让我挑几个人,与我同住一处,好有个照应。”当着这位老部下的面,陈璧君毫不转弯抹角地直提要求。
  按职责范围,徐文祺作为看守所所长,是有权处置此事的。然而,他考虑到自己好不容易被国民政府收用,须时时事事小心,稍不谨慎,不但饭碗难保,更恐变为阶下囚,故而不敢自作主张,带着歉意道:“待我向上峰代为请示。”他瞥见陈璧君脸色不太好看,忙补充说:“汪夫人的要求亦属正当,我将尽力促成之,夫人您稍等。”说完匆匆去办公室打电话。
  不一会儿,徐文祺兴冲冲来向陈璧君报告说,上面同意她的要求。她于是选定儿子、女儿、女婿、外孙女、褚民谊及伪实业部长陈君慧,一同住在二楼。
  徐文祺令看守将各人房间上锁,陈璧君拦住道:“上了锁,各人就出不来了,我一日三次吃药,还有扫地、刷马桶、拖地板、洗衣服,都得靠他们帮忙,总不能事事叫你来开锁。这样吧,你只把楼梯口门锁上便了,各人的房间不要锁。”口气神色,俨然命令。   徐文祺沉吟片刻后说:“这可以考虑,但汪夫人必须约束各人,没有事的话,就不要出自己的房间,希望夫人能体谅我的责任与难处。”原来徐文祺已知道当局的意图,因陈璧君是要犯,身份特殊,又未经审判,只是暂时拘押,可给予特别优待,只要不碍安全即可。
  “徐科长照顾我,我当然不会为难你。”陈璧君遂把众人召来,当场作了叮嘱吩咐。
  陈璧君与外界隔绝,吃的是名副其实的囚粮了。然而,陈璧君仍以第一夫人自居,稍不如意即大吵大闹。
  一日,陕西省警备总司令部稽查处处长徐远前来南京公干,听说陈璧君已收押在宁海路看守所,出于好奇,经请示批准,以来看守所参观为名,想一识这个大人物的模样。
  徐远身穿笔挺呢质军服,佩着少将军衔,在警卫簇拥下,步入看守所。
  “陈璧君关在什么地方?叫她出来!”徐远人未到而声先至。
  自从进看守所那天训斥那位不知趣的看守后,看守所上上下下,没有人再敢对陈璧君直呼其名了,每有事传呼时,也都尊称“汪夫人”,或称“陈先生”。今日忽听得有人高声叫她的名字,且明显口吻轻视,陈璧君自尊心大挫,气得脸都歪了。
  她从房间里踱将出来,强压住满腔怒火,先抑后发,慢悠悠地问道:“什么人喊我?有什么事啊?我就是陈璧君。”
  陪同徐远上楼的看守所所长徐文祺,在徐远直呼陈璧君名字时,便暗叫“不妙”,却又不便劝阻。及至陈璧君出现在门口,觑见其眉宇间隐现的怒容,情知一场闹剧不可避免,但他仍力图挽救,忙抢前一步,向陈璧君一鞠躬:“汪夫人,这位是陕西省警备总司令部来的徐处长,想见见夫人。”
  “何事要见我?去哪里谈?”陈璧君梗着脖子,一眼不眨地盯着徐远。
  徐远也曾听说陈璧君性情傲岸,又见徐文祺对她如此恭敬,感到刚才过于唐突,忙摘下军帽,立正鞠躬:“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事,只是想认识一下汪夫人。”
  见对方卑躬,陈璧君益发气盛,脾性大发:“你凭什么直呼老娘的大名?你们的蒋委员长见了我,也要颔首致礼,称我一声‘汪夫人’。一个小小的处长,竟敢这样对待老娘!一介武夫,不知礼貌,你没有资格和我讲话,去吧!”说罢倏地转身进了房间,顺手把门用力一推,砰然作响。
  徐远遭训斥奚落,满脸尴尬,只得沮丧下楼去了。
  三、陈璧君拒不认罪,大闹法庭
