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ru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六儿猛踩了无数脚刹车,轿车才安静下来,乖乖地停在了马路边。他长舒了一口气,脸煞白煞白的,额头鬓角的冷汗滴滴答答地掉下来。他不敢往外看,更不敢下车,心好像不属于自己了,挣扎着要从嗓子眼儿蹦出来。他闭紧了嘴,那惊慌的心却要从鼻子、眼睛、耳朵但凡通窍的地方硬生生地往出挤。
  刚才是怎么了?一刹那间李六儿的脑袋里一片空白。撞还是没撞上?撞伤还是撞死了?他一头扎在方向盘上,伸出蒲扇般的大手狠命地拍打自己的两个太阳穴。他后悔透了,为什么蹦着高要买车?为什么买了新车要去乡里和同学臭显摆?为什么要喝多了住一宿早上才回来?为什么开车还要上微信,还要看视频?视频里那个可怜的老太太凌晨过马路,被四辆车先后撞击、碾轧,最终不幸死亡。作为一个司机,一个技艺不凡的司机,一个非常有良心的司机,他在微信上留言,痛快淋漓地骂了那些无良的司机。然而,就在他打完最后一个标点,按下发送键时,他的车恍恍惚惚地撞上了人。
  的确是人。这是一处县城边上极为偏僻的林间小路,一般是没有什么人经过的。正因为这样,他才麻痹大意,不想就出了事故。他四下里踅摸一圈:好像没有监控,也没有什么人经过。也就是说,可能没人看见他撞了人。李六儿乍着胆子下车,往前凑凑,路中间躺着一个中年女人,正在痛苦地呻吟。地上没有血,只有一辆倒下的电动车。他俯身细看,那女人的气息渐渐微弱,似乎眼见着就活不了了。
  李六儿更慌了,他转身跌跌撞撞地爬上车,傻愣愣地呆了一会儿,他抄起电话,拨通了。
  “老婆,我好像出事了。撞人了!”李六儿颤声道。电话那边顿时传来女人的惊叫声,继而带着哭腔的声音破空而来:“不叫你买车你偏要买,嘚瑟啥呀。这回好,你坐牢我们娘仨都得喝西北风去!”
  李六儿烦躁地挂了电话,想了想,给一个朋友打了过去。朋友那边沉默了好一阵,才说道:“哥们儿,我看你还是跑吧。既然没人知道,别摊事儿为妙。现在跑的人多了,有几个抓住的?你才买的车还没上第三者保险吧,那你就得倾家荡产,后半辈子都得替别人打工。听我的,别说什么良心过去过不去的,现在还是保住自己才行。别磨蹭了,你想想我去年出的事,人没死,还有保险呢,我不是还搭进十多万吗?”
  李六儿总觉得朋友的话不占理儿,他又给昨晚一起喝酒的同学打电话,同学看来还没睡醒,淡淡地嗯了一声,只告诉他:“别跑,还是等着警察处理吧,大不了赔些钱。要是缺钱的话,少了行,多了可别找我,我没钱啊。管与不管,各有利弊。就是要管她,也得先报警,要不那家人不讹死你也得打死你。”
  李六儿气得差点把电话摔了,攥着电话一个劲儿地哆嗦,突然他想起同学说的警察。嗨,姐夫就是交警,何必找别人呢?他拨通了姐夫的电话,姐夫接了李六儿的电话暴跳如雷:“还东拉西扯的干个屁,赶紧打120,救人要紧!呆在原地不要动,我打110报警。绝对不能跑,一跑小事儿也成大事儿了,何况这本身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李六儿连声答应着,忙拨打了120。
  不一会儿,警车、救护车呼啸而至。伤者被拉走后,警察勘验了现场,把李六儿带回了交警队。
  李六儿忐忑不安地坐在问讯室里,警察和他的姐夫一个单位,对他的态度还不错,只是奇怪李六儿的车一点撞击痕迹也没有,便怀疑李六儿是不是做了什么手脚。李六儿连声否认,却也很纳闷,只一遍遍地坦承自己绝对是撞了人。
  那个女人拉到医院经过抢救,留了一条命,却昏迷不醒,有可能成为植物人。李六儿听警察一说,顿时晕了过去。等他被姐夫唤醒时,他已经坐在了自己的车里。
  “哦,我没事儿了?”李六儿诧异而焦急地问,“姐夫,你帮我摆平了?可别为我犯错误啊!”
  姐夫哈哈大笑:“你小子还挺懂事儿的。不过,有时候真是犯糊涂,多亏你听我的安装了行车记录仪。铁的证据显示,那个女人不是你撞的,是自己骑车时犯了高血压,摔倒后脑出血。你发现时急打方向绕了过去。可能是你没经过事儿,吓坏了以为是自己撞的。要不是你发现了及时报警,估计这个女的命就没了。你小子还做了好事呢。不过,你得给我200块钱,你开车看微信,也得受处罚,让你今后长点记性!”
  李六儿呆住了。他愣怔怔地看着姐夫,好半天才恍然醒悟,忙道:“我错了,我错了,今后一定改,一定改!不改我是小舅子!”
  姐夫又氣又笑:“什么玩意儿,你本来就是小舅子!”
