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深部高地应力、层间软弱夹层(结构面)等复杂应力环境下复合煤(岩)巷道围岩变形严重,底鼓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某矿-830水平大巷复合区域岩巷底鼓大变形技术难题,梳理了复合岩巷现场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围岩破坏力学机制。结合滑移线场理论建立底鼓力学模型,推导了底板破坏半径R0的显式解析式,并借助ZDY钻孔窥视仪对围岩内部损伤裂隙发育程度进行量化表征。建立UDEC数值计算模型反演了原支护下复合岩巷围岩应力、
【机 构】
: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423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部高地应力、层间软弱夹层(结构面)等复杂应力环境下复合煤(岩)巷道围岩变形严重,底鼓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某矿-830水平大巷复合区域岩巷底鼓大变形技术难题,梳理了复合岩巷现场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围岩破坏力学机制。结合滑移线场理论建立底鼓力学模型,推导了底板破坏半径R0的显式解析式,并借助ZDY钻孔窥视仪对围岩内部损伤裂隙发育程度进行量化表征。建立UDEC数值计算模型反演了原支护下复合岩巷围岩应力、裂隙发育特征以及位移分布规律,综合分析了复合岩巷底鼓变形机理。结果表明:高地应力、邻近岩石极限强度差异大、底板岩性差、底板无支护或弱支护是复合岩巷产生底鼓大变形的根本性原因。结合现场调研及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基于“固底-强帮”整体支护、“强-弱-强”组合承载圈分梯次加固底板的控制思路,提出了一种“全断面锚索+预制块反底拱”锚注联合支护技术应用于复合岩巷底鼓返修实践中。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巷道返修60 d内底鼓缓慢变形直至趋于稳定,最大底鼓量约为67.9 mm,相比原支护条件下底鼓变形量降低了95%,大大降低了巷道重复返修的可能性,确保了该矿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转向架引导型钩缓装置,将钩缓装置与转向架进行动作关联,借助转向架在小曲线上的偏转通过能力并结合车钩自身连挂原理,使车辆实现极小曲线(曲线半径≤50 m)上的自动连挂功能。为研究转向架引导车钩对中的可靠性,利用SolidWorks软件针对小曲线连挂列车在圆曲线、圆切直线及S曲线工况下转向架引导型钩缓装置是否能够实现自动连挂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不同曲线上车钩自动连挂情况以及驱动机构的行程变
底鼓是沿空留巷常见的问题之一,为解决填沿空留巷底鼓问题,以发耳煤矿砌块充填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沿空巷道底鼓的变形特征、力学机理并提出综合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沿空巷道的底鼓主要发生在一次采动期间,底板变形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呈现变加速度加速变形、变加速度减速变形和恒加速度减速变形3个阶段演化过程;留巷过程中,实体煤帮及砌块墙体部位的垂直应力导致其下方岩
基于现代水工程管理“风险管理、精细调度、永续利用”的基本理念,需完善水工程安全管理和调度管理的制度体系,以规范管理过程。以三峡工程为例,论述了防洪调度管理、发电调度管理、航运调度管理、泥沙调度管理、补水调度管理、生态调度管理、中小洪水调度管理、水库群(水工程)联合调度管理、跨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和应急调度管理的调度方式,并列举实例分析了三峡工程安全管理和调度管理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调水工程