  1945年11月23日,國民政府颁布《处理汉奸案件条例》,12月6日,又公布《惩治汉奸条例》,明令依据《特种刑事案件诉讼条例》,由高等法院及其分院审理汉奸,并昭告,凡通谋敌国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陈璧君闻讯后业已抱定决心,即使遗臭万年,也要死得轰轰烈烈,忧惧而死,有辱声名。
  1946年3月初,陈璧君、陈公博、褚民谊、梅思平被从看守所提出,登上囚车,押赴苏州,关在司前街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交司法部门正式宣判。
  3月28日,江苏高等法院检察厅以汉奸罪对陈璧君提起公诉。
  4月16日下午,江苏高等法院开庭公审陈璧君。
  由于陈璧君是汪伪政权第一夫人的特殊身份,苏州市民或出于好奇,或出于仇恨,倾城而出,列于囚车经过的街道两旁,都想一睹她的“尊容”。正如《申报》次日报道的那样:“高等法院满坑满谷,争看头号女汉奸。”
  审判长孙鸿霖、检察官韦维清、首席推事石美瑜、推事陆家瑞、书记官秦道立等入庭升座毕,传令带被告。
  陈璧君神态骄蹇,微含笑容,身穿蓝布旗袍,架着金丝边眼镜,在女法警及宪兵挟护下,由候审室进入法庭,被押上被告席。
  2点25分,审判长孙鸿霖按惯例询问被告年龄、籍贯,又问财产多少。陈璧君别转头:“都已给政府没收了,你们应当比本人查得更清楚,还问什么?”口气中显得十分不耐烦。
  接着由检察官韦维清宣读起诉书。读完起诉书后,由被告答辩。陈璧君早就横下一条心,要在法庭上着力表演一番,对汪伪政权的卖国罪行矢口否认,称起诉书中所列各点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强加于人”,与检察官展开针锋相对的舌战,矛头直指蒋介石。她把蒋介石在抗战前暗中勾结日军,及抗战初期通过德国大使陶德曼从中斡旋,欲与日军媾和诸事的底牌通通翻了出来,时间、地点、事实并举,旁听席上骚动起来,一片窃窃私语声。
  国民政府的法庭,竟然有犯人公开攻击最高领袖蒋主席,这还了得?首席推事石美瑜又怕又急,忙摇铃呵斥制止,审判长孙鸿霖也起立警告:“与案件无关的事不得乱说!”
  陈璧君毫不理睬,依然指手画脚,俨然演说一般:“若说汪先生卖国,重庆统治下的地区,由不得汪先生去卖,东北三省、华北、华东大片土地早已被日军占领,还不都是蒋委员长拱手让给日本人的?汪先生没有断送过一寸土地,相反只有从敌人手里夺回权利。就拿广东来说,日军进攻时,省府高级长官闻风而逃,何曾尽过守土之责?这是蒋委员长的责任,还是汪先生的责任?”
  她向审判席上投去一瞥轻蔑的眼光,“美其名曰要我答辩,还说是被告的权利,我才讲了几句,就又不许讲了,身为高等法院官吏,连基本的法律知识都不懂,这不是贻笑大方?君昏臣庸,战场上,蒋介石用的都是常败将军,后方,又都是些尸位素餐的瘟官,你们几位也在此列!”
  陈璧君话始毕,旁听席上发出一片笑声,有几个竟鼓起掌来。人们一向不满蒋介石消极抗战,大小官吏昏昏然,却敢怒而不敢言,现在由陈璧君的嘴巴代为发泄,岂能不乐?陈璧君却误认为博取了听众的同情,声音愈响:“汪先生创导和平运动,赤手把沦陷区收回,又赤手治理之,今又完璧归还国家,不但无罪,而且有功。汪先生大有学问,具大智大勇,是值得钦佩的伟人!”
