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巴黎创办《世界》画报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qeed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岁末,有一条新闻频频出现在各家媒体:甘肃博乐拍卖公司征集到一册中国最早的摄影画报《世界》,据说此画报流传至今仅存三册,故底价将达到十万元人民币,开创了中国期刊有史以来的最高拍卖价。虽然在2005年1月2日举行的拍卖会上,这册《世界》创刊号终因价高而导致流拍。
  
  世界社和《世界》画报
  
  要谈《世界》画报,首先必须提及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等人当年在巴黎创办的世界社。
  清代末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惜抛弃科举时代获得的一切荣誉,离乡背井,毁家求学,前往欧美学习先进的文化,跟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张、吴、李诸人当年在巴黎创办世界社,就是受了西方思想的影响。论其源头,是受狄德罗、卢梭等人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而论直接影响,当年法国邵可侣、戴葛夫等人创办世界社,并在法国、比利时出版《新世纪》周刊和丛刊,给他们以很大启发。因此张、吴、李诸人以后办社、办刊,连名字都模仿他们。1906年,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等人在巴黎市区达庐街25号创办世界社,首先印出革命丛书七种,继之又编辑出版《新世纪》周刊、《世界》画报和《近世界六十名人》,还翻译发行鼓吹革命的《夜未央》、《鸣不平》等剧本。
  1907年秋,张、吴、李诸人主办的《世界》画报在巴黎创刊。其图文并茂,分“世界各殊之景物”、“世界真理之科学”、“世界最近之现象”、“世界记念之历史”和“世界进化之略迹”等五大板块,各个板块都集中介绍能代表西方民主和科学的一些事物。如“景物”板块介绍了美国、英国、法国的议会政治和法、英、德等国的大学制度;“科学”板块介绍了达尔文、赫智尔的进化学说、巴斯德的微生物学和伦琴、居里等著名科学家及其重要发现;“略迹”板块则展示比较了世界各国的教育、体育、戏剧和交通等各领域的过去和现况。与中国有关的新闻在画报中也有一定报道,如反映租界斗争的《上海权利之竞争》,反映妇女解放的《上海妇女天足会大会》,反映中国宪政改革的《出洋调查专使团》等。编者在介绍这些反映世界进化新潮流的事物时,还煞费苦心地注意涉及中国的现状,即使是一些别国的事物,也旁敲侧击地和中国现状进行比较,如在第一期“世界记念之历史”板块中,介绍了被革命党人镇压的英国查尔斯王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图文末尾附有一篇措辞巧妙的《君民权利之消长》文章。
  
