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启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适应美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需要,1980年Miller和Carpenter提出了著名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将美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划分为形成期、应用期、累积期和生成期。本文介绍了该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并阐述了该理论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美国高校 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我国高校辅导员 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启示
  
  长期以来,美国高校学界就高校辅导员(即学生事务专职人员)职业化发展问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中较为著名的是1980年Miller和Carpenter提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四阶段模式,并通过大量案例进行了验证。这一理论模型对于指导美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并被不少学者作为研究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理论依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被提上议事日程。研究与借鉴美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对于加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高校专职辅导员产生于20世纪初期,早期被称为“学生人事工作者”。自1913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颁发授予第一个学生人事工作硕士学位以来,美国高校辅导员培养已有90多年的历史。到1948年,大约有50所高校开展学生人事工作培训,其中,有37所开设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培养课程。1964年学生人事协会颁布了《高等教育学生人事工作者硕士培养指导大纲》。[1]从此美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逐步进入有目的、有组织的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学生事务是否是个专业在美国高等教育界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讨论。大多数人赞成学生事务的专业化,这是因为随着人们对学生评价、学生保持率和招生的关注,校园生活质量和学生参与需要有经验、献身精神和理论功底的专业人员。[2]具有相关硕士学位逐步成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新进人员的基本门槛,而这些专业人员也常常被称作学生事务专业的未来。探讨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模式,以帮助他们有效实现专业化发展,成为当时美国高校学生事务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Miller和Carpenter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
  Miller和Carpenter在研究人类发展理论之后认为:人类发展的基本原则能够直接应用到专业发展;专业发展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从单一到复杂行为的连续、累积的过程,且能够通过共同具有的水平或阶段来描述。[3]根据这一主张,他们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四阶段模式。
  1.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Miller和Carpenter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划分为形成期、应用期、累积期、生成期等四个阶段的连续体。形成期是指在校大学生通过和学生辅导员的接触,开始意识到要把学生事务管理作为将来的一个职业选择,然后决定参加学生事务实践、学生发展或高等教育管理等有关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深造,并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参加有关学生事务的实践。应用期则开始于第一个专业岗位,这些岗位可能是宿舍主管、宿舍主任、项目助手、心理咨询员、职业咨询员,或者是小学校的学生事务主任助理、宿管主任助理、学生活动主任助理,等等。累积期开始于获得第一个决策岗位,如学生事务主任、学生事务副校长、宿舍管理主任、就业指导主任、学生活动主任、心理咨询主任、财政资助主任、心理咨询专家、少数民族项目协调员、专业协会副理事或协会主任。这些人一般具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技能,且肩负管理别人的职责。生成期是指一个人在学生事务管理岗位上经过了长期的、富有成效的职业发展,且适时通过先前的发展阶段,那他就能够达到专业实践的顶峰——职业生成阶段。在这个阶段,他获得其他专业人士的尊重,且经常受邀担任顾问、会议发言人,撰写指引这个领域未来发展的文章或专著,以及担任协会领导、特别工作组成员和学术编委会成员。只有相对少数人存在职业生成期,他们常常是副校长、正教授、协会执行理事,或者是具有荣誉身份的人员。他们是学生事务专业的资深发言人,担负着指导更多年轻人专业发展的责任。[4]
  2.职业发展不同阶段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Miller和Carpenter认为,高校辅导员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需关注不同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和妥善的处理,将影响职业的健康发展。在形成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初步认识职业特性及职责范围,决定是否选择该职业,做好初步的准备工作,等等。如果这些关注面没有得到细致考虑和妥善处理,就可能导致职业选择障碍,影响未来的职业成功。在应用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将第一阶段及以前的知识投入使用;建立职业认同,形成职业忠诚感,并为以后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如果问题处理得很糟糕,将会导致个人才能浪费,潜能不能充分挖掘,职业个性缺失,职业发展障碍,等等。累积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职业创造力、职业贡献度、职业成熟度等。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处理好,将导致职业发展停滞,完整感缺失,个人职业成就感不强,职业变革缓慢等问题。生成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促进他人成长,对组织机构和行动计划施加影响,引导未来的职业变革,等等。如果这些问题未能妥善处理,将会导致职业声誉缺失,不能传承职业精神,职业责任感降低,职业权力弱化,等等。[5]
  3.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
  职业发展的四阶段模型对辅导员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提出了基本的要求。[6]Carpenter根据影响职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专业团体的贡献,学校领导与实践,专业训练和职业意识),通过对一些专家的调查,总结了职业发展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形成期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足够的教育和(或)技能培训,取得和拥有一个学生事务的岗位;适当地学习和积累工作经验,以满足教师和监督人员的标准和期望;获得理论知识和必要的技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了解学生事务领域和基本的方法,阅读期刊和专业出版物;内化学生事务专业的价值;为建立联系和获得一个职位参加地区的或全国的会议。