  检察官韦维清责问陈璧君:“被告称汪逆精卫是值得钦佩之人,其实汪逆之基本观念,均属荒谬错误,汪逆之言行,皆违背中央,逆历史潮流而动,其学问也诚无用。”——他突然想起了历史上的大汉奸秦桧——“秦桧也很有学问,但品格极卑。”
  “秦桧有什么学问?检察官说他很有学问,简直是无稽之谈。”陈璧君半是责问,半是嘲讽。   “秦桧是状元,当然有学问,你懂不懂?”韦维清声色俱厉。
  “状元不过起承转合、做做格式文章而已,这就算学问?我看你连什么是学问都不懂!”陈璧君岂能买他的账?
  “汪逆精衛只有卖国的学问。”韦维清满脸愠怒,“廉耻丧尽!”
  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一个说是,一个说非,争辩起秦桧的学问来了。听众对检察官纠缠于古人与死人,离题争论不休深为不满,一时议论纷纷。
  孙鸿霖见陈璧君大放厥词,旁听席上秩序越来越乱,便宣布被告停止答辩,令陈璧君的辩护人高浚为被告辩护。高浚是法庭指定的被告辩护人,当即起立辩护,大意为日人横行,被告尚能勉力维持治安,又被告身患多种疾病,似可稍加原谅云云。
  4点35分,宣告辩护结束,定于22日判决。
  4月22日下午2点半,陈璧君被押上被告席后,审判长孙鸿霖从座位上站起来,手捧判决书,琅琅开读:
  “被告:陈璧君,女,年龄五十六岁……因汉奸案件,经本院检察官起诉,本院判决如左:
  陈璧君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无期徒刑,褫夺公权终身。全部财产,除酌留家属必须生活费外,没收。”
  “如被告不服,可以向最高法院上诉”。孙鸿霖目视陈璧君,“这是被告的权利。”
  “我对判决绝对不服,但也绝对不提出上诉。”陈璧君脸上表现出一丝冷笑,“所谓开庭审判,允许上诉,形同演戏,只能欺骗三岁小孩。判我无期徒刑,是当局早作决定了的,高等法院也好,最高法院也好,必须遵守。上诉的结果,必然还是与初审一样,绝无更改的可能。对于这一点,你们清楚,我比你们更清楚!”
  审判长面红耳赤,对陈璧君斥责道:“不许污蔑神圣法庭!”
  陈璧君哈哈大笑:“什么神圣法庭?你们其实是被蒋介石一手操纵的牵线木偶!”
  陈璧君被判无期徒刑后,送进苏州狮子口江苏第三监狱服刑。由于拒不认罪,又精神上受刺激,陈璧君傲岸凶悍如旧,动辄吵闹,以绝食相威胁,狱方对她毫无办法,为防出什么意外,故而多有迁就,称呼也仍是“夫人”。
  四、苏州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江苏第三监狱,陈璧君也就成了人民解放军的阶下囚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精锐丧失殆尽。南京政府一片混乱,内外交困,蒋介石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行总统权力。
  1949年初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饮马长江北岸,随时准备过江横扫江南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统治集团惶恐万状,为应变计,1949年2月4日,南京政府行政院议决,政府迁往广州,并对关押在狱中的汉奸作出一项特殊规定:凡判处有期徒刑的,一律开释;判处无期徒刑的,转移台湾。然而尚未来得及转移,中国人民解放军便于4月21日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接着,苏州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江苏第三监狱,陈璧君也就成了人民解放军的阶下囚。
  5月27日,大上海解放。华东军政委员会司法部门认为,相比之下,上海提篮桥监狱的条件较之苏州监狱的条件好得多。便决定把陈璧君这个特殊的犯人从苏州移解上海,以利其改造、养病。
  转入提篮桥监狱的那一天,提篮桥监狱的管教干部接过苏州来人移交的犯人档案袋一看,想不到大名鼎鼎的汪伪“第一夫人”就在眼前,不禁脱口而出:“你就是陈璧君!”
  “对,我叫陈璧君。”陈璧君一向认为,共产党强调斗争,六亲不认,担心要遭惩罚,所以不敢像在国民党监狱里那样摆“第一夫人”的架子,但从口气到神态还是“不卑不亢”。
  “跟我来。”管教干部提起她的行李,领着她去了牢房,又帮她铺好床,和颜悦色地叮嘱了有关事项,临走时说了声“再见”。
  “共产党的看守倒蛮客气的,这是什么意思?”陈璧君倒有点拿不准,思忖道:“想软化我?还是先礼后兵?”