  《世界》画报的三员干将
  
  张、吴、李诸人当时编印《世界》画报是耗费了大量精力和财力的。张静江主要给予财政支持,所有的办刊经费,几乎都是由其一人负担。张家是湖州南浔巨富,著名的“四象”(作者注:四象指湖州最富的四个家族)之一,张以自己继承的财产和经商所获利润曾多次支援革命。1902年,他与著名古董商卢芹斋合作在法国马德兰广场创办“通运”(Ton Ying)公司,主营茶丝绸缎兼古董字画。据杨恺龄著《民国张静江先生人杰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一书记载,1908年正是“通运”经营非常困难的时期,“(国父)两次电先生汇款,先生均数转电汇巨款,但通运公司却发生周转困难”。从最近披露的上海博物馆馆藏有关资料看,这一年,“通运”经理卢芹斋与张静江夫人姚蕙有关商讨业务的信件往返特别频繁,故《世界》第三期虽然已经刊出要目预告,但最终却未能出版,可能这和张静江当时陷入经济困境,无力再拨款支撑有着密切关系。
  《世界》画报的具体编排和印刷等一应事务,主要由吴稚晖负责。吴当年因《苏报》案遭缉捕,经香港转抵英国,曾在伦敦工艺学校学过“写真铜版”,故对印刷业务相当熟悉。《世界》画报是用中文印刷的,所用铅字都特地从国内运到法国,为此,他们在世界社附近的三台路83号开设了一家中国印字局,由吴亲自负责排版印刷。这一方面是因为人手少,另一重要原因也是为了学习狄德罗。当年狄德罗编辑百科全书,就是亲自在印刷厂负责督印,从检查机器一直到排版印刷,都亲身参与。吴也是如此,日后他曾回忆:“我编《世界》画报时所担任的工作,特别注重印刷方面。我自己慎重研究摄制铜版的方法,如怎样垫版,选用怎样性质的纸张,可以使版图平匀地纤毫毕露。在编辑方面,也颇注意到文字和插图的排列和支配,怎样可以合乎读者兴味,使人一目了然。好在排字都是自己动手,文字的长短,都可以自由伸缩。有时我做文章,最先并不动笔写稿子,我只打好了一个腹稿,就到铅字架上去检寻铅字,像外国人用打字机器一般地做稿子。这样对于文字编排方面,倒反而要觉得省力方便得多。”(张光宇《吴稚晖先生谈世界画报》,载1935年6月《万象》第三期)吴所用的印刷方法是当年十分先进的凸版印刷,用此法印刷的照片画面非常清晰,在当时亚洲属领先水平。故主编过多种画报的张光宇认为:“《世界》画报初次发行的时候,不用说在中国是属于空前的创举,即使在印刷界进步甚速的日本,也没有那样精美和豪华的类似性质的画报出现。《世界》画报真可以骄傲地占坐东亚印刷界的第一把椅子,是东亚画报中的鼻祖。”(《吴稚晖先生谈世界画报》)
  《世界》画报上的文章都不署名,但其中有不少出自李石曾之手,特别是第二期上《演剧》一篇长文,可以肯定是由李执笔。因李当时特别喜欢西洋的戏剧与音乐,曾编译过比利时音乐家欧思东的《新乐谱读本》,而波兰廖抗夫的《夜未央》和法国穆雷的《鸣不平》这两部著名剧本,也是由他翻译,作为“万国美术研究社”的丛书出版的。李在这篇长文中,重点介绍了西洋戏剧在剧院、服装、灯光、布景等方面的成就,并译录了西洋著名剧本故事20余则(均附剧照),其中有歌剧《蝴蝶夫人》、《风流寡妇》等;文章还与中国传统戏剧及当时刚兴起的新剧等作了比较,是研究中国近代戏剧发展的十分重要的一篇文献,惜尚少人知晓。
  
  《世界》画报的发行和影响
  
  《世界》画报虽在巴黎编印,但总发行却设在上海,显然目标是瞄准国内。上海图书馆珍藏有齐全的两期《世界》画报,其第一期扉页上盖有一枚蓝色印章,印文为“上海老闸桥南厚德里世界画报总发行所,电话2890”。这应当是《世界》画报最初设在上海的发行所的地址。从第二期起,发行所就迁到了上海新闻界的大本营:四马路望平街204号。坐镇指挥发行的是张静江的一位同乡周伯年。李石曾在一篇文章中曾回忆此事:“周伯年先生在那里主持,推广巴黎出版的《世界》,亦暗中销售最激烈的革命刊物《新世纪》,并努力介绍留学,推广一切社务。”(《世界社四十周年纪念》,载1946年12月16日《世界半月刊》1卷4期)
  《世界》画报内容新潮,图文并茂,又印刷得特别漂亮,在当时确实引起了很大反响。画家张光宇曾回忆,自己少年时路过望平街,每每被《世界》画报所吸引,但该刊每册定价高达大洋两圆,且又有明显的革命倾向,故父母不肯买。以后成年了才收集到该刊,算是圆了自己的少年之梦。(参见《吴稚晖先生谈世界画报》)
  1921年,沈知方创办世界书局,经十余年经营,终发展成堪和“商务”、“中华”比肩的大书局。成为大企业家的沈知方后来也承认,他开设书局,以“世界”为名,正是看了《世界》画报后受到的启发。(参见李鸿球《世界书局与世界文化》,载1947年12月《世界月刊》2卷6期)
  作家施蛰存对《世界》画报的评价更高,他在30年代曾撰文表示:“要找一种像英国的《伦敦画报》、法国的《所见周报》和《画刊》这等刊物,实在也很少。就是以最有成绩的《良友》和《时代》这两种画报来看,我个人仍觉得每期中有新闻性的资料还嫌太少一些,至于彩色版之多,编制的整齐,印刷之精,这诸点,现在的画报似乎还赶不上三十年前的《世界》。‘东方文明开辟五千年以来第一种体式闳壮图绘富艳之印刷物。西方文明灌输数十年以来第一种理趣完备组织精当之绍介品。’这个评语,即使到现在,似乎还应该让《世界》画报居之无愧。”(《绕室旅行记》,转引自《施蛰存七十年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4月版)
  这些都足以证明《世界》画报当时在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世界社同人编印的诸多刊物中,以《新世纪》存世最罕,但《世界》画报却反而可能是流传最少的一种。《新世纪》等曾被翻印过,化一为百,得到广泛的流传。而《世界》画报却始终未曾翻印。张光宇在上世纪30年代搜觅到此刊已感到万分庆幸。延至今日,此刊就更显珍罕了。1907年在巴黎创刊的中国第一份摄影画报《世界》,如今时届百年,已名副其实可归入新善本之列了。
  