  应用期的主要任务是:开始把技能和能力应用到学生事务的实践;学习承担专业决策的责任;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承担坚定不移的义务;在学生工作中直接应用已经形成的职业道德规范;参加在职培训、工作和其他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以利于更好地履行现有的岗位职责。
  累积期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和设计学生发展新的途径;担负某一管理部门和监督他人专业行为和道德规范的责任;为分享现有的思想和实践技术,致力于出版专业学术著作;向大众宣传学生事务的基础原理;鼓励年轻的专业人员对他们的专业发展负责,同时为他们提供支持、指导和实践反馈;通过传授“秘诀规则”热情指导年轻专业人员进入学生事务领域,鼓励所有同事继续专业发展;协商、指导和监督一线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实现学生发展的目标;参加领导当地、地区和全国的专业协会。
  生成期的主要任务是:对新的学生发展或学生事务理论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其优点和缺点;致力于更广泛地分析述评当前和未来学生发展理论和学生事务实践;和所有的专业人员分享自身丰富的学生事务经验;高级领导要指导专业协会的发展方向;对于那些缺少学生事务工作经验的专业协会领导层,鼓励他们参与和成为指导者。[7]
  二、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启示
  从Miller和Carpenter职业发展阶段模式提出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研究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阶段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该模式经过反复验证,在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历程和特性方面极为有用。虽然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阶段与美国高校有所不同,但是这一理论模型对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1.重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模式的研究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意识往往是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从事学生干部的时候逐步形成的。由于没有或缺少专业化的系统学习,新任辅导员往往在前几年的工作中都处于适应与学习的阶段,常常边干边学。通过带一届学生或一段时间的工作,辅导员从实践、书本和与同事的交流中,掌握一些从事学生工作的基本知识与经验。随着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以及大量专业人才充实到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和走向成熟。因此,借鉴美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的理念与思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研究总结适合我国高校辅导员实际的职业发展阶段模式,并以此理论指导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2.关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阶段的任务与存在的问题
  从Miller和Carpenter职业发展阶段模式所提出的任务和关注的问题可以看出,每一个职业发展阶段都具有不同的任务和特定的关注面。“那些承担专业或协会工作岗位的人员,如果岗位超出他们的能力或者专业发展水平,就很可能注定失败,至少是表现平庸”。[8]虽然我国高校辅导员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存在不同的发展任务和需要关注的问题,但是,无论是从辅导员本身,还是从高校、专业协会来看,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更谈不上采取具体的对策与措施。正如Carpenter所言:“如果个人忽视专业成长,他们的专业发展将停滞不前和工作变得无效,从而损害所雇佣的学校、学生事务专业和学生的利益。如果学校、专业协会、培养方案没有系统地、积极地采取措施,以确保整个职业专业化的发展,那将损害学生事务的发展,甚至使它处于减少和删除经费的时期,将来可能不复存在。”[9]因此,以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为目标,密切关注他们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措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系统的机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所必须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加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分层培训
  Carpenter关于学生辅导员职业发展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任务和不同的关注问题的理论,为我们加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分层培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于我国高校新任辅导员而言,普遍存在岗位适应与业务学习的问题;对于中层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岗位胜任力、职业创造力、职业贡献度和职业成熟度等方面的问题;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促进他人成长、对本校的发展规划施加影响、引导未来的学生工作变革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根据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干部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与存在的问题,加强分层培训与分类指导,是系统推进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与有效途径。
  4.健全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支持网络
  专业发展是一个累积的、连续的过程。Miller和Carpenter职业发展阶段模式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发展的结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任务。如果前一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后一阶段的任务就不太可能或者说不可能完成。如果一个人担任一个与自己的才能完全不相匹配的职位,那么将导致挫败、失望和停止发展。同样,当他们适合承担更大的责任而没有得到晋升时,也将使专业发展停滞不前。[10]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职业发展、专业培养、工作实践、专业协会等因素在辅导员职业发展不同阶段所担负的责任与任务。要把所有的阶段、任务、持续性和影响因素综合处理,努力为高校辅导员构建一个复合的职业阶梯。[11]因此,健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支持体系,有组织、有计划地为他们提供系统的机会至关重要。最初的专业培养不仅要满足初级专业岗位所必需的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辅导员专业发展阶段与任务的意识。高校应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加强对新进人员的监督、指导、支持、鼓励、示范,以帮助他们顺利地开始长期的职业发展。专业协会应采取有组织和系统的方式领导专业发展方向,在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Jeffrey N.Waple Dr.An Assessment of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Necessary for Entry-Level Student Affairs Work.NASPA Journal,2006,Vol.43,No 1:1-18.