  由于陈璧君一案具特殊性,加之她身患数种疾病,根据上级指令,监狱领导给予适当的宽大待遇,所住牢房的通风、光线、防冻保暖,以及饮食、饮水等方面都给予她革命人道主义的照顾,允许她自订一份《解放日报》;允许其亲属故旧探监,送日用品。征得她同意后,安排两个女犯与她同居一室,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当管教干部找到她谈话,要她认罪服法时,仇视共产党甚于蒋记国民党的陈璧君翻起眼睛,没好气地说:“我有什么罪?不过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而已,认罪服罪?哼!”
  “你这是什么态度?”管教干部严肃地指出,“你出卖祖国,为日本侵略者效劳,是不争的事实,这难道不是有罪于国家和人民?”
  又有一次,管教干部叫她以书面形式检讨汉奸罪行,她瞪起眼睛说:“我只有一部革命史,没有什么罪。”几天以后,竟然上交了洋洋洒洒近两万余字的《自白书》,从小标题到内容,只有表功,没有一点罪行。大肆吹嘘自己如何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为革命捐献重金;如何冒九死一生潜赴北京谋刺清廷大员;如何参加反袁护国斗争,协助孙中山重组政府及改组国民党,又是如何协助汪精卫发起“和平运动”……
  看过她的《自白书》后,管教干部找她谈话,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指出:“你人生的前期对中国民主革命有功,这我们并不否认,但简略带过就可以了,应把重点放在检讨罪行上。”
  “我写的已简无可简,”陈璧君气势汹汹,“我早就告诉你们,我只有一部革命史,并无罪行可写!”
  管教干部严肃地指出:“你背叛国家、民族,与日本侵略者沆瀣一气,你必须老实地认罪服罪。”接着管教干部对其卖国有功的谬论一一严加批驳。她却狡猾地说:“我是反蒋的,你们也是反蒋的,应该是同志,为什么和蒋介石一样对待我?”针对她的谬论,管教干部只简单地回答她一句:“你和蒋介石的矛盾与我们和蒋介石的阶级矛盾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五、得悉陈璧君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后,宋庆龄与何香凝有心拉她一把
  宋庆龄与何香凝,早年曾和陈璧君共事多年,同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既有同志情谊,又有私人友情。得悉陈璧君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后,宋庆龄与何香凝有心拉她一把。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期间,即将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宋庆龄与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候选人的何香凝一起去见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陈璧君的问题与汪精卫不同,是叛國投敌的参与者,而非决策人,建议在适当时候视其态度给予特赦。毛泽东与周恩来了解陈璧君从革命者沦为汉奸的经历,表示尊重宋庆龄、何香凝的意见。毛泽东当即作了表态,说“陈璧君是个很能干,也是个很厉害的女人,可惜她走错了路。既然宋先生、何先生为她说情,我看就让她写个认罪声明,人民政府可以下令释放她”。
  当晚,宋庆龄与何香凝经过一番斟酌,由宋庆龄执笔,给陈璧君写了一封辞情恳切的信:
  陈璧君先生大鉴:
  我们曾经在孙中山先生身边相处共事多年,彼此都很了解。我们十分尊重你,对你在抗战胜利后的痛苦处境,一直持同情态度。过去,因为我们与蒋介石领导的政权势不两立,不可能为你进言。现在,时代不同了,今天上午,我们晋见共产党的两位领袖,他们明确表示,只要陈先生发个简短的悔过声明,可马上恢复你的自由。我们知道你的性格,一定难于接受。能屈能伸大丈夫,恳望你接受我们的意见,好姐妹殷切期待你早日在上海庆龄寓所,在北京香凝寓所畅叙离别之情。
  谨此敬颂大安
  庆龄(执笔)香凝
  1949年9月25日夜于北京
  陈璧君并未欣领宋庆龄和何香凝的善意,她回信婉拒,大意是:共产党要我悔过,无非还是持蒋政权的老观点,认为我是汉奸,汪先生和我都没有卖国,真正的卖国贼是蒋介石。这不用我历数事实,二位先生心中有数,共产党心中有数,正由于二位知道我的性格,我愿意在监狱里送走我的最后岁月。衷心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六、“我反共大半辈子,却受到共产党如此优待,实是始料未及”
  陈璧君拒不认罪,甚至认为共产党不该关押自己,一段时间内在情绪上与管教人员极端对立。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困难,监狱响应国家号召,宣传增产节约,她嗤之以鼻:“犯人的生活水平是最低的,怎么个节约?除非不给我们吃穿。”
  1950年中共中央号召开展整风运动,她在犯人中挑唆:“外面整好了整里面,大家要有准备,我是不怕,大不了上断头台。”
  朝鲜战争爆发,志愿军入朝参战,她幸灾乐祸地说:“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了,美国人有原子弹,共产党能赢?”