其他文献
傍晚,水牯扛着龙骨水车来到了田边。架好水车的时候,女人也来了。  女人来到水牯右边,站开弓步,不声不响地接过水车把手。水牯只好立在左侧,如相声中的捧哏,默契地配合女人车起水来。  块头高大的水牯粗胳膊粗腿,车起水来轻松自如。娇小玲珑的女人则要用双手抓住握把,推拉之间,身体也跟着前倾后仰,似虔诚的信徒在向神灵作揖祈祷。水车叶片击拍着鱼塘里的水,激起阵阵涟漪,扯皱了山的倒影,水车头部便吐出了哗哗的流水
期刊
1949年春,杜鹃花闹得正欢的时候,南山神仙洞上空忽然冒出了一股青烟。  山火!春大脚以为是谁上坟时不小心引发了山火,一声大叫。  社员们一齐奔过去,却见一个男人在洞口生火。  你是谁?什么时候搬来的?春大脚拖着长音问。  卢立,人稱立胡子。赶酒的,叫化子。男人说着双手摸索着身边的一对扫帚把慢慢站起来。  眼睛不方便?  青光眼。  社员们“哦”了一声,似乎全知道了,其实一点也不知道,反而增加了一
期刊
宝儿娘到瓜田给丈夫送饭,从来不带宝儿去,闹腾。这次,宝儿娘又去瓜田,宝儿死活不依,又哭又闹,非去不可。宝儿娘叹了口气:“唉,这孩子!宝儿,我告诉你,到瓜田别闹,行不?”  宝儿高兴得一蹦老高。  宝儿爹总在地里忙活,也没工夫逗逗他的宝儿。虽说这孩子闹腾,可在他眼里,总是自己的孩子好。俗话说,一畦萝卜一畦菜,各人的孩子各人爱。瓜田里的活太多,太杂,掐尖、压蔓、打药、施肥,实在没工夫逗他的宝儿玩。  
期刊
肖林老家闹灾荒,娘拉着他逃荒要饭,成天挨饿受冻。为了活命,娘把他送給了一个过路的草台班子。  那年,肖林刚九岁,瘦得皮包骨头,没个人样。班主一见,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说啥也不留,娘拉着肖林一个劲儿磕头,班主心一软,才留下了他。  肖林人虽小,可有眼力见儿,腿脚勤快,叫干啥干啥,不吃白饭。  班主姓张,有个闺女,叫晓茹,和肖林年纪相仿,得知肖林吃不饱肚子,常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他。张班主知道后,打了肖林
期刊
她走进门,他抬头看了一眼,吃惊地问:你怎么回来了?  她说:嗯,我回来看看家里怎么样。  都好。他在藤椅上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躺好,迷糊起来。  她看了看屋子,把散乱在椅子背上、床沿上的衣服毛巾都收起来,坐在床边一件件叠好;又把地上的碎屑扫了又扫,扫到垃圾斗里,往门外墙角的垃圾堆边扔。看到那里扔了许多药瓶子和药盒子,她蹲下来仔细地看,看到一根细长的输液管,那头连着一只葡萄糖瓶,里面有半瓶未用完的液体
期刊
残阳如血,秋风萧瑟。  一个远离喧嚣的幽僻小院,一个抱剑沉思的消瘦男人,嘴唇紧闭,目光深邃,没人知道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八年前,也是一个黄昏,年过二十、面色沉郁的他不知从何而来,竟相中这民风淳朴的小镇,在人烟稀少的郊外结庐而居……时隔多年,大伙仍不知其身世来历,只知他姓荆。因他整天不言不语潜心练剑,便称他荆无言。  荆无言性情古怪,行踪神秘。除了练剑,也时有外出。  某日,荆无言正在专心研习新创
期刊
这大山,下半山裸着,上半山沟壑纵横,杂草丛生。让人称奇的杂草中有一群飞羚,将这里当作王国。  秋天来了,山野红衰翠弱,山下的水稻已经收割,飞羚便开始下山寻食。  一天,飞羚正啃着水稻的秸秆,来了一个人。他对飞羚热情地招呼,嗨,朋友,请跟我走,村庄前有一块绿洲,生长着青青的草儿……  头羚即刻腾空而起,其他飞羚紧随其后。它们轻松地越過一处沟壑,转眼便没了踪影。  飞羚在半山腰的草丛中停了下来。有的飞
期刊
在这边荒小镇,我给镇西胡三媳妇接过生,给镇北莫大烟袋取过瘤疮。  我是这小镇唯一的郎中。  打十年前进入小镇,日子像长途跋涉的驼队在傍晚时分进镇时那样,踢踢踏踏,散散漫漫。从前我虽然想象不到这样的生活,但慢慢喜欢上了。散散漫漫多好,自在舒适,无风无浪。  不是夸口,小镇的七八百口人,谁没喝过我给抓的汤药?这七八百口子人,都是我的衣食父母。但有个人我不怎么喜欢,那人是镇西烧酒铺子的来喜,二十岁了吧,
期刊
春天,槐花开了,香味沁满了大街小巷。李三把一块废旧木板挂在街口的槐树上,木板上写了“李记面食由此向北”,这就开了业。  开业没放鞭炮。李三一边揉面一边对人说,没多大意思,污染环境,还会惊哭后邻的小孩。  没几人知道李三在茅店村开了面食店,李三打了火烧蒸了馒头,骑着汽油三轮,走街串巷去卖。  面食店里也不多留火烧馒头,李三走街串巷的时候,他的姥爷坐店门口。姥爷很老了,身子前倾,手里攥着拐杖。  偶尔
期刊
孙卖鱼咧着嘴弓着腰,两只手费力地提起桶把,一步一步地往巷口挪。  桶里的水本来只有大半,后来他又哗啦啦倒进去十来条活鱼,水一下子就溢到了桶口。  今天鲇鱼很多,孙卖鱼挺高兴。  以前卖鱼人欺他没经验,把鲤鱼呀、鲢鱼呀、淮白呀什么的塞给他,这些鱼卖相好,人家要的价钱也不高,所以孙卖鱼就想多囤点货——卖鱼的桶里多放十条八条、屋后池塘的圈网里多放三五十条。  虽然好,但是买的人并不多——官府里的伙夫、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