  [2][3]D.Stanley Carpenter.Student Affairs Profession: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In Theodore K.Miller,Roger B.Winston,Administration and leadership in student affairs: actualizing student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Second Edition):273,262.
  [4]Miller,T.K.,Carpenter,D.S.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for today and tomorrow.In D.G.Creamer (Ed,),Student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Theories,practices,and future directions.Washington,DC: ACPA.1980:187.
  [5]Diane L.Cooper,Erin Chernow,Theodore K Miller,Kevin Kulic,Sue A Saund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dvice from past presidents of ACPA and NASPA.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Washington: 1999.Vol.40,Iss.4:396-405.
  [6]Carpenter,D.S.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ffairs workers: An analysis.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Athens,1979.
  [7][8][9][10][11]D.Stanley Carpenter.Student Affairs Profession: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In Theodore K.Miller,Roger B.Winston,Administration and leadership in student affairs: actualizing student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Second Edition).1991:264-265,269,274,269,263.NU11.
其他文献
五氯苯酚及其钠盐对生物体具有广谱毒性和致突变性,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并造成了相当的环境污染和生物蓄积。本研究通过对五氯苯酚及其钠盐理化性质的分析,通过硫酸酸化,将
摘 要: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办学思路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但是在实现中职学生技能提高的过程中,中职英语教学的课时占全部课程总课时的比例却有所减少,同时由于技能地位的一再提高,中职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日趋下降。而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开展,作者从中职教学一线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对课堂表现、作业模式、考试形式三个评价环节的探讨,形成综合评定数据的研究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测试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与形成的地理观念,分析地理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情感品质。  一、热爱之情  爱是对人或事物的最深的情感,可表现为一种倾向,形成一种动力。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
从教十多年来,我常参加的教研活动是听课,校级的、区级的、市级的;一般老师的、专家名师的……想想真是“百听不厌”、收获颇丰。近日,从上海的王丽琴老师的讲座中我了解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第一爱好竟然就是听课。这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我们为什么爱听课?我们爱听课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在听评课中,很多教师的专业水平并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结合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目前的听评课现象主要有以下误区:第一,简单
文章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提出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应担负学生未来生活的导师、课程教学的研究者、新理念新知识的学习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等角色的观点,为构建和谐的
目的:观察克拉屈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G)(C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观察组为2012-03-2014-0
摘 要: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与人才需求脱节的现状,分析了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探讨了如何根据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问题,探索办出高职计算机专业特色的方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计算机专业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一个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既需要大批优秀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又需要大批
摘 要: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与面向过程程序设计相比,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设计思想是全新的,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枯燥,不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碰到主要问题的成因,探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上
防御素在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乳腺炎可诱导奶牛乳腺组织中β-防御素增量表达,使患乳腺炎局部防御作用增强,表明在乳房炎的发生和防御过程中β-防御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