  为鼓励犯人接受改造、重新做人,狱方召开奖惩大会,给一批改造好的罪犯减刑。她不以为然地说:“最多减二三年,无期徒刑减为20年,等不到出狱就老死了,等于不减,还不是骗人的把戏?”
  陈璧君这番话被汇报了上去,管教干部找她谈话,批评说:“你这是煽动犯人对抗政府的改造政策。”她振振有词地诡辩:“你们不是要求我暴露思想吗?我是暴露思想,不是煽动,不该给我扣帽子。”
  尽管陈璧君对党和政府抱有敌意,不愿认罪,但管教人员依然对她耐心进行改造、教育,热情挽救,当她生病时,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及时给予治疗。1952年11月,陈璧君肛门出血不断,经医生检查,是由痔瘘引起,须施行手术。管教人员将她抬送医院,切除了肛门瘘管。因出血过多,又给她输血,经半年精心诊治护理,才病愈出院。
  陈璧君在上海提篮桥监狱服刑期间,前后八次入院治疗。八次住院时间计4年又11个月,这就是说,陈璧君生命的最后10年中,有一半时间是在医院里度过的。
  她每次住院,院方总是尽力医治,悉心护理,并为她增加营养,给她进食牛奶和高蛋白的菜肴。手术后一段时间内,她的起居不能自理,护理人员不但给她洗换衣服,还要服侍她大小便,绝无厌烦之色。平时,她有什么要求,只要不违反监规,狱方尽可能给予满足。
  国民党大溃败之时,哪里还顾得上监狱?苏州解放前夕,国民党监狱中的条件日差一日,陈璧君连饭都吃不饱,生了病也无人过问,而今在人民政府管理的监狱里受到人道待遇,这是陈璧君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她忍不住偷偷对同室的女犯说:“这里条件比苏州时好多了,吃的住的都好,还给我做了全面体格检查,而在那边,整整三年从未检查过。我反共大半辈子,却受到共产党如此优待,实是始料未及。”她讲这番话,并非思想意识发生了转变,且听她后面一句:“我的身份就是与众不同嘛!”随之洋洋得意,大讲自己如何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如何与蒋介石唱对台戏,一斗再斗……
  七、“我不能通过劳动便不能改造,便无机会再为人民服务和回归革命营垒”
  冬日将至,陈璧君翻出一件套着外罩的棉衣,说是腋下裂开了一道口子,要女看守为她借来一副针线,自己补起来,连放风半小时也未出去散步。新来的女管教干部以为陈璧君病了,便来囚室探看。
  “哎呀!”只听一声惊叫,陈璧君的手指被针刺破了。女管教干部急忙掏出雪白的手帕,为她揩去血丝,然后捏住伤口止血。
  “怎么样,我去拿红药水给你消毒!”