  (作者为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
其他文献
柳和城等先生撰写的《藏书世家》是一部很好的藏书纪事书,学术性和可读性都很强。其中宋路霞执笔的《周学熙的一部宋版书引出的百年传奇》一节,对宋版《杜陵诗史》(全名《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一书的递藏过程,谈得很详细,不过关于此书最后的流传归宿,则与实际情况颇有出入。早在1992年,《书讯报》第5 14期曾发表宋路霞先生的《绝世孤本(杜陵诗史)百年沉浮记》一文,内容与本书基本相似;同年9月,《书讯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的行为,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中新社原驻美记者麦子最近写了篇文章,披露了音乐大师马思聪未能回国的详情。  周恩来总理曾把“马思聪50多岁了还逃亡国外”视为“深感遗憾”之事,表示“我很难过”。马思聪在1985年获得平反之后,也公开表达了他回国的愿望,他当面对麦子说:“我想回去看看我的同事和学生,看看我的亲戚朋友。”他甚至浪漫地想“到喜马拉雅山顶拉琴”。  但是,直到1987年5月20日去世,马思聪终于未能回国,成为他和我们大家的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质量和效果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工作状态,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运用内部控制时都会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阻碍了内部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寅恪先生1969年10月在广州逝世34年之后,于2003年6月16日,在其冥诞113岁之日,与夫人唐筼女士灵骨安葬于庐
我多年给《世纪》供稿,多蒙采用,非常感谢。我除了向学术界朋友推荐《世纪》之外,还介绍一些文史工作者,向《世纪》提供稿件。  我给《世纪》撰写的文章,几乎每篇都有转载,有时竟有三四处先后刊出。例如,我写的《为护古城墙屈死的朱契》一文(刊于《世纪》2006年第4期,除《作家文摘》、《上海法治报》转载外,还被浙江海盐县政协文教卫体与文史委员会编的《孤云汗温——朱契纪念文集》、南京出版社出版的《朱契与南京
2000年我国已迈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3.8亿,占总人口的25.0%,即平均每4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在老年健康问题中,抑郁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和老年人自杀的促发
以刀盘扭矩、刀盘转速和主驱动电流为3个变量,通过理论推导,定义参量“能量输出效率E”,对盾构主轴承齿轮箱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定量评价。其可行性在延长盾构/TBM使用寿命相
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的责任重大,事关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的主体行为,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投资效益、
一、网上记账,量入为出小张是某出版社的编辑,去年刚大学毕业。“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逛街买衣服,上超市,出门时常坐出租车,到了月底,卡里的钱所剩无几。”小张说,平时自己用钱是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