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故意不签劳动合同,单位无需支付双倍工资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jun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既然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法官为何不支持陈厂长索要双倍工资?
  律师: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但该案的劳动者在用人单位通知签订劳动合同后借故拖延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之后又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差额,于理于法均无依据,故法院判决用人单位无需承担支付两倍工资的责任,这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精神。
  本案看似劳动合同关系,但实质是利用法律程序进行恶意诉讼的行为。那么什么是恶意诉讼呢?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利用诉讼规则或者法律的空白与漏洞,以侵害他人合法利益为目的,以虚假的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提起诉讼,并期望这种侵害行为经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决而达到合法的目的。
  与正常诉讼相比,恶意诉讼具有隐蔽的特点,当事人为达到非法目的,往往对法律有深入的了解,其主体资格、事实理由等往往具备法律规定的要求,当事人能够准确判断审判进程和判决结果,因此在立案及审理过程很难发现。
  本期案例中,陈厂长利用《劳动法》及相关法律知识,明知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后果,故意不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然后在工作几个月后向单位索要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加班费,是典型的“欺诈型虚假诉讼”——行为人虚构民事法律关系和案件事实,提供虚假证据,将被害人作为被告骗取法院裁判文書,以合法形式从被告处获取本属被告权益的行为。欺诈型虚假诉讼除了欺骗法院外,还欺诈另一方当事人。法院在充分了解案情后,对陈厂长的诉讼要求作出不予支持的判决是完全正确的。
  编辑:法律对恶意诉讼有哪些制裁措施?
  律师:《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规定了对恶意诉讼的惩治,第一一二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一三条规定:“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五条规定:“在刑法第三0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0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虽然有了这些规定,但相对不断增多的虚假诉讼,这些规定还是远远不够的,希望立法部门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法律,以扼制虚假诉讼不断增多的趋势。
其他文献
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通常来说,本科生的学习任务是很繁重的,即便是那些听上去“很轻松”的文科专业或艺术专业。想平时随便听听课,到了期末突击背下书,在美国的大学里是无法通过考试的。一些重实践的专业,除了理论学习,还要有大量的课外调查、访谈和设计的任务,在课堂内外来回切换。如果一学期选上四到五门课,忙得焦头烂额是常事。  F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中国一所著名的重点高中,为了追求更好的学术训练,他申请到了美国
期刊
入职时,恰逢杂志社新老交替,领导把“职工信箱”栏目分给了我。  工作交接时,老编辑马大姐拿着一大叠来信和答复交到我手中:“这个栏目职工都很关注,不是那么好做的,希望你们年轻人能把它做好。”我似懂非懂,点头称好。  后来,等真正经手做栏目,才懂得它的繁琐与严谨,绝望与期盼。每封信背后都牵着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有时是一群人的心,愤怒的无奈的卑微的侥幸的,通过提问和讲述一并袭来,让人措手不及。  时间久了
期刊
我到外地旅游,背着包在汽车站等车时,一个穿着时髦的中年人站到了我旁边,开始时我没在意,谁知他突然喊道:“小伙子,你踩了我的腳!”  我说:“没有啊!”  他说:“你再说没有我揍你!”  我感觉不好,遇上坏人了。上次也是在汽车站,坐车回老家,看到几个人围着圈,我也凑热闹挤了过去。一个小胡子正叫卖着:“优质相机,500一台。”旁边一个妇女拿起一台看,小胡子看我过来,说道:“小兄弟,来看看这相机。”便叫
期刊
春暖花开,给孩子找一家不错的幼儿园成为很多家庭的头等大事。年幼的孩子第一次离开爸妈,想必家长比谁都紧张。环境如何?老师怎么样?吃得好吗?睡得香吗?家长们表示自己的脑容量都不够用了,但最崩溃的是,即使跑断腿、磨破嘴,也不一定能为孩子争取到上心仪幼儿园的机会。  5000亿政府投资  早在2010年,公共财政就开始重视学前教育的投入。7年来,中央及地方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已达5000亿元。如此庞大的投
期刊
那年,我同几位老乡去煤矿打工,包工头是邻镇的熟人。  煤矿离县城30多里,是一座现代化的高瓦斯矿井。熟悉煤矿的都知道:愈是大型矿,愈是优质煤,相对而言,瓦斯浓度也愈高。  煤矿里一般分为掘进与采煤两大工种。掘进是危险性的工种,最大的危险,一是瓦斯,二是冒顶。  那天,包工头亲自带班。我们和往常一样极卖力气——其实这并不稀奇,煤矿是一个特殊场合,在里面,都会尽力而为的。可是,正当我们干得起劲的时候,
期刊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结,可是它的影响依然存在。  学界一般认为独生子女政策开端于1980年。那一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信中阐述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必要性。很快,普通群众也被要求“只生一个好!”两年后,计划生育被中共十二大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如果以一
期刊
压力中间层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被写入《宪法》,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由此产生了1.5亿左右的独生子女。他们享用比多子女家庭更加充裕优质的生活及教育资源,在成长过程中独享全部家庭宠爱,是令人羡慕的对象。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步入中年,成为“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巨大的中间层。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全部倾斜到起着承上启下的“独生中年”一代人身上。  在代际关系上,经历在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的放
期刊
小区内有一对南方口音的夫妻在擦洗排油烟机,我打听了一下,100元,还算合理。我家那台用了7年,是时候彻底清洁一次了。  隔天上午,等了许久,这对夫妻没来。我打电话,女师傅说家里有事,下午4点左右能过来。这个时间我要接孩子放学呀。“你放心去接,把热水烧好给我们,我们就在楼下擦。”女师傅语气诚恳,很得我的信任。  夫妻俩把热水和排油烟机拿到楼下,我便走了,想着20分钟就能回来,人家还能背着你的破排油烟
期刊
【采访笔记】看上去,苏慧慧并不像34岁的女人,无论是精致的容貌、灵动的眼神,还是一身时尚轻奢的套装,都让她看起来还是个青春满满的女孩。  “但不年轻了。”苏慧慧叹口气,到了这个年纪,她比任何人都想结婚,可偏偏,生命的这个时段里碰到了男人中的奇葩。  心急遇渣男  作为一家中德合资企业的部门经理,苏慧慧算是白领,年薪30万+年底分红,出差一律商务舱+五星酒店,日常接触都是精英人士,用苏慧慧的话说,这
期刊
我是一名办公室职员。说实话,除了偶发的紧急任务,平时工作挺轻松。每天就是做做文件、盖盖公章、贴贴发票、做做报表,体力劳动基本为零。日复一日,看似什么也没做,结果却感到身心俱疲。不知道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到哪儿了。为什么啥也没干却还感到那么累呢? 小飞  邹瑜 心理咨询师:  小飞,把你的来信内容与朋友共享后,引起很多共鸣:“是啊,上班无非就是对着电脑打打字,怎么一天下来感觉累得像狗似的!”“今天在屋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