  “不用了。”陈璧君自怨自艾起来。
  女管教干部安慰她说:“血很快会止的,再缝时小心些。”
  “唉,从小娇生惯养,没干过针线活,真是自讨苦吃。干部,能不能请哪位女犯帮我补一补?”陈璧君不好意思地沉吟着说。
  “我来给你补。”女管教干部说着就从她手里取过衣服。
  “哟,你把棉袄和罩衫缝在一起了。”女管教干部说着,就把她刚才缝的几针拆了,飞针走线起来。女管教干部不一会儿就补好了,又翻来覆去检查了一遍,见没有别的破洞,便把衣服折得整整齐齐,放在她床上。
  “真不好意思,非常感谢。”陈璧君出自内心感动地说。
  她猛然想起了什么:“干部,这算不算剥削呀?”
  “这叫相互帮助,不算剥削。”女管教干部诚恳地说,“下次我教你,学几次就会了”。
  一次星期五,轮到女监洗澡,陈璧君刚跨进浴室,一个趔趄,滑倒在地。
  “跌着了没有?”女管教干部奔了过去,边问边弯腰搀扶。
  陈璧君哼哼不止,身体只是往下沉,加之体胖,一个人怎么也抱不动,另两个女管教干部见状赶紧过来帮忙,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她抱坐在长骑上。   事后她在一份思想汇报中暴露了内心的真实思想:“我被她们扶起来后,心里很高兴,原来她们确实是用尽力气拉我的,当时我几乎忘记了我是犯人,因为她们几乎是把我抱起来的。”
  1954年,为了贯彻思想教育与劳动改造相结合的改造政策,狱方除继续组织犯人在监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外,有的还被送到了苏北劳改农场。陈璧君也递交了书面报告,要求到苏北去,内中的几句话可谓慷慨激昂:“我不能通过劳动便不能改造,便无机会再为人民服务和回归革命营垒。”
  一天午饭时,陈璧君刚端起饭碗,见管教干部经过,便喊住问道:“我已好几次写了申请报告,请求与别人一道去苏北劳动,为什么总不让我去?”
  “你的要求很好,只是农场劳动要出力流汗,你身体不好,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管教干部和颜悦色地回答道。
  陈璧君的傲劲儿又上来了:“知难而进,古有明训,别人能干的,我为什么不能?你们不叫我去,我就绝食,饿死算了。”言毕,她果真搁下了饭碗。
  “你年迈体衰,又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按照医嘱,不能参加体力劳动。”管教干部一點也不动气,耐心解释,“我们要对你的健康负责,希望你理解这一点,配合我们的工作。”
  当时正是冬天,说了一阵儿话,饭菜早已变冷了,管教干部把她的饭菜端去伙房,热好后重又端给她:“快吃饭,把身体养好后,会考虑你的要求的。”
  陈璧君被感动了,破颜为笑:“我就怕你们和颜温良地讲道理,看来你们确是为爱护我的身体。”陈璧君高兴得大笑起来。
  八、陈璧君在共产党的改造政策感召下,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对于卖国求荣的汉奸罪这一要害问题,她始终避而不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切身体会的事实,陈璧君无可否认,共产党的监狱真正体现了“犯人首先是人”的人道主义改造方针。党和政府的“劳动改造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人道待遇终于使傲岸不羁的陈璧君从心底里佩服了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的正确,原先的对立情绪逐步消减,表示接受改造。她多次在“思想汇报”中,不但表示了检讨,还感谢并赞扬共产党,现摘录几段:
  ——我住了七个月医院,院领导、医生及护理人员给予我细心照料,他们不怕脏、不怕臭、不怕累,昼夜为我操劳,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的优良品质令人钦佩,这是国民党监牢中所没有的。
  ——我在医院生活后,他们给了我耐心照料。通过他们的教育,了解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开设有史以来真正人道主义的监狱医院;也使我了解到人民政府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是因为工作人员品质优良的缘故。
  ——我的错误的主导思想和罪恶的根源是:自私、急躁,不认识自己身份,不反省自己是一个犯了重罪、危害人民的犯人。我以后在三个月内一定逐步改正清除自己的上述万恶主导思想的根源。
  ——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府监狱的人道主义改造犯人,我是受恩很重的人。我很对不起人民政府,以后我把时间放在反省过去,了解现在,瞻望将来,改造自己,使自己能早日重新做人,争取能参加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
  ——我少子来接见我,给了数本书,女监也每早及时送报纸给我。后来又求得自己订一份《解放日报》,我很用心地从它学习理论,和了解人民政府的措施,我便渐渐信服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人民政府的正确理论和用心了。尤其是我借得《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我读了八遍,不够,要还给人家,我便将它抄下来,日日的看,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完全了解了。有一个姓龙的朋友送了现在这一大批书给我,我便明白了共产党为什么胜利,国民党为什么灭亡,是一个历史铁一般的规律。
  诚然,这是陈璧君在中国共产党的改造政策感召下思想发生的一些变化,而对于卖国求荣的汉奸罪这一要害问题,她始终避而不谈。
