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有效肝脏循环血量的变化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C_li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对肝衰竭患者病情的评估判断有较多指标,临床常用的有血清生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MELD评分、内毒素、芳香与支链氨基酸比值等,这些指标各有优缺点。我们试图从肝衰竭患者有效肝脏循环血量(effectivehepaticbloodflow,EHBF)的变化,来探索评估肝衰竭病情,判断短期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8+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8例chb患者和16名健康体检者pbmc中cd8+t细胞tim-3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tim-3单克隆抗体阻断tim-3/tim-3l通路前后hla-a2阳性患者pbmc中产生ifnγ的hbv特异性细
近年来,我国多个省份相继报道了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因多脏器损害而救治无效死亡。早些年曾经认为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所致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后在一些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的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疾病现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我院近年来收治了6例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为提高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现将其临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细菌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日益增多,给实验室诊断和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困难。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碳青霉烯酶,可以导致多重耐药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增加此类酶的检测.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自2008年安徽省阜阳市暴发手足口病疫情以来,该病在我国迅速蔓延,并发症及病死率都有升高的趋势[1-2].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是手足口病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患者短暂瘫痪,其中大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发生永久性瘫痪[3].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以细菌感染多见,但病原菌分布特点随着年代而不断变迁.为调查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我们对2009年11月-2011年10月收治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痰培养,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难治性肺炎是临床上常见且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所谓“难治性肺炎”,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多数学者将临床上针对感染虽然采取了全面有效的措施(包括应用了较好的药物),但仍不能取得显著疗效和理想结果的肺炎定义为难治性肺炎[1].究其原因,与病原学不明确、耐药菌株增加、气道引流不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重要脏器病变等因素有关.其中,病原、病因不明确和感染部位引流不畅是导致难治性肺炎最主要的原因,给临床
泌尿系器官感染虽然常见混合细菌生长,但由(或合并)产气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较为少见。产气杆菌导致的泌尿系器官感染病程凶险,认识不足则容易延误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几年诊治的3例不同泌尿系器官的“气性坏疽”,试图探讨不同泌尿系器官“气性坏疽”之间的内在联系。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其与艾滋病、结核病一起被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本病因疟原虫虫株、感染程度、机体免疫状况和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恶性疟疾是疟疾中较少见的一种,发热常不规则,变化迅速,病情严重,并可引起脑型疟疾、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目前,许多医务工作者对恶性疟疾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不足,极易误诊。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疟疾常年高度流行,
目的 研究婴幼儿眼部感染肺炎链球菌的群体结构,包括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耐药基因、血清型和分子分型.方法 用k-b法和etest检测39株肺炎链球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血清型,pcr法检测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mefe和ermb,并选择20株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mlst)分型.结果 39株肺炎链球菌中,30株(76.9%)对3种或3种以上药物耐药,未检测到对万古霉素、青霉素和头
患者男,65岁,以“反复发热3个月”于2011年11月3日人住我院血液科。2011年8月中旬出现发热,体温在38.5℃上下波动,伴咳嗽、咳白痰,社区医院拟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予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治疗8d,仍间断低热,体温未超过39.0℃。9月8日体温达39.3℃,伴畏寒、胸闷、气促,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莫西沙星、克林霉素治疗效果不佳,改为亚胺培南后体温逐渐下降,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