  九、“盼诸儿早日回归祖国怀抱,以加倍努力工作,报答人民政府挽救我之深厚恩情”
  1959年5月2日,陈璧君诸病并发,再一次住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医院。在离开监房时,她一再说:“我自知病入膏肓,阳寿已尽,毋需再住院了。”
  管教干部劝慰她说:“你虽然患了重病,但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还要尽力救治,你不是说过要知难而进吗?就应该振作精神,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与决心,听从医嘱,好好配合治疗。”
  住院的一个半月中,院方对陈璧君可谓竭尽全力,先后作过两次心电图检查,三次X光透视,四次输氧,七次重病情报告,十五次血液检查,又数度请中西医专家会诊。她由衷感动,言出内心:“你们已尽到责任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开设这样一个有史以来真正的人道主义监狱。”
  陈璧君自知回天无力,对管教干部说:“告诉医生,不要再为我浪费针药了,你们已尽到责任了,感谢你们。”
  5月19日,陈璧君给在海外的子女写了一封信:
  诸儿同阅:
  我于本月2日因病蒙人民政府在革命人道主义待遇下进入医院,现由中西医会诊处方,病况较为严重。万一不幸与诸儿永别,盼诸儿早日回归祖国怀抱,以加倍努力工作,报答人民政府挽救我之深厚恩情。吾死无别念,因你等均已达而立之年。遗憾者未能目睹祖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你等于5月4日、9日先后汇共两百港币已收到,勿念。以后兑款仍寄原址,祝健康。
  母字
  1959年5月19日
  延至6月17日,陈璧君终因医治无效而去世,时年68周岁。
  陈璧君的子女均在海外,在上海没有直系亲属,其遗体由其在上海的儿媳之弟收殓火化,将骨灰送存广州。第二年,陈璧君的子女派人到广州领去,撒入香港附近的大海里。
其他文献
中央电视台黄金广告招标是广告界一年一度的盛事。2006年11月18日,第13届央视广告招标将在北京召开。对正在为明年的媒介广告计划思考着、筹备着的企业来说,是否参加11月18日
经过一年多努力,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地区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加快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化进程, After more than a year of hard
欧债危机让整个欧洲国家,特别是欧元区国家的日子过得很紧巴,而德国则显得非常阔绰,不仅在经济上很强悍,在政治上也很强硬。这种局面的出现,人们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在默克尔身
10年前,当宁波的一些服装品牌已享誉全国时,博洋家纺(315000浙江省宁波市启文路157-6号电话:0574-87462969网址:www china-be- yond.com)才刚刚起步。10年后,很多消费者家中用上
案例背景自从2003年中央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特别是2007年内蒙东部五盟市被国家正式纳入到振兴东北规划实施范围后,东北四省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但由于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人才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要改变观念、与时俱进。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其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平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钱倩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她热爱中国儿科、儿童保健事业,关心儿童,全身心于儿科事业的发展。她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高瞻远瞩的发展思想,率先在国内高校开展儿
人民论坛记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今年两会突出的热点,根据人民论坛组织发起的“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课题调研显示,其重点难点在县域,您认为县域科学发展该如
王兴元,男,1962年10月生,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市场营销系、王任、品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创业研究与指导中心、王任。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师队伍。一名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准教师除了要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外,同时必须具备娴熟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